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作文300字 关于化石的作文300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23

小学生发现10亿年古化石

数块距今约10亿年的古代藻类化石,被到门头沟山区活动的小学生们无意中发现。经专家初步推断,这几块化石距今已有10亿年。

到门头沟区王平镇琨樱谷度假村举办暑期夏令营活动的小学生们,意外发现铺设在景区道路上的一些石块,印有不少看似植物的图样。后经专家初步鉴定,孩子们发现的是“白云质灰岩”,是古代藻类化石,距今已有10亿年之久。这些藻类化石最大的一块长约1米,宽约0.50米,厚约0.3米,其内部可能还有多层化石结构。上面印多个枝叶状结构组成的植物图样,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叶状脉络呈黑色,有的甚至连叶片数量都能数清。

目前,在门头沟区永定河流域龙门涧、青龙涧、灰峪等地都曾发现古动物、海底生物、陆生植物等化石,各个时期均有发现。

假如我是一颗化石 作文,300字

化石的心事

我是一块被人遗忘或许不曾发现的化石。自从有动物以来,我就于冥冥中诞生。当然,作为人类之源,我还没有人的形体特征,但我的遗传变异却是万物之灵的人类。我死去,风干,腐化,乃至成为坚硬的小小化石,谁比我更有发言权见证人类的兴衰、进化?!正如时下流行语——没有天哪有地?没有我哪有你!

我和我的孩子们搏击茫茫大海,抗争地震、火山,抵御猛兽、病菌,无穷的磨难,求生的本能,叫我们从地上终于站起来,放眼阔大的林海,仰视高旷的蓝天,“吭唷”着,结队前行,没有猜忌,没有陷害,没有私欲,前仆后继寻找美好的家园。在与自然决斗中,在与生存奋战中,我们有了自己的交流方式——语言。

我死了,但我的灵魂不朽。我的下代的下代……,在劳动中,在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的征途上仍然谨记我的平等、互助、奉献,“吭唷”着将自己的家园建设得像个模样。我欣慰我的精神不朽,尽管一幕幕的不可抗拒的惨剧发生在我的眼前。我相信,只要精神不死,我智慧的后代们,会,一定会战胜这一切的。欲望是改变现实的动力,是催生智慧的火花

一枚...化石的自述 300字作文

再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年代,也没有人知道现在世界成什么样了.太阳系内,一颗外表荒凉无比的星球,波涛汹涌,乌云密布,闪电纷飞,一座座不知何时,锈迹斑斑的建筑,似乎随时会倒塌,每片土地都是碎石、灰尘,以及……残骨。地下,不知多少米的深处,一颗人形的化石,嘴处的骨头微长,讲述着什么。

不知多少年前了,好像是二十几世纪,这里住着一群灵长类生物,叫做人类。他们科技发达,快乐地生活着,我本来也是其中一员,可现在,仅仅是块化石罢了……

人类强大起来后,疯狂地夺取大自然的财产资源。一片片巨大的森林在机械声中倒下,一头头生气十足的动物在子弹声与哀鸣中离去,人类却用着这些残忍得来的能源享受。可地球终归只是颗普通的行星,没多久,煤用完了,石油用光了,紧接着,铁、铜、铅等一种又一种能源、矿石离开了人们的视线,全球变暖,海平面暴涨,失去动力的人类只能在自然的愤怒下走向灭绝的道路。

星球发怒了,审判着贪婪的人,所谓的重要人士与富豪坐上飞船暂时逃离了死亡的命运,剩下的六十亿人民却以几何数减少。我只是个普通家庭的普通一员,灾难降临了我们生活的城市,饱经困苦与绝望的人们早已无力反抗,没有嚎叫,没有呐喊,没有悲泣,一切在巨浪中淹没,父母紧紧拥着我,迎接本不属于我们的厄运。

电影中的奇迹并没有发生,死神接待了我们,可我的骨骸却没有被粉碎,我怒吼的灵魂似乎封存在了遗骨中,无数年过去了,外界恐怕早已变了样,我却在这黑土中等待光芒,静静地等。

金属的敲击声唤醒了我,一块块碎石被扒开,一群似曾相识的智慧生物找到了我,久别的阳光又照到了我身上,我多想重来一次,多想对这个重生的星球致歉:“宽恕我们的幼稚吧。”可我无法出声,我被抬进了博物馆。一个个不是人类可又与我们一模一样的种群围着我指指点点,我用空洞的眼睛回视它们,希望它们不要让悲剧重演,可有一天,那无边的海啸,又回来了......

“呼...”一口浊气呼出,一缕微光探进了房间,让我呆滞的大脑清醒。梦,又是梦,我无奈的苦笑,真真实实的苦笑。一转头,看见了书桌上那枚昨晚刚用完的电池。我爬下床,穿好衣服,抓起电池,刚想丢入垃圾桶,想了想,下楼扔进了那个几乎空的电池回收箱内,然后扬起一抹微笑,头也不回的迈进了电梯......

多了可删掉。。。。

恐龙化石200-300字作文

古生物说明文——恐龙蛋化石

恐龙是爬行动物,它和大多数其它爬行动物一样是下蛋的。蛋要保存为化石,显然远比骨骼、牙齿为难,因为蛋壳太脆了,一碰即破,何况还要在岩层里保存六七千万年至今呢!可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部分恐龙蛋到底还是被保存为化石了,并且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有报导。因为当时还很稀少,极为珍贵!随后,世界各地相继有所发现,我国则更丰富。据今所知,我国南起广东,北至内蒙,西起新疆,东至浙皖,这样大范围内十几个省份均产恐龙蛋化石。分布之广,数量之多,堪称世界第一。我们不仅有单枚的蛋化石,还有成窝的。有时一窝可多达二三十枚,上、下重叠数层,成同心圆排列,煞是好看!记得早年笔者与我师杨钟健教授漫话恐龙蛋时,他曾提问:成窝的恐龙蛋是一条恐龙一次下的,还是多次累积的?恐龙是站在同心圆中心向外下蛋的,还是站在圈外、转圈向里下蛋的?因无真凭实据,笔者当时交了白卷,未知读者们能否答得上来?

关于恐龙蛋,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凡产恐龙骨骼化石的地方,往往没有蛋化石或不多。反之,产蛋化石多的地方,往往没有恐龙化石或不多。这是为什么?有人解释说,这些蛋化石都还没破壳,是“坏蛋”,孵不出小恐龙来,所以蛋多龙少。反之,凡孵出了小恐龙的蛋均已破碎,就不可能保存为完整蛋化石了。于是龙多蛋少。自然,这不过只是“一家之言”,孰是孰非,还有待印证。

恐龙蛋化石的研究,和恐龙足迹(脚印)研究一样,是古脊椎动物学中的一个侧枝。它主要着重于蛋本身形态、构造的探索,而较少涉及这蛋是哪一种恐龙下的。因为蛋和恐龙通常是分别保存为化石或甚至光有蛋而没有恐龙,这就难于确定蛋的属主了。正如你家养了好几只鸡,如果不是亲眼目睹,你能准确说出某一蛋是哪只鸡下的吗?所以,在古生物学中,蛋化石的属种鉴定自成一系统,不与恐龙的属种一致。我国有关恐龙蛋的研究也自杨钟健教授始。他根据蛋化石的外形构造订了长形蛋、圆形蛋、粗皮蛋等好几个属种,只在论文的后部,讨论了某蛋可能是某种恐龙下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关恐龙蛋的研究也进而“由表及里”。学者不仅注意蛋的外部构造,通过磨片、显微照像等技术,观察蛋皮各层次的细微结构。发现不同的蛋化石,具有不同的蛋皮构造,说明它们系不同恐龙所下。更有意义的是,根据蛋皮各层次厚薄及其显微结构的变化,可探讨不同蛋化石对当时环境的适应程度和孵化成功率的高低,进而阐明恐龙种族的衰退和绝灭的原因。

近年来,我国不断有恐龙蛋的新发现,特别是河南西峡县,据最近报道,竟出产上万枚恐龙蛋化石,实属“世界奇观”!更教人振奋的是,据说,我国生命科学学者从一枚破损的恐龙蛋中,获得了恐龙的遗传基因片段DNA。消息一传开,各报刊大为宣扬,成为当时科技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有人把它的重要性与发现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媲美,有人企望复制出恐龙来!但是,也有人怀疑,这DNA果真是这枚蛋里的吗?蛋既已破裂,难保会被别的生物“污染”!究竟结果如何?科学定能给我们一个正确的答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