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电线什么情况会把电线烧断

如题所述

家用电线流过电线的电流超过导线的承载值就会烧断,例如电器工作电流较大、短路等。消费者在选购电线时应注意电线的外观应光滑平整,绝缘和护套层无损坏,标志印字清晰,手模电线时无油腻感。

从电线的横截面看,电线的整个圆周上绝缘或护套的厚度应均匀,不应偏芯,绝缘或护套应有一定的厚度。

消费者在选购电线时应注意导体线径是否与合格证上明示的截面相符,若导体截面偏小,容易使电线发热引起短路。建议家庭照明线路用电线采用1.5平方毫米及以上规格;空调、微波炉等用功率较大的家用电器应采用2.5平方毫米及以上规格的电线。

扩展资料

电线产品绝大多数是截面(横断面)形状完全相同、呈长条状的产品,这是由于在系统或设备中是作为构成线路或线圈而使用的特征所决定的。所以研究分析线缆产品的结构组成,只需从其截面来观察分析。

电线电缆产品的结构元件,总体上可分为导线、绝缘层、屏蔽和护层这四个主要结构组成部分以及填充元件和承拉元件等。根据产品的使用要求和应用场合,有的产品结构极为简单。

线缆产品用材料按其使用部位与功能、可分为导电材料、绝缘材料、填充材料、屏蔽材料、护层材料等。但其中有些材料是几个结构件通用的。尤其是热塑性材料,如聚氯乙稀、聚乙烯等只要改变部分配方成份就可用在绝缘或护套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一、负荷过大会烧断电线
因为额定电压相同的负载一般采用并联联接的方式


负载过多即负荷过大,导致并联电路中的电阻阻值变小,而负载两端所加的电压不变,根据部分电路欧姆定律I=U/R可知,随着负荷增大并联电路中的电阻阻值变小,使线路中的电流强度I变大,而在线路上输电导线传输的电流变大,使在输电导线上产生的热量Q=I*I*R*t过大,使导线的温度升高。


电气线路中允许连续通过而不至于使电线过热的电流量,称为安全载流量或安全电流。当负载过大,导线流过的电流就会超过安全载流量,这就是导线过载。导线过载就会导致导线温度升高,一般导线最高允许工作温度为65°C。导线过载时,导线温度超过最高允许工作温度,会使导线绝缘层迅速老化甚至线路燃烧引起大火。因此,在实际供电线路中,我们通常会有过载保护设备功能,防止负载过载导致安全隐患。



二、负荷

负荷指的是导线、电缆和电气设备(变压器,断路器等)中通过的功率和电流。该负荷不是恒定值,是随时间而变化的变动值。因为用电设备并不同时运行,即使同时运行,也并不是都能同时达到额定容量。另外,各用电设备的工作制也各有不同,有长期、短时、重复短时之分。在设计时,如果简单地把各用电设备的容量加起来作为选择导线、电缆截面和电气设备容量的依据,结果并不科学。要么过大,使设备欠载,不经济;要么过小,出现过载运行,导致过热绝缘损坏、线损增加,影响导线、电缆或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严重时,会造成火灾事故。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设计时采用一个假定负荷即计算负荷来表征系统的总负荷应。用计算负荷来选择导线、电缆截面和电气设备比较接近实际,因为计算负荷的热效应与变动负荷的热效应是相等的。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3
  家用电线超负荷有什么危险?
  什么是电线超负荷呢?
  超负荷也叫“过载”。例如某型汽车的载重量为4吨,超过这个规定的载重量就是“过载”,这样容易损坏车辆。电线也有它的载电规定。电流通过电线会使电线发热,这本来是正常现象。但如果超负荷使用,细电线通过大电流,就容易引起火灾。
  家庭常用的电线一般用塑料线或橡胶绝缘线。选线时一定要注意电线的安全载流,不同规格的电线有不同的安全载流。日常使用的电线安全载流参见表如下:
  电线安全载流(安)
  电线截面(毫米2) 塑料绝缘线 橡胶绝缘线
  铜 铝 铜 铝
  1.0 17 ---- 18 ----
  1.5 21 16 23 16
  2.5 28 22 30 24
  4.0 37 28 39 30
  室内安装明线,环境温度不应高于35c。在电线安全载流内选用电线,电线不会发生过热。但用电量超过电线的安全载流时,电线会发热,电线的发热量和电流强度的平方成正比,如果电流强度增加2倍,发热量就比原来增加4倍,会造成电线过热,容易引起火灾。
  电线超负荷的原因主要是:
  (1)新线选线太细,截面小。
  (2)在旧线上任意增加负荷。
  (3)保险丝选用不当。保险丝选细了,经常断电,不利于供电;保险丝选粗了,超负荷时保险丝不断,造成过热烧坏电线绝缘层,也容易引起火灾。
  家用电器怎样注意防火:
  (1)家用电器由于使用时间长久或电器本身质量不合格,受潮受热等原因而造成电器
  的绝缘性能受到破坏,易于发生漏电而引起火灾。因此,家用电器在使用中应经
  常检查和保养,发现问题及时修理。对已损坏的绝缘零件应及时更换。
  (2)对于家用电器上的已老化或破皮的电源线应及时更换,更换时应符合原电源线的
  规格。
  (3)应经常注意保养好家用电器,及时清除其污物和灰尘。
  (4)家用电器应放在室内干燥的地方,不能用湿布去擦带电的家用电器。
  (5)家用电器过热时应停止使用,严禁用水降温。
  (6)家用电器旁严禁堆放各种易燃品。
  (7)各种发热的家用电器用完后应及时关掉电源,严禁放置在木质家具和易燃品之
  上,防止引燃它物而引起火灾。
  电线使用一定年限后会不会引起火灾?
  电线使用期限的长短,取决于电线的质量和电线安装的环境。电线主要靠外面一层包皮绝缘,时间一长,受到腐蚀性气体的腐蚀,绝缘性能逐渐降低,慢慢老化变硬,发脆或脱落,这时就不起绝缘作用了。
  家用电线的外表的绝缘层多用塑料和橡胶制成,使用时间长了就会老化,失去绝缘作用。一般家用电线正常情况使用可达10-20年左右。
  电线失去绝缘的性能是很危险的,如果两根电线碰在一起或火线碰到与大地相接的东西,就会发生跑电现象,使局部电线的温度升高,产生火花。如果电线附近有易燃物就容易引起着火,造成火灾。因此要注意:
  (1)电线不要受潮,受热,受腐蚀或碰伤。
  (2)电线用到一定年限要注意检查,发现毛病,应及时更换。
  (3)电线不要超负荷使用。
  家庭安装电线怎样注意防火?
  发电厂向外输送电的线路叫电路,也叫电线。电线送电和水管送水一样,中途不能出毛病,水管破裂了,会漏水,跑水。电线的绝缘层破了会漏电,跑电,不但容易引起火灾,而且也容易发生触电事故。因此家庭中自已动手安装电线应该注意到以下各点:
  (1)家庭中室内电线严禁使用裸线或绝缘包皮破损的电线。
  (2)电线的截面必须与家庭中各种家用电器用电总容量相配合。电线的截面过小,造
  成电线超负荷,容易过热而烧坏电线绝缘引起火灾。
  (3)禁止将电线直接装置在潮湿的水泥或石灰粉刷的墙壁上。
  (4)室内明线穿过墙壁应套上瓷管,钢管或塑料管保护。
  (5)电线转弯处应加瓷夹板,交叉处应有绝缘管。
  (6)电线应离开炉火,暖气片等热源。
  家庭室内装修应怎样注意防火?
  近几年,室内装修逐年升温,装修追求高档和独特风格,因此不可避免地使用一些可燃材料进行装修,加上灯光,音响,电视,空调等电气设备用电负荷相对增大,线路敷设交错复杂,这些因素合在一起容易构成室内重大火灾隐患。因此室内装修应考虑以下防火措施:
  (1)室内吊顶应采用非燃材料,墙面,地面和基层应采用非燃或难燃材料,以尽量减
  少火灾危险性。
  (2)对电线,管道及风道穿墙穿楼板的缝隙应严密封堵,以防止火灾蔓延。
  (3)对电热设备和音响,音像等应该用非燃烧体与其它部位分隔,重点进行保护。
  (4)严格执行电气安装规程。所有电气线路均应穿套管,接线盒,开关,槽灯,吸顶
  灯及发热器件周围应用非燃材料做防火隔热处理。这是从根本上消除火险隐患的
  关键,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检查,千万不能麻痹大意。
  (5)必须确保室内出口安全畅通。
  家庭火灾的火源有哪些?
  引起家庭火灾的火源主要有以下六种:
  1.明火:如家庭生活用的炉火、火柴、打火机、灯火、蜡烛火、香烟等。
  2.电火:如电器开关产生的火花、电线绝缘层破裂、电线短路、电线超负荷等。
  3.雷击:雷电瞬间的高压放电。
  4.辐射作用造成的火源:如把衣服挂在高温火炉附近,由于炉火的辐射热拷着衣服而引
  起火灾.
  5.自燃:自燃可分本身自燃和加热自燃两种。
  本身自燃是可燃物质由于内部的变化而发热,有物理的、生物的和化学的变化。在变化过程中,产生热量加速了物质的分解的氧化,当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就会发生燃烧。如浸了油的棉织品、手套、棉丝、新割的稻草、潮湿的锯末等,因通风不良,积热不散而引起本身自燃。
  加热自燃是把可燃物加热到着火温度,不与火焰接触就能自燃,这种燃烧就是加热自燃。如炒菜时油在锅内时间太长,虽然不与明火接触也能燃烧起来,这就是加热自燃。
  6.化学药品:如果家里存放了有钾、钠、钙,不慎漏出,遇水接触也会着火。

  雨天应预防电气火灾
  进入雨季,阴雨绵绵,河水猛涨,给国家的财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人们在注意防水的同时,还应该注意防火,尤其是预防电气火灾的发生。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经常检查家中电气和线路的使用情况,及时进行维护和检修。

  二、对于老式建筑的线路、发现被水淹没或淋湿,特别是线路年久失修发生老化的应立即请电工予以抢修。

  三、对于容易被洪水浸泡的线路,应请电工迁移线路,采取高架、防潮措施。

  四、人员离开,应及时关闭电源。

  五、雨天如停电应立即切断电源,请电工检查原因,并派专人加以看护。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0-05-27
流过电线的电流超过导线的承载值,就会烧,例如电器工作电流较大、短路等。
第4个回答  2010-05-28
负荷过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