电影《驴得水》里有哪些近代史中的历史隐喻

如题所述

孙校长,孙中山。三明小学,三民主义。裴魁山,虚荣、自卑、伪善的知识分子。周铁男,年轻、冲动、走极端的人。张一曼,追求自由和小资产阶级的中产阶级。铜匠,无产阶级。

驴棚救火,象征着当时的中国,大家都在救火,却都不得章法,孙校长喊了一句“大家都别瞎弄了,听我指挥!”结果火烧的更大了。其实是再说,孙中山当时有心救火,但是能力不足,最终失败了。

周铁男所代表的年轻学生,虽然十分坚定的跟着孙校长,但是通过修铃铛还跟铃铛骂起来,就能看出,这些学生只能咋咋呼呼,喊个口号,连个基本生活技能都没有,大字不识的铜铁匠比他动手能力强。

这就是在说,他们革命过程中,发现知识分子、学生、中产阶级虽然愿意革命,但是并没有什么用,却发现无产阶级有着巨大的能量,可无产阶级既不懂什么大道理,也没有改变自己生活的动力。

于是,张一曼代表的中产阶级小资出马了,想用美好精彩的生活启发和吸引无产阶级来合作,虽然结果是有效的,但却单纯的铜匠走上了一条误会更深的路。

扩展资料:

电影简介

《驴得水》是周申、刘露编剧导演的喜剧电影,由任素汐、大力、刘帅良等主演,于2016年10月28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该片改编自周申、刘露的同名话剧作品,讲述了民国时期一所偏远学校中,教师们将一头驴虚报成老师冒领薪水而引发的故事 。2017年12月2日第十四届广州大学生电影节上,电影《驴得水》当选最受大学生欢迎的电影。

电影内容:

一群“品行不端”却怀揣教育梦想的大学教师,从大城市来到偏远乡村开办了一所学校。学校待遇惨淡、生活艰苦,但老师们都自得其乐,每天嘻嘻哈哈打成一片。

然而教育部特派员要来突击检查的消息打破了安宁,因为学校有一位“驴得水老师”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就在所有人都担心丑事即将败露的时候,一个神奇天才的出现拯救了大家,然而谁能料到真正的麻烦才刚刚开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驴得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5-02
部分根据"细思极恐"那个回答中的答案整理如下:
1. 孙姓校长在一片落后的地区搞三民学校,他一个儿子在延安,一个女儿在重庆。
最后他把他一直带在身边的小女儿托付给了延安的儿子。
暗示最后继承孙中山遗志的是在延安的。
2. 铜匠“葬礼”上的哀乐是民国国歌《三民主义歌》。铜匠一听到美国人要带他走,就“活”了,在美国证婚人主持下,还差点娶了孙校长最疼爱的闺女,但后来被他的东北原配搅黄了。
暗示常凯申靠美国扶持苟延残喘。东北原配是可以理解为那个软禁常的东北王子。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