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越长大越不喜欢过年?

如题所述

新年还没到来,过年的压力已经悄然而至。

今年能回家过年吗?自己一个人在异地怎么过年呢?升职了吗?涨工资了吗?找到对象了吗?又要面对家人的灵魂拷问了...亲戚朋友又有人生娃了,压岁钱要掏空我的钱包了...

如果你对春节有这样的抗拒心理,不必过于担忧,你不是一个人。

什么是春节焦虑症?




小时候我们都兴奋地期盼春节,那时的快乐很简单,也很容易感到快乐。

可随着年岁渐长,回家后感觉越来越累了。不仅要面对七大姑八大姨的催婚、应对朋友同学的攀比尬聊还有无止尽的琐碎杂事,春节成了一大焦虑节点,有部分人更是引发了春节焦虑症。

那么,究竟什么是春节焦虑症呢?

这是由于春节临近,而对人的精神产生的一种压力,导致人体植物性的神经紊乱,而引发身体的一些不舒服症状,譬如吃不香、睡不好、胸闷气短、甚至有些压抑。


这一症状人群中以青年人居多。

有调查发现,心理咨询师因春节催婚焦虑的年轻人在逐渐增多。“最近咨询的焦虑患者中大部分是由于婚恋原因。一些年轻人面临来自长辈的催婚压力而导致睡眠障碍,其中一些年轻女性因为婚恋问题不如人意。

春节焦虑的来源




盘点我们的春节焦虑来源,有如下几类:

来自爸妈亲戚的灵魂拷问:工作怎么样?有对象了吗?明年有什么打算?

年底经济压力:买票年货交房租,怀念有压岁钱的日子。


Flag的倒塌:没完成的指标,没空去的旅行计划……今年只增长了年龄。


琐事纠缠、工作繁重:抢票拼尽全力、年底应酬身不由己。


和爸妈无法好好相处:见面就吵、不见又想。


分析上述焦虑来源,我们能看到更多焦虑背后的情绪和原因:

1、焦虑包涵对自我和未来的不确定

蔡康永曾说,理解焦虑,是因为我们太过在意外面的反应,而没有办法诚实的面对我们自己。

如上提到的,与同龄人的比较,七大姑八大姨的追问,让我们变得焦躁。是因为那些声音驱赶我们去达到同样的规范标准,让我们离自己更远,甚至否定自己,无法欣然接受自己的现状。

当自我和外界冲突的时候,如果我们对自己不确定,就会处于情绪动荡之中。如果我们能笃定自己本来的人生步调和路径,便能感到安定宁静。

2、面对父母的情绪化

不少孩子表示,难以和父母好好沟通。诚然,我们和父母存在代沟。

但不同的观念,并不是造成冲突的根源。许多志趣不同的人也能成为好友。

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在于父母对我们的隐形控制,和我们面对父母的情绪化。

而情绪化的根源,在于不良的亲子模式、童年未被满足的需求、或对父母的不认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