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新的农业生产工具

2个

  这一时期的农具主要有如特点:
  一是高效。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功效较高的农具,如中耕用的耘荡和耧锄,收刈用的推镰和麦钐、麦绰、麦笼,灌溉用的翻车和筒车等,这些工具中,不少应用了轮轴或齿轮作为传动装置,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二是省力。这是指减轻劳动强度或起劳动保护作用的农具,如稻田中耕所用的耘荡、秧马、耘爪等。
  三是专用。这就是分工更为精细,更为专门化。以犁铧而论,有镵与铧之分,“镵狭而厚、唯可正用,铧阔而薄,翻覆可使”,故“开垦生地宜用镵,翻转熟地宜用铧”,“盖镵开生地着力易,铧耕熟地见功多。北方多用铧,南方皆多用镵”。王祯《农书》把镵与铧的特点、适用范围说得很清楚。除镵和铧外,开垦芦苇蒿莱荒地有专用犁刀,北方汗泽地春耕有专用的“刬”,又有“劐子”套在耧足上专用于与播种相结合的浅耕。又如水田的平地作业,育秧田用平板和田荡,本田用耖。直播稻田苗期的除草,江淮地区有专用的“辊轴”。麦田出现了专用的收获工具等等。
  四是完善。如在犁辕与犁盘问使用了挂钩,使唐代已出现的曲辕犁进一步完善化。又如在耧车的耧斗后加上盛细粪或蚕沙的装置,可使播种与施肥同时完成,即所谓下粪耧种。
  五是配套。北方旱作农具,魏晋南北朝时期已基本配套,此时进一步完善。南方水田耕作农具,唐代已有犁、耙、碌碡和礰礋,宋代又加入了耖、铁搭、平板、田荡等,就形成了完整的系列。此外,还有用于育秧移栽的秧绳、秧弹、秧马,用于水田中的耘荡,拐子,用于排灌的翻车、筒车、戽斗等,南方水田农具至此亦已完整配套。在东北地区,也有适用于起垄的趟头和适于垄作中播种用的窍瓠等配套的农具。这一系列的特点表明,中国传统农具发展至此,已臻于成熟阶段 。
  在传统农具日益完备的同时,人们还在动力上作文章,以应付各种自然灾害带来的不测,是有应急农具的增加及水力和风力的利用。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牛耕以来,牛就成了农民的宝贝,同时也与上层统治者有着密切的关系。唐朝时人们便已认识到“牛废则耕废”的道理 ,与此同时,由于中国的农业结构以农桑为主,农桑的发展却导致畜牧业的萎缩,加上天灾人祸,畜力的缺乏反过来又困扰着农桑的发展。于是人们在积极保护耕牛的同时,同时又积极研制一些在缺乏耕牛的情况下仍然能够进行耕作的农具。这里我们要提到的有唐代王方翼发明的“人耕之法”,宋代推广的踏犁和唐宋以后开始流行的铁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