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0珠海生物、地理会考

1、考试的范围、时间{和政治历史的考试时间}
2、过去的考试试卷
3、考试的提纲

最好能有的:
{2010珠海生物、地理会考的考试大纲}
{关于2010珠海生物、地理会考的消息或新闻}
答得好的、立即追加20分、绝不食言、!
提纲不是重点、重点是要有过去几年的会考试卷.

  http://wenku.baidu.com/view/234558649b6648d7c1c74690.html

  这里有很多啊,都是历年的题目,生物地理都有,找了很久的哦

  一、选择题(下列20道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下表相应的空格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亚洲地形的显著特征是:
  A.地势平坦,起伏不大 B.以高原山地为主 C.以丘陵为主 D.以平原为主
  2、下列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是
  A.北美洲 B.大洋洲 C.欧洲 D.非洲
  3、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A.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很不稳定 B.暴雨很多
  C.板块张裂的结果 D.两个大陆板块碰撞的结果
  4、下列地区,处在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十字路口”的是
  A、西亚 B、东南亚 C、南亚 D、东亚
  5、下列城市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德诞生地的是
  A、耶路撒冷 B、麦地那 C、巴格达 D、麦加
  6、下列四个国家中独自占有一块大陆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同学们在观看世界体育节目时,经常可以看见黑人体育明星,如“飞人”乔丹、“拳王”泰森。虽然他们现在是美国人,但是他们的祖先却是
  A、南美洲人 B、大洋洲人 C、欧洲人 D、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
  8、李明同学去欧洲某国旅游,目睹了斗牛士的精彩表演,由此可见李明去的国家是
  A、法国 B、瑞士 C、西班牙 D、英国
  9、下面是四个同学凭想像描写南极地区的画面,请判断哪一位描写得最准确
  A、到处绿树成荫,鸟儿欢叫,鲜花、野果漫山遍野……
  B、深山老林,狂风呼啸,阴森恐怖……
  C、洁白的世界,冰积如山,狂风暴雨……
  D、冰山漂浮,企鹅漫步……
  10、有关澳大利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悉尼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
  B、是南半球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C、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D、主要出口商品是稻米和羊毛
  11、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
  A、巴拿马运河 B、苏伊士运河 C、白令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
  12、日本的首都是
  A、东京 B、名古屋 C、北九州 D、大阪
  13、南美洲面积最大、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是
  A、阿根廷 B、巴西 C、智利 D、秘鲁
  14、下列国家中地跨欧亚两洲的是

  A、①国 B、②国 C、③国 D、④国
  15、澳大利亚农牧业生产的说法,错误的是
  A、澳大利亚的农场规模很大 B、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很高
  C、主要农产品大部分供出口 D、由于服务业及工矿业的兴起,农牧业已不占重要地位
  16、下列各组气候类型,均为欧洲最典型是
  A、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17、俄罗斯的下列海港临北冰洋是
  A、 圣彼得堡 B、摩尔曼斯克 C、苏维埃港 D、海参崴
  18、有大量混血种人的地区是
  A、北美 B、拉丁美洲 C、欧洲西部 D、南亚
  19、2000年奥运会在澳大利亚最大的城市举办,这个城市是
  A、 雅典 B、堪培拉 C、墨尔本 D、悉尼
  20、在南极大陆上生存的动物主要是
  A、白熊 B、鲸 C、企鹅 D、海豹
  二、判断题

  21、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 ( )
  22、亚洲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差不大。 ( )
  23、南亚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 )
  24、欧洲人爱吃牛羊肉仅仅是历史传统,与自然环境无关( )
  25、澳大利亚和巴西都有大量的铁矿石出口。 ( )
  26、中东被称为“三洲五海之地”。 ( )
  27、热带草原上一年有四季 ( )
  28、“黑非洲”的许多国家的经济属于单一商品经济。 ( )
  29、岳阳市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 ( )
  30、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位于韶山市。 (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6-07
楼上的好像只有生物啊……
我也要会考的说,也是珠海的,大家同病相连啊。
老师不是有说,地理考八年级下册的80%,其他的才占20%。
生物就是多了,四本书都有涉及。【我很后悔当年为什么不好好听。】
八年级下册占70%,上册15%,七年级下册10%,上册5%。大致是这样。还有就是心脏的那个,一定会考!要注意。
厄,听说全是选择题,共50道,靠谱一点的选,能及格就行,要想考重点高中例如一中,斗一等,就要考两个B【85分以上】。
以上,就是我知道的~
第2个回答  2010-06-06
我找了很久 在生物教学网上 花了不少钱呢 请你耐心看完 很有用。
考试时间是6月19日 其中生物七年级上下册占总题目分的60%。
中考生物总复习提纲
1、生物圈包括大气圈 的底部、 水圈 的大部和 岩石圈 的表面。
2、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成两类: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在生存和发展中不断的适应环境和影响和改变环境。
4、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 解者;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等。
5、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6、显微镜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7、目镜看到的是倒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0X30=300
8、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标本朝右上方移动,在视野看到的物像朝左下方移动。
9、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清水);制作(撕下内表皮、展平;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纸吸引)
10、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生理盐水);制作(刮几下、涂抹;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纸吸引)
11、植物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相同点都有细胞膜、质、核。
12、胞由无机物(如水、无机盐、氧等)和有机物(如糖类、核酸、蛋白质)组成。
13、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叶绿体(植物有)和线粒体(动、植物有)是能量转换器。
14、分化形成组织。人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植物体无系统。
15、绿色植物的六大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16、植物的几种组织:营养组织、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
17、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动植物细胞基本相同。生活:靠细胞独立完成。
18、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吞噬细菌等),有害(引起赤潮现象等)
19、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有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20、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胚完整而且是活的,不在休眠期。
21、种子萌发过程中,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22、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根尖的伸长区。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分裂增加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23、枝条是由芽发育来的。
24、庄稼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包括水、无机盐、有机物(光合作用合成),其中需要最多的是含氮 、磷、钾的无机盐。缺氮时叶片发黄,植株矮小瘦弱,严重时叶脉淡棕色;缺磷时植株特别矮小,叶暗绿色并出现紫色;缺钾时茎杆软弱,叶边缘呈褐色。
25、花的结构:雄蕊(花药、花丝),雌蕊(柱头、花柱、子房含有胚珠)
26、雌蕊发育成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中,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过程。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
27、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特点是因为该区长有大量的根毛。
28、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和气体交换的“窗口”。蒸腾作用使水分大量散失。
29、蒸腾作用能带动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向上运输,并能降低植物体的温度。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30、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氧从气孔进出,水由根吸收后通过导管运输到叶,实验条件是光照,场所是叶绿体,有机物中含花学能。)
31、有机物用来够建植物体,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2、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发生在动植物细胞的线粒体)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维持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33、叶放在凉开水中,放在阳光下照射,叶不会放出气泡.原因是烧开的水中缺少二氧化碳,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
34、光合作用的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合理密植
35、人的生殖系统: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36、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结合完成受精过程;胎儿生活在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
37、消化系统由 消化道 和 消化腺 组成。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分泌的胆汁没有消化作用,但可以乳化脂肪。淀粉在口腔开始被消化,蛋白质在胃开始被消化,脂肪在小肠开始被消化。小肠液和胰液能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三中物质最终在小肠被消化成葡萄糖、脂肪酸和甘油、氨基酸。
38、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 小肠 。小肠很长(5—6米)且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 皱襞 ,皱襞表面有许多 绒毛 状的突起,这就大大增加了它的内表面积。
39、呼吸系统由 呼吸道 和 肺 组成。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
40、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横向扩张,胸廓的左右径增大;膈顶端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增大,从而使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的气体压力小于外界气体压力,从外界吸入气体。
41、肺泡和毛细血管都是由 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吸气时,肺泡鼓起来,空气中的 氧气透过这两层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 也透过这两层管壁进入肺泡。
42、血液由 血浆 和 血细胞 组成。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43、血液分层后,上层是血浆 ,下层是 红细胞 ,两层交界处是 白细胞 和 血小板 。
44、血浆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45、血红蛋白是一种含 铁 的蛋白质,呈红色,它在氧含量 高 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 低 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
46、动脉血管:指血液从心脏流向全身的。特点:壁厚、弹性大、血流快。
47、毛细血管:特点:壁只有一层细胞、血流最慢、红细胞单行过。进行物质交换。
48、静脉血管:指血液从全身流回心脏的。特点:壁教薄、弹性小、血流慢。
49、心脏的肌肉组织发达,因而能够有力地收缩 。心脏分为四腔,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这是由于左心室需将血液泵至全身,而右心室只需将血液泵至 肺 。
50、血液循环分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的途径: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给组织细胞输送营养物质、氧并带走废物,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肺循环的途径: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肺循环过中程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51、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尿道。
52、尿的形成过程:①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 血细胞 和大分子的 蛋白质 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 水 、 无机盐 、 尿素 和 葡萄糖 等物质,经过肾小球过滤到 肾小囊 中形成原尿;②原尿流过 肾小管 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 水 盐 等被重新吸收进入血液,剩余部分则形成尿液。肾小球有过滤作用,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
53、排尿的意义是:排出废物,调节体内 水和 无机盐 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54、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55、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指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指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或: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56、人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调节,也受激素调节。
57、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叫 反射弧 ,它包括感受器、 传入神经 、 神经中枢 、 传出神经、 效应器。感受器受到刺激后能产生神经冲动
58、垂体:生长激素(不足:侏儒症、过量:巨人症);甲状腺激素(不足:呆小症、过量:甲亢);胰岛素(不足:糖尿病)
59、先天性行为:膝跳反射、鸟类迁徙、、蚂蚁做巢、 学习行为:大山雀偷喝牛奶、小鸡模仿母鸡扒地索食
60、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由遗传物质决定(唯一的决定因素)的。
61、学习行为:遗传基础上,通过环境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
62、细菌的形态:杆状、球状、螺旋状;结构特点:无成形细胞核、有的有鞭毛和荚膜。
63、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生长发育后期为抵抗不良环境会形成芽孢。
64、各种各样的真菌:蘑菇、霉菌、酵母菌(单细胞)。真菌的生殖:孢子生殖。
65、有性生殖:由亲本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产生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66、无性生殖: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67、无性生殖的应用:(1)嫁接(砧木与接穗的形成层紧密结合才能成活,开花结果与接穗的保持一致)(2)扦插 (3)压条 以上都需要提供适宜的条件。注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
68、基因和染色体:在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每条含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是由无数个决定生物性状的片段基因组成。
69、人的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的染色体是单个存在的,只有体细胞中染色体的一半,如人的精子有23条染色体,而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为23对。
70、基因经精子和卵细胞进行传递。
71、染色体:DNA+蛋白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位于DNA上)
72、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状之分
73、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的,基因组成只有一种aa;表现为显性的有两种,即AA、Aa
74、基因组成是Dd的,虽然d控制的隐性性状不表现,但d仍然会遗传下去。
75、控制性状的基因一般是 成对存在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 显性基因,而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 隐性基因 ;
76、一对直发夫妇生了一个卷发的孩子,则直发由显性基因控制,卷发由隐性基因控制,若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是卷发的可能性是 1/4
77、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位于成对的 染色体上,是随着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的,一个来自 父方,一个来自 母方
78、每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一个DNA分子,一个 DNA分子上包含多个基因。
79、羊的毛色白色是显性(用B表示),黑色是隐性(用b表示)。一只白色公羊与一只黑色母羊交配,生下的小羊全部是白羊。请问公羊的基因组成是 BB ,母羊的基因组成是bb。
80、观赏植物藏报春,在温度为20℃~25℃的条件下,红色(A)对白色(a)为显性,基因组合为AA和Aa的为红花,基因组合为aa的为白花,若将开红花的藏报春移到30℃的环境中,基因组合为AA、Aa的也为白花,这个事实说明了:
⑴ 生物表现出的性状是 基因型 和 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⑵ 在不同的生活环境条件下,基因组合相同,表现性状不同 。
81、禁止近亲结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82、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皮肤和黏膜(清扫和杀菌)。第二道、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溶解、吞噬细菌)。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83、 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的作用特点是人生来就有的,它们不是只针对某一类 病原体 ,而是对 多种病原体 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 非特异性免疫。
84、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做 抗原 。
85、免疫的功能:自我稳定、防御和免疫监视功能。

实验考试:
1、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六个步骤。(教材七上15--17页)
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A、三组对照:①号和②号探究的是水分,③号和②号探究的是温度,④号和②号探究的是空气。B、最终只有②号萌发。C、结论: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教材七上90—93页)
3、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注意:种子要随机取100粒,要满足三个环境条件,计算方法。(教材七上93页)
4、验证光合作用制造淀粉:A、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将原有淀粉运走耗尽)。
B、将叶的一半上下面遮盖起来(形成对照,实验组:照光部分;对照组:遮光部分)
C、将取下的树叶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去掉叶绿素,叶片由绿色变为黄白色)。
D、滴加碘液(检验照光部分颜色变为蓝色说明产生了淀粉,遮光部分颜色没有变化说明没有产生淀粉)
E、结论:1、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2、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教材七上119-121页)
5、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要的原料:A、普利斯特利实验结论: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更新蜡烛燃烧而变得浑浊的空气。B、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教材七上128—129页)
6、观察家畜小肠的内部结构:A、小肠的结构特点:小肠很长约5-6米、小肠内壁有很多皱襞、皱襞上还有许多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内表面积,这样小肠成为了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教材七下33页)
7、废旧电池对生物的影响:A、探究的是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B、用电池浸出液和正常含营养液的清水做的培养液做对照。C、各实验组和对照组要设置重复实验。D、要认真观察和记录数据。(教材七下116-117页)
试卷我就无能为力了 上面没有 希望是最佳!
第3个回答  2010-06-09
、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检验假设是否正确,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方案的要求:需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纬度位置及优越性: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一小部分在 (热带) ,没有(寒带 ) 。气候差异大,为发展( 多种农业经济 )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及优越性:(1)位于( 亚)洲的东部, (太平 )洋的西岸,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 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 降水 ) 丰富,有利(农业)生产;(2)海陆兼备,东部地区有利与( 海外各国友好往来 ) ;西部地区(深入亚欧大陆内部 ) ,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 交往和合作 ) (3)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
●我国领土面积(960万 )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 加拿大),居世界第三。陆上邻国14个。逆时针依次为朝鲜、( 俄罗斯)、( 蒙古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 )、(老挝 )、越南。陆上疆界2万多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韩国、(日本 )、菲律宾、(马来西亚 )、文莱、(印度尼西亚 )。
2、我国的人口
●人口总数:2000年( 12.95 )亿。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 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为界,( 东部 )地区人口密度大,( 西部 )地区人口密度较小。(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稀少,但资源丰富,在西部大开发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优势,但自然环境相对脆弱。在目前人、地、水、土矛盾已相当尖锐的条件下,开发西部,一定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不能先开发后再治理。)
●人口国 策: 实行计划生育。
●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我国的民族
●我国共有(56 )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 汉 )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壮 )族。
●汉族分布特点: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 ( 中部 )和(东部)最为集中。
●少数民族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 东北 )、( 西北 )、(西南 )。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 )族。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少数民族风情:
( 蒙古 )族的那达慕大会
( 傣族 )族的泼水节、孔雀舞,
(藏族 )族的集体舞、藏历年,
(朝鲜 )族的长鼓舞等。
4、我国的地形
●我国地形的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山区在开发和保护方面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1)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较大。
(2)在开发利用山区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 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我国地势特征:(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阶梯的分界线 海拔高度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 一、二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二、三级阶梯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4000米以上 高原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第二级阶梯 1000—2000米 高原、盆地 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 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相间分布 东南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
(2)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河流在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水能。
(3)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西侧 东侧
①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
②太行山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③巫山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④横断山脉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或云贵高原
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北侧 南侧
⑤昆仑山脉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⑥天山山脉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山脉构成地形骨架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
(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际
(黄土高原)黄土广布、地表千沟万壑
(云贵高原 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显著
●四大盆地
面积最大的盆地是( 塔里木盆地)盆地
海拔最高的盆地是( 柴达木 )盆地
纬度最高的盆地是(准噶尔)盆地
发展农业生产条件最优越的盆地是(四川)盆地
●主要山脉走向:东-西走向:天山山脉――阴山山脉
昆仑山脉――秦岭
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脉――-武夷山脉
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祁连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5、我国的气候
●根据活动积温,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5个温度带
. 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此外还有一个地势较高的高原气候区.
(1)热带 亚热带 暖温带 中温带 寒温带 高原气候区
(2)0
(3)暖温带
(4)琼 台 粤 桂 云或滇
(5)一 三
(6)②亚热带 ③暖温带
●依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我国可以划分
为4个干湿地区( 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干湿区 湿润区 半湿润区、 半干旱区、 干旱区。
植被 森林 森林草原、 草原 、荒漠。
农业类型 种植业(水田农业) 种植业(旱地农业) 畜牧业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说出下列地理现象存在差异的原因: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特殊的“鱼米之乡”的景观得益于( 雨热同期的季风 )气候。
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青藏高原处在大体相同的纬度上,但气候差别很大的原因是(地势(青藏高原海拔高 ))因素;
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阿拉伯半岛大体相同的纬度上, 气候差别很大的原因是受(海陆位置 )和( 夏季风 )的影响。北京与乌鲁木齐纬度大致相当,但降水却有很大的差别。(海陆位置、夏季风)
在不同的温度带内生长不同的果树;不同的温度带内熟制也不同;南北传统民居的建筑结构也不同。原因是(纬度因素 )
东西植被不同;东西农业类型不同,东部以耕作业为主,西部以畜牧业为主;东西部房屋屋顶的结构不同,东南部多钭顶房,西北部多平顶屋。(降水量不同)
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气候复杂多样 )
②形成不同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气候复杂多样 )
③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各有不同,如:四川、湖南等地冬季比较阴冷潮湿爱吃辣椒;南方人爱吃米饭,北方人爱吃面食。(气候复杂多样 )
④人们的服饰也因为适应气候而多姿多彩(气候复杂多样 )
,如:西藏的藏袍就是为了适应西藏日较差大的气候特征的(地形);⑤各地的建筑特点不同,北方的屋顶斜度较小,墙体较厚,南方的屋顶斜度较大(气温、降水);⑥对。……
(1)①7;②7、8;③4、5、6、7、8;④4、5、6、7、8、9
(2)夏秋多冬春少
(3)广州、哈尔滨;我国的雨带推移是自南向北推进。
(4)因为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迟、雨季长;我国北方雨季开始迟、结束早、雨季短
●季风气候带来的灾害性天气( 寒潮 )、( 台风)、(水旱灾害 )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1) 从图中读出我国的气候特点: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 季风 )气候显著。
(2)三明属于( 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
●列表对比长江、黄河
项目 长江 黄河
发源地 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 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
源头 沱沱河 约古宗列渠
流经省区 青、川 、藏、滇、渝、鄂、湘、赣、皖、苏、沪 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
流经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主要支流 嘉陵江、汉江、赣江等 洮河、湟水、渭河等
流域范围 位于秦岭与南岭之间 位于阴山与秦岭之间
开发 水能(上游)、航运 水能(上游)
治理 兴建中上游防护林 (略,见下表)

●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
河 段 上 游 中 游 下 游
产生的主要灾害 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 水土流失 地上河
产生灾害的原因 气候趋于干旱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支流较多。黄土高原的土层舒松,植被破坏严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 黄河进入下游平原,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水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
治 理 植树种草 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加固黄河大堤
8、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资源总量丰富)、( 但人均不足。)
土地资源类型 季风区或非季风区 干湿地区 主要地形类型
耕地 季风区 湿润、半湿润区 东部的平原、低缓丘陵、盆地
森林 湿润区 山地
草地 非季风区 半干旱区 高原
未利用土地 半干旱区 西部的盆地、高原
●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没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我国水资源时间、空间分布特点: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空间上:南丰北缺。
●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办法:兴建水库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例如:三峡和小浪底水利枢纽。
●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的有效办法之一:跨流域调水。例如:南水北调工程,引滦入津工程,引黄济青工程。
●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9、我国的交通
●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东密西疏
●我国的主要铁路干线
①兰新线 ②青藏线(未建成) ③包兰线 ④京九线
⑤宝成线 ⑥成昆线
东西向:京包线(北京—包头)—包兰线(包头—兰州);
陇海(连云港—兰州)—兰新线(兰州—乌鲁木齐);
沪杭(上海-杭州)—浙赣(杭州—株洲)—湘黔(株洲—贵阳)—贵昆(贵阳—昆明)线
南北向:京哈线(北京—哈尔滨);京沪线(北京—上海);
京广线(北京—广州);京九线(北京—九龙)
焦柳线(焦作—柳州);
宝成线(宝鸡-成都)——成昆线(成都—昆明)
我国主要的交通枢纽及经过的铁路干线:
北京:(京哈线)、(京包线)、(京广线)、(京沪线 )、(京九线)。
徐州:(陇海线)、(京沪线)。
郑州:(陇海线)、(京广线)。
兰州:(陇海线)、(京包线)(包兰线)。
●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略)
9、我国的农业
●农业的地区分布:
东、西部差异:
西部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东部
种植业 畜牧业 种植业 林业 渔业
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四大牧区 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东北、西南的天然林区,东南的人工林区 东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南、北方种植业的差异:
地区 耕地类型 作物熟制(一年几熟) 主要作物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秦岭-淮河以北 旱地 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 小麦 花生 甜菜
秦岭-淮河以南 水田 一年两熟、一年三熟 水稻 油菜 甘蔗
●三大棉区:
●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P102图4.16填充图册P32五)
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农业生产还受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这也是发展农业需要充分考虑的因素。
10、我国的工业
●工业分布特点:(沿海)、(沿河)、( 沿交通线)
●工业的空间分布:
(1) 京广、京哈、京沪等铁路沿线的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2) 黄河流域的(能源开发 )工业带。
(3) 长江沿线的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4) 沿海地区的(长江三角洲)、(辽中南)、( 京津唐) 、( 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 特征:从业的科技人员比重大;开发研究的费用比例大;产品更新快。
(2) 分布特点:大多依附大城市,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3) 开发侧重点:沿海地区侧重(科技园区型) 高新技术产业;沿边地区侧重(贸易导向型)型产业;内陆地区侧重与(国防军事类)有密切关系的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依附于大城市,分布特点呈(大分散)、(、小集中)
●举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上海:优化调整了工业的产业结构。(上海工业的变化)
北京:增长速度快,促进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中关村对北京经济发展的贡献)
互联网: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第4个回答  2010-06-10
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 太阳 地轴
方向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 平均1º/日 近日点(1月初)快
远日点(7月初)快 各地相等,每小时15º(两极除外)
线速度 平均30千米/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º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º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º26’S向南北降低
23º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 23º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º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º26’
(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º,时间相差1小时,每1º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 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º-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第二单元 大气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
高度 温度 大气运动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层大气 2000-3000千米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 50-55千米 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平流运动 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 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二:大气热力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
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二:大气的热力状况
大气的热力作用
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图2.10,2.11,2.12)
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
风向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
三: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课本37页图2.14)
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图2.15)
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季风环流(图2.18)
地区 东亚 南亚,东南亚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风向 冬季 西北风(亚洲大陆) 东北风(亚洲大陆)
夏季 东南风(太平洋) 西南风(印度洋)
四:常见的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图2.19,2.20)
冷锋 暖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 阴天、雨雪、刮风、降温 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 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
降水的分布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
大气举例 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
2)低压、高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以北半球为例,图2.21)

气旋 反气旋
气压 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运动 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 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
垂直运动 上升 下沉
天气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举例 台风 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
五;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1)气候的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环流、人类活动)
①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
 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温度高,高纬温度低;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暖流经过地区的气温比寒流经过地区高
 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下垫面不同,不同地点的气温状况不同,其中影响比较的大是海洋和陆地
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北半球)
气候类型 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 最高气温月 最低气温月
大陆性 大 大 7月 1月
海洋性 小 小 8月 2月
②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状况
 赤道地区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全年雨量充沛
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º之间,在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下,常年干旱
 大陆的西岸有两种情况,以亚欧为例,地中海地区(亚热带),夏季处于副热带高压中心的边缘,气流下沉,干燥少雨,冬季由于副热带高压向南移,此地受西风带的控制,多气旋活动,湿润多雨。欧洲地区(温带),终年盛行西风,各月降水量较多,而且比较均匀
 大陆的东岸,以亚欧大陆为例,处于季风环流的控制下,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冷干气流的影响,降水不多,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
 大陆的内部,以亚欧大陆为例,终年受大陆气团的控制,降水比较少
 两极地区以辐合下沉气流为主,全年降水少
2)气候的类型(课本47页的图2.26)
3)主要10种气候类型的判断(课本48页图2.27)
步骤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判断南北半球 最高(或最低)气温月份 6.7.8三个月气温最高 北半球
12.1.2三个月气温最高 南半球
判断所属温度带

最冷月均温

最冷月均温>15℃ 热带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0℃~15℃ 亚热带气候或者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15℃~0℃ 温带气候
最热月<>5℃ 寒带气候
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 年雨型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2000mm
温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000mm
夏雨型 热带 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
热带季风气候
1500~2000mm)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 温带大陆型气候
冬雨型 亚热带 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 热带 热带沙漠气候
寒带 极地气候
六;大气环境保护
(1)全球变暖
原因: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气温升高
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②毁林
危害:①海平面上升,淹没陆地
②改变各地降水状况和干湿状况,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保护措施:①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益,采用新能源
②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2)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
原因: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主要是人类使用制冷设备排放的氟氯烃
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保护措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加强国际合作
(3)酸雨
概念: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
成因:燃烧矿物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危害: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和文物古迹等
防治措施: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我国已经采取了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措施来控制酸雨
第三单元 陆地和海洋
一: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
(1)组成岩石的矿物
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铝、铁
结合
矿物: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
积聚 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
岩石 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
变质岩:大理岩,板岩
(2)地壳物质的循环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的岩浆的产生,这一过程就是地壳物质循环
二: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1)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地震、火山爆发、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泥石流、滑坡、山崩
2)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地壳运动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两者的关系
水平运动 形成褶皱山系,如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 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垂直运动 引起地表高低不平和海陆变迁
3)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
(1) 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课本63页图3.11)
(2)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等
(3) 板块张裂地带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在板块相撞挤压地带,常形成山脉,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4)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1)地质构造的概念:由于地壳运动引起地壳变形变位
(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褶皱 岩层形态 未侵蚀的地表形态 侵蚀后的地表形态 与人类生产关系
背斜 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 成为山岭 不少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储油构造
向斜 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 成为谷地 不少向斜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 储存地下水
断层 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 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上升岩块:
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块:渭河平原、汾河谷地、鄱阳湖。 工程建设遇断层加固或避开
5)外力作用与地貌
侵蚀 搬运 堆积
流水作用 冲刷地表,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流水使谷地加深加宽 搬运侵蚀后的产物,如流沙流速降低,泥沙逐渐沉积 流沙堆积形成山前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风力作用 风蚀沟谷、风蚀洼地 形成戈壁、荒漠 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沙漠边缘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
三;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1)海水的温度
海水温度分布规律 水平方向 同一海区 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不同纬度海区 纬度较低处水温较高,纬度较高处水温较低
纬度相当海区 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较高,寒流经过海区水温较低
垂直分布 水温由表面向深层递减,在1000米以下垂直温差较小
(3)海水的盐度
①概念: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世界大洋平均盐度为3.5%
②分布规律:从两个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海区递减。红海最高(4.1%),波罗的海最低(不超过1%)
③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影 响
降水量与蒸发量 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低;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高
入海径流 有大量江河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洋流 同纬度海区,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
四;海水的运动
(1)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风浪、海啸);潮汐;洋流
(2)洋流的形成与分布(图3.31,3.32)
风海流:南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按照成因分 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流动,红海与印度洋的曼德海峡
分布 补偿流:秘鲁寒流
寒流:从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低
暖流: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高
北半球:顺时针环流
分布规律 南半球:逆时针环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逆时针环流
北印度洋的洋流: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暖流:增温增湿,如同一纬度地区,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和温度比较高,西欧地区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就直接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如果没有北大
气候 西洋暖流,英国和挪威的海港将有半年以上的冰封期,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海港终年不冻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
寒流:降温减湿,如同一纬度地区,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和温度比较低,
沿岸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的荒漠环境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寒暖流交汇处渔场的形成:日本的北海道渔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英
海洋生物 国的北海渔场
上升流的影响:秘鲁渔场的形成、东南大西洋渔场
海洋环境污染:加快净化的速度,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但是别的海域也可能受到污染,所以也扩大了污染的范围
航海事业:顺风顺流,例如,北半球的冬季,从波斯湾到红海的油轮经过阿拉伯海时是顺风顺流,从大西洋到地中海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时是顺风顺流
五:陆地水和水循环
(1)陆地水体类型: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地表水:江河水、湖泊水、冰川
地下水:潜水、承压水
静态水资源: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
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
目前,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体,分布于两极与高山地区,直接利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体,但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开发难度较大;动态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其中以河流水最为重要。
(2)陆地水的相互关系
水源补给类型 补给时间 补给特点 我国分布地区
雨水 夏秋季节 水量变化大 东部和南部
冰川融水 主要在夏季 补给有时间性,水量稳定 西北地区
湖泊水 全年 有调节性,水量稳定 东部
地下水 全年 水量稳定,与河流有互补关系 普遍
(3)水循环
能量来源:太阳能和重力能
类型:海陆间大循环(蒸发(包括植物的蒸腾),水汽输送,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四个环节,(图3.37),陆地循环,海洋循环
六:生物
(1) 生物的分布和环境
光照:喜光植物和喜阴植物
热量:从赤道向两极,热量减少
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减少
水分:从沿海到内陆,水分减少,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带
(2)对环境的指示作用:骆驼刺表示干旱的沙漠地区,莲表示水湿环境,矮牵牛能够指示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污染
(3)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①光合作用(太阳能转换成生物能,无机物转换成有机物),②生物循环促使化学元素的迁移,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③改变原始大气的成分,④改变水的化学成分,⑤参与沉积岩的形成,加速岩石的风化,促使土壤的形成,⑥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
七:土壤
(1)土壤的概念: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的本质属性: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
(3)土壤的组成:矿物质(土壤中矿物养分的来源),有机质(其含量的高低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水分和空气(彼此消长,影响热量)
(4)土壤的形成
形成过程: 岩石风化过程 低等植物着生过程 高等植物着生过程 土壤
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所以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起着主导作用
八;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整体性(图3.53):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整体,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由于距海远,海洋暖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了干旱的大陆性气候,由于气候干旱,降水少,所以地表水少,多为内流河,由于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但风化作用强,形成了大片戈壁和沙漠,气候变化会导致植被稀少;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个要素发生变化会导致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例如,气候变暖,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最终会淹没城市河低地
(2)地域差异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主要分布地区
从赤道向两极 热量 太阳辐射 沿纬线延伸,经度更替 低纬度地区和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
从沿海向内陆 水分 海陆分布 沿经度延伸,纬线更替 中纬度地区
山地的垂直分异 热量,水分 海拔高度 从山麓到山顶有规律的变化 海拔较高的山地

八;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整体性(图3.53):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整体,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由于距海远,海洋暖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了干旱的大陆性气候,由于气候干旱,降水少,所以地表水少,多为内流河,由于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但风化作用强,形成了大片戈壁和沙漠,气候变化会导致植被稀少;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个要素发生变化会导致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例如,气候变暖,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最终会淹没城市河低地
(2)地域差异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主要分布地区
从赤道向两极 热量 太阳辐射 沿纬线延伸,经度更替 低纬度地区和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
从沿海向内陆 水分 海陆分布 沿经度延伸,纬线更替 中纬度地区
山地的垂直分异 热量,水分 海拔高度 从山麓到山顶有规律的变化 海拔较高的山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