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句话是什么 意思?

想深刻的理解一下,也看了网上关于这句话的解释,似乎还不是很清楚

意思是:假的当作真的,时间久了假的就被认为是真的了,真的就成为假的了。把不存在的东西说成是存在的东西时,那捏造的事实甚至比存在的事实更显的真实。

出自清代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第一回》,是太虚幻境的一副对联。

甄士隐在炎炎夏日午睡,梦到了一个和尚一个道士,带了通灵宝玉下得凡来,他主动上前搭讪,想看看这块玉,拿过来,结果还不及细看,就被对方抢回,说是太虚幻境到了。于是,在太虚幻境大石牌坊两边,就有这副对联。

而在《红楼梦》第百十六回《得通灵幻境悟仙缘,送慈柩故乡全孝道》之“真如福地”联出现了两句相似意思的对联:“假作真来真胜假,无原有是有非无”。

扩展资料:

这副对联,在《红楼梦》一书中,至少有过两次重现。后来,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也看到了这副对联。曹雪芹这样重复设置,意在提醒世人,一切都是幻景,一切都是幻影,劝世人懂得挣脱。

同时,也是双线设置隐喻,说明甄士隐的遭际,也会是贾宝玉的遭际,贾宝玉会重走甄士隐的路径,将“真事”隐去,冠之于贾宝玉这个虚构的人物之上。

在《红楼梦》里,不但有个贾宝玉,还有一个人叫甄宝玉。(甄宝玉是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应嘉之子)。甄宝玉和贾宝玉长的一样,不同的是性情迥异,贾宝玉不谙世事、不知进取,甄宝玉却是一个好学生,走的是仕途路线,中举后娶李绮为妻,重振家业。所以在世人的眼中贾宝玉自然是——假宝玉,甄宝玉就是——真宝玉。

这就是“假作真时真亦假”的真正含义,说的是当假宝玉(贾宝玉)明白了做人的真正含义后,要做一个真人(返本归真的人)的时候,真宝玉(甄宝玉)和他比起来,就不如他了,这时甄宝玉反倒成了一块不值钱的破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31

把假的当作真的 时间久了假的就被认为是真的了 真的就成为假的了
把一无所有当作应有尽有,那么你所有的东西就和没有了一样 都是空的 虚幻不实的

这句话出自红楼梦。充满哲理,有禅意 又有辩证法的思想。
浅显的说就是人不能太执着 不能泥于规则不思变通 世事一场大梦 人生几度秋凉?事情都有正反面 应该相对的看问题。
人不要被所拥有的富贵等东西所迷惑 人生都是一场梦 钱财和地位又是什么呢?真性情者 大英雄,大英雄者能本色
通过相对的两个极点 寻找哪个当中的平衡点就是中庸就是弃两端 取中间

这句话出自曹雪芹的《红楼梦》中的一幅对联。

意思:当你把真实的东西当作虚幻的东西来看的时候,那虚假的东西它甚至比真实的东西显得更真实。反之也是一样。把不存在的东西说成是存在的东西时,那捏造的事实甚至比存在的事实更显得真实,反过来也是如此。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5-24
把假的当作真的 时间久了假的就被认为是真的了 真的就成为假的了
把一无所有当作应有尽有,那么你所有的东西就和没有了一样 都是空的 虚幻不实的

这句话出自红楼梦。充满哲理,有禅意 又有辩证法的思想。
浅显的说就是人不能太执着 不能泥于规则不思变通 世事一场大梦 人生几度秋凉?事情都有正反面 应该相对的看问题。
人不要被所拥有的富贵等东西所迷惑 人生都是一场梦 钱财和地位又是什么呢?真性情者 大英雄,大英雄者能本色
通过相对的两个极点 寻找哪个当中的平衡点就是中庸就是弃两端 取中间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7
这句话出自曹雪芹的《红楼梦》中的一幅对联。
意思:当你把真实的东西当作虚幻的东西来看的时候,那虚假的东西它甚至比真实的东西显得更真实。反之也是一样。把不存在的东西说成是存在的东西时,那捏造的事实甚至比存在的事实更显得真实,反过来也是如此。
第4个回答  2019-05-19
“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第一百一十六回“真如福地”里:“假去真来真胜假,无为有处有非无”。这两句话其实也是在讲怎样读书。具体怎样理解呢?

第一句解读出来就是:你如果把假的(正面看)当做真的,那真的(反面看)就成了假的;本来没有的(正面看)你把他当成有了,那真正有的(反面看)反而给搞没了。第二句解读出来是:只有把假的表像去掉才能找到需要的真的本来,一些表面看似没有的,其实是有而不是没有的。
怎样才能才把假象去掉呢?
第十一回,批语人提醒我们:不要看这书的正面方是会看;紧接着又批曰:“此一句力如龙象,意谓正面你方才已领略了,你也当思想反面才是”。
第五十四回回后,批语人又一次提醒读者:“会读者,须另具卓识……,透过故事,看到其背后的历史,将‘不近理之奇文,不近情之炒作’一齐抹倒……”。即透过现象,拨去不近情理的迷雾,看到事情的本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