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的师徒关系如何?对导师带博士有何启迪意义?

如题所述

一、前言

读博过程中,面临很多压力。其中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的矛盾处理是很多博士生
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水木社区graduate版和Phd等版也会常有相关发文,联系自己和身

边许多博士生的经历也可以看出,中年级的博士生和导师之间的关系最为紧张。博士生
和导师之间的关系发展有一个过程。《西游记》中唐僧和孙悟空的师徒去西天取经正如
读博的过程,而其师徒的关系的发展也正如读博过程中的师生关系的发展。本文试图从
唐僧与孙悟空之间的师徒关系发展,来探讨读博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希望能给师生关系
较紧张的学生以参考(当然也适合导师)。但是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探讨的是部分紧张
的师生关系,而非所有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也有很融洽的或完全不容的,还有那些极其
不负责的导师与其学生的关系,显然都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胡冠(395674342) 14:11:31
二、理论基础

1、读博和取经

读博就是取经。当被录取为某导师的博士生,你就开始和这个导师一起为了完成一个课
题或项目而一起努力。这正如孙悟空在五行山下拜唐僧为师后,他们便开始一起为取经
的事业一起努力一样。有博士生会自然问一个问题:导师没有和我努力啊,都是我一个
人在做课题,导师连指导都没有。那让我们看看唐僧吧,他这个导师又何尝为取经做了
什么呢?一路上简直就是负担。孙悟空拼死拼活让他没有被妖怪吃掉,才顺利完成取经
大业。但这并不能否认唐僧的作用。如果没有唐僧,孙悟空是无法取经的。因为唐僧是"

导师",只有他才能拿到"取经"的大课题,有了这个课题最终才能成就取经的大业。需要

强调一点,博士生是在和导师一起完成取真经的大业,而不是保护唐僧取经或帮唐僧取
经。这一点往往被忽视。最后取经成功了,导师课题顺利结题,孙悟空最终也完成学业
成了"博士"(即成了佛)。

2、毕业和紧箍

毕业就是套在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如果没有毕业这个紧箍,学生完全可以不听导师的,
但正是有了这个紧箍,学生不得不听导师的。孙悟空没有戴上紧箍之前,想离开唐僧就
离开,想回去找唐僧就回去,但当戴上了紧箍后,孙悟空和唐僧之间的关系便发生了改
变,即使是唐僧愚蠢到犯了人妖不分的错误,甚至险些丧命在白骨夫人口中,但孙悟空
也丝毫没有办法反抗,因为有这个紧箍,丝毫不能让你反抗。这和博士生一样,想着的
是毕业,所以不管导师对错,你都应该听他的,这就是你头上的一道紧箍儿,只有戴上
了这个紧箍儿,你才能和导师一起完成取经大业。紧箍真的有那么可怕么?其实这是在
取经过程中的前期和中期才对孙悟空有限制作用,在取经后期,唐僧又何尝念过紧箍咒
呢?在取经前期和中期,唐僧和孙悟空的关系是处于磨合期,唐僧无法驾驭孙悟空,只
能通过紧箍咒去驾驭。这正如博士师生关系一样,在前期和中期,导师也往往用毕业来
驾驭学生,可能动不动会用(或者旁敲侧击的用)毕业来要挟学生,学生很反感,但和
孙悟空一样无能为力,只能默默的躺在地上大叫头疼,只能哀求师父默念。不管孙悟空
多野,最终念完咒后,还得老老实实的听唐僧的话。在取经后期,唐僧没有念过一次紧
箍咒,即便是在乌鸡国勉强念了一次,也是助徒弟除妖所念。当博士生进入论文写作阶
段后(最后一年或半年),导师不会在以毕业来作为紧箍咒,因为它已经失去了意义。
当取到真经后,孙悟空成了佛,还问唐僧,是不是要念一个松箍咒,将紧箍去掉,唐僧
说:"今已成佛,自然去矣,岂有还在你头上之理!你试摸摸看。"悟空举手去摸一摸,
果然无之。当博士生成了博士,头上的紧箍不一样自然而然就解除了么?其实紧箍与取
得真经,毕业与成为博士,这两者之间本来就是一致的。紧箍是为了取得真经,毕业不
正是为了成为博士么?所以当导师拿毕业来叨念,或不需要导师叨念,你自己也在叨念
的时,无须为之烦恼,因为这是取得真经所必需的。

3、不同的师徒关系

唐僧这个导师收了三个学生,大弟子孙悟空读了博士(最后成了佛),二弟子八戒读了
硕士(最后成了使者),三弟子沙憎是做毕业设计的本科生(最后成了罗汉)。(这个
比喻不太恰当,但是为了行文所需,暂且打这个比喻,希望硕士和本科同学不要介意。
)唐僧从未对沙僧批评过,对八戒也是偏心,从未正面批评过八戒,即便是偶尔的嗔怪
,也是点到为止。相比这两个徒弟而言,唐僧对悟空的要求是严厉的,甚至是苛刻的,
不听话,就要念紧箍咒,孙悟空干不好活,唐僧有时候还要嘲笑一番,如唐僧多次嘲讽
悟空说你不是有大闹天空的本领么?其实对于学生而言,这是多么刺激人的话啊。但导
师也是人,他也会有人的性格,所以唐僧也会有这种小性格。导师对三个学生的态度为
何不同呢?很简单,要求不同。最终拿到的学位也不一样。就这么简单。

4、谁指导谁?

很多博士生最为恼火的便是导师不能给自己指导。一方面这的确是导师的责任,另外一
方面,也不能不说学生也有问题。毕竟博士学位不是读出来的。学生的这种思维没有完
全摆脱本科生或研究生阶段的那种惯性思维,当然这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唐僧是孙悟空
的师父,唐僧除了拿了取经这个大课题以外,他给了孙悟空什么指导呢?甚至有些时候
,孙悟空甚至是唐僧的师父!如唐僧多次发生思想困惑,都是孙悟空一句点化唐僧。因
此从表面上看是没有的,但实际呢?还是有的。唐僧是饱学的禅师,也多次用佛教的故
事和教义点化孙悟空。此外,正是唐僧的关系网,孙悟空得到了很多帮助,并学习到了
很多本领,长了很多见识。因此唐僧既是孙悟空的师父,也是他的徒弟,谁指导谁呢?
互相指导,特别是后期。因此,如果把取经大业寄托于唐僧去斩妖除魔,孙悟空是不可
能成佛的。唐僧还指望着孙悟空啦!同样,把毕业和课题完全寄托于导师指导,学生能
完成博士学位么?当然这不是为导师开脱,只是希望学生要学会调整好自己心态。让唐
僧给一个课题和空间,在取经大业的过程中去成就自己的博士学位吧。

胡冠(395674342) 14:11:55
三、师徒关系发展和师生关系

孙悟空和唐僧在取经路上的师徒矛盾主要集中体现在杀生的问题上,而杀生和取得真经
的宗旨是格格不入的。这是唐僧的底线。而孙悟空喜欢用自己的方式来做事,而这和唐
僧冲突了。唐僧的底线一定对么?显然不一定,我们后文会阐述,唐僧也在改变他的方
式。学生在读博过程中,与导师发生矛盾,往往也是冲击了导师的所谓"底线"。我们从
头看看唐僧和孙悟空的师徒关系:

1、开题前

孙悟空被唐僧救出来,拜了唐僧为师,对唐僧那是一个尊敬,因为被录取了。唐僧对孙
悟空也是一个喜爱,因为有了徒弟,完成课题就有了基本保障了。刚才提到了孙悟空师
徒的矛盾来源于唐僧的"底线",唐僧的底线真的就是不能杀生么?显然不是的!当孙悟
空刚救出来,唐僧就遇到了一头大老虎,老虎要吃唐僧,孙悟空上来一棒子就打死了老
虎。唐僧非但没有怪罪,反而感谢,而且很有兴趣的和孙悟空讨论起他的武器是怎么搞
来的,并"心中暗喜",因为以后取经有了保护人。这是孙悟空没有开题前,他们刚相处
,取经也才刚上路,还没有什么矛盾来源。而唐僧对孙悟空也是宽容的。

2、开题后

但是好景不长,矛盾开始了。孙悟空打死了强盗,冲击这唐僧的底线;再后来孙悟空三
打白骨精,又冲击这唐僧的底线,唐僧这个时候甚至是故意的,面对证据确凿的妖怪,
他固执的念了咒,甚至以退学作为要挟。矛盾远远没有完,以致最后出现了真假孙悟空
的心魔。师徒矛盾达到最深。开题后,随着课题的开展,难度会越来越大,师生之间的
矛盾也会越来越深,随着接触的时间越来越长,师生之间的性格也互相了解,有些性格
和做事方式可能是矛盾和不相容的,这个时候,导师肯定是不会改变的,而学生的年轻
和桀骜也是很难改变的,因此心魔产生了。学生总会觉得自己的老师不完美,不能象自
己想象中的好老师那样;而导师也会心中不喜欢自己的学生,为什么这么不主动,不勤
奋或不认真。总之,双方的一点点不如意,都回在对方心中产生巨大的阴影,累积之下
就是心魔。

3、毕业前夕

但师徒情谊是存在的,取经的大业是存在的。矛盾是必然的,但不能因矛盾而误了大业
。因此需要改变。最深矛盾之后,唐僧和孙悟空都改变了。先看唐僧,他是导师,当然
不会说自己为了徒弟改变什么,毕竟有导师的面子。但是他的确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
如他在多次面对妖怪时,说他有个大徒弟,性子烈,他也拦不住,如果将对方打成了肉
酱,他也管不了。唐僧改变了吧,要是以前,他会说这种话?他默认了孙悟空的处世方
式。而且对徒弟的意见也是越来越重视,甚至让他与妖怪假结婚(对唐僧来说这和杀人
的底线是一样的啊!),唐僧为了助悟空降妖,都同意了,这在以前是不可能同意的意见

。再看看孙悟空,红孩儿是个妖怪,孙悟空一眼就看出来了,要是按照以前他的脾气,
一棒子就打下去了,但此刻他知道了改变,因此,他并不和自己的导师当面争论,导师
说是个小孩,就是个小孩;导师说救他,就救他,总之,按照导师的想法做试验。但自
己也要保留自己的意见,因此他让唐僧先走,私下落在后面,找个地方砸死红孩儿。这
样的处理方法,既兼顾了导师的底线,又保留了自己的试验方法,最终让导师知道哪一
种方法更合理。老鼠精装成女人,为了不合唐僧冲突,孙悟空设置都没提妖怪这一茬,
导师让怎样就怎样,导师说跟着一起走,就一起走。只不过孙悟空留了一个心眼,处处
留意就是了。孙悟空没有道破师父不识妖怪,既顾及了师父的面子,又按照自己的原则
,出处留意妖怪,如此慎重的处理方式岂是前期的哪个野蛮猴子后为?多次的试验之后
,唐僧更加改变了,以后徒弟说是妖怪就是妖怪。充分尊重徒弟的意见和建议。到了最
后,唐僧对徒弟的意见简直百依百顺,师徒如父子如兄弟如朋友,怎能不让人感叹。博
士生与其导师不也是这样么?所以现在面临紧张关系的博士生,要学会想孙悟空一样用
适应导师的方法解决问题。关键的是不能对导师产生不如意的诸多念头,否则只能让心
魔在心中越累计越大。

胡冠(395674342) 14:12:06
四、结论和展望

明白了师生关系就如师徒关系的发展。作为学生该如何做就应该很明白了,学孙悟空去
努力适应师父的底线,打妖怪和强盗有错么?常人看来没有错,但这就是唐僧的底线,
这和导师的很多底线或性格或处理事情的方式一样,不一定合理,甚至不一定正确,但
作为学生还是要去适应。在徒弟努力去适应过程中,导师也会随之改变,唐僧不也改变
了么?博士生是在和导师一起完成取真经的大业,而不是保护唐僧取经或帮唐僧取经。
博士生需要把取经(而不是为了拿到学位和毕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出现矛盾是正
常的,但这一切都是为了这个事业。面临导师的紧箍咒(批评等),要学会忍耐。不能
与其争论,尽量按照导师能适应的方法去说明问题。当对导师有意见后,不管怎么去装
成没有意见的洋子,都是无法掩饰对导师的意见的。因此与其如此,不如彻底适应他,
主动的象孙悟空一样去解决这个矛盾。导师就和唐僧一样,其实很脆弱,需要你的帮助
,但他又有自己的底线和做事方式,我们必须在这个底线和做事方式下做事,而且要真
心的。不然心猿意马,还会出现真假孙悟空那样的心魔。这些不是妥协或交易,而是成
长的经历,是人生的财富。孙悟空能成佛,不仅仅是因为他消灭了多少妖怪的功劳,还
因为他学会了和唐僧融洽相处的哲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5-27
主要知识点
《西游记》: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吴承恩,明代小说家)
主要内容:本书主要描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一起保护唐僧取经等三大部分组成。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功成圆满,终成正果
人物及性格特征:
孙悟空: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忍不拔,英勇无畏。
猪八戒:一方面他好吃懒做,见识短浅,一遇困难就嚷着要散伙,爱占小便宜,耍小聪明,贪恋女色,常因此出丑,成为惹人发笑的喜剧形象。另一方面,他也还不失忠勇和善良。在与妖魔斗争中,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斗,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而且他能知错就改,还算淳朴憨厚,自有可爱之处。
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路上,任劳任怨,忠心不二。
主要事件:1、孙悟空大闹天宫;2、三打白骨精;3、车迟国斗法;4、女儿国遇难;5、真假美猴王;6、智取红孩儿;7、三调芭蕉扇等
阅读感受:①这部小说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它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使人过目不忘;③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二、知识点直观图
题 目 主要内容 主要人物形象 典型情节 艺术特色 启示或感受
《西游记》——
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
作者:吴承恩(明) 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三部分组成。他们一路上降妖除魔历尽艰险,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①唐僧:诚实善良,一心向佛,但胆小怕事,迂腐,鉴别能力差
①大闹天宫 ①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
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
③善于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只要树立了目标,敢于面对,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实现理想
②真假美猴王
②孙悟空: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和反抗者,好动、顽皮,武艺高强,勇敢机智,疾妖如仇 ③三调芭蕉扇
④三打白骨精
③猪八戒:憨厚淳朴、、作战勇敢、不畏妖魔,但贪吃好睡、滑稽荒唐,有小生产者、小市民的意识特点 ⑤猪八戒高老庄招亲
⑥大战红孩儿

三、中考题型汇编
1、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
2、《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孙悟空。
3、《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艺术形象。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说出他令人赞赏的一种精神,并举例证明,语言要简洁。
例: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如大闹天宫。或与恶势力斗争的精神;如三打白骨精
4、选择《西游记》中你喜欢的一个人物,结合社会生活,说说你喜欢他的原因。
参考示例:我喜欢孙悟空。因为他明辨是非,嫉恶如仇,是正义、智慧、勇敢的化身(人物性格)。今天,能有孙悟空这样的人来执法,社会就会多一些公正(联系社会生活)。
5、“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鲁迅语)《西游记》刻画的众多神魔精魅都具有人的情感。请参照示例,另举一例,具体说明这一特点。
示例:铁扇公主因为与孙悟空有仇,不但不愿借扇,还想加害悟空,可以看出她的重亲情,同时也显示出她胸襟狭隘。
石猴为众猴觅得水帘洞,被众猴拥戴为“千岁大王”,可以看出众猴的讲信义。
6、某校初三(2)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唐僧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反方,针对正方辩词该怎么说?
正方:我方认为,唐僧能历尽千辛万苦去西天取经。他意志坚定,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从来没有动摇取经的决心;他心地善良,有仁爱之心,即使误放妖魔,也不愿伤及无辜;他不求名,不贪财,是一个可亲可敬的人。
反方:我方认为,唐僧的仁爱之心是虚伪的,在惩罚为他一路降妖除魔的孙悟空时,毫不手软;他一意孤行,在西天取经的路上,人妖不辨,经常被妖魔鬼怪所迷惑。是一个毫无原则、是非不分、固执己见的人。(答案不惟一,反驳有针对性,扣住“固执己见”、“人妖不辨”,言之有理即可)
7、某校初三(6)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猪八戒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说?
反方:我方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而且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
正方:我方认为,猪八戒能吃苦耐劳,对师傅忠心耿耿。在与妖魔的斗争中,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斗,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他知错能改,乐于助人,是一个忠勇善良、淳朴憨厚的人。
8、从下面《西游记》人物中任选一个,写一则近200字的人物简介。
孙悟空 猪八戒 白骨精 红孩儿
示例一:孙悟空——法号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会七十二变、腾云驾雾。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伪装的伎俩;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使用的兵器是如意金箍棒。他占花果山为王,自称齐天大圣,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后来经观世音菩萨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降魔斗妖,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成正果。他嫉恶如仇,英勇无畏,取经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示例二:猪八戒——法号悟能,是唐僧的二徒弟,原来是玉皇大帝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逐到人间,错投猪胎。他会变身术,能腾云驾雾,使用的兵器是九齿钉钯。后被孙悟空收服,一同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八戒性格温和,憨厚单纯,力气大,但又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贪图女色,经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难分敌我。他对师兄的话言听计从,对师父忠心耿耿,为唐僧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是个被人们喜爱同情的喜剧人物。
示例三:白骨精——白骨精又叫白骨夫人,是唐僧西天取经途中遇见的少有的女妖精,使用双剑,武艺出色,善于变化,诡计多端。她想吃唐僧肉,先变成十六七岁的漂亮少女,再变成一个八十岁的老婆婆,后变成年迈力衰的老翁,均被孙悟空识破,于是使出离间计,迫使唐僧逼走孙悟空,把唐僧捉住。在唐僧险遭杀身之祸时,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多番变化,几经争斗,白骨精终于被打得露出原形。
示例四:红孩儿——红孩儿号圣婴大王,住在号山枯松涧火云洞。红孩儿是他的乳名,是牛魔王的儿子,铁扇公主养的小妖怪,使用一杆八丈火尖枪,武功非凡,又在火焰山修练三百年,练成三昧真火,口里吐火,鼻子喷烟,十分了得,经常与人赤脚打斗。红孩儿听说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用狂风卷走唐僧,用计骗擒八戒。孙悟空战之不胜,请来观音菩萨,收服了红孩儿。后来他做了观音菩萨的善财童子,终成正果。
9、《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小说。作者是()(朝代)的()。主要写()、()、()三人保护()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主要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唐僧和孙悟空等师徒四人西天取经 等三大部分组成。其中的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调芭蕉扇等情节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10、孙悟空号称美猴王和齐天大圣,他桀骜不驯、敢作敢当、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幽默,深深赢得了人们的喜爱。猪八戒本是仙界的天蓬元帅,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他好吃懒做、见识短浅、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因此常常当众出丑。另一方面,他也不失忠勇和善良,他能够淳朴憨厚,自有他可爱之处。
11、《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12、有人对《西游记》道:“阳光灿烂猪八戒,百变猴头孙悟空,憨厚老成沙和尚,阿弥陀佛是唐僧。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若问是谁普此画,淮安才子吴承恩。”
13、“东胜神州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海中有一名山,山上有一仙石,受日月精华,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胎,一日迸裂,……”这段名著出自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本书中你最喜欢的一个情节是:大闹天宫等
14、列举《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经历的磨难,举四个即可。
黑松林遇黄袍老怪;黄风岭遭黄毛貂鼠精暗算;牛魔王之子红孩儿抢走唐僧;平顶山莲花洞太上老君炼丹童变成妖精等。
15、《西游记》中的玉皇大帝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何在?
昏庸无能,不辨忠愚。对封建统治者的嘲讽蔑视,对黑暗社会的尖锐讽刺、嘲笑和批判。
16、《西游记》全书共分三大部分:前7回写大闹天宫的故事,是全书的精华部分,表现孙悟空的反抗精神;8------12回写唐僧的来历、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待取经的缘起;第13回-----100回写唐僧师徒取经途中历经81难和师徒终成正果,带经回东土大唐。
17、在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机智灵活、疾恶如仇的是孙悟空;憨态可掬、好耍小聪明的是猪八戒;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沙和尚。
18、《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_____、大闹_____、真假_____、三借____。
19、(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2)(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3)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20、读了《西游记》后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
①这部小说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它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使人过目不忘;③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像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21、“花果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的内容。
第2个回答  2010-05-27
西游记里师徒关系比较多,孙悟空开始时菩提祖师的徒弟,后来被开除,经过观音介绍给唐僧做徒弟,唐僧还有八戒/沙僧/龙马徒弟,其他的神仙也有不少徒弟,比如太上老君的两个弟子,连狮子都有自己的徒弟,后来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在路上又收了3个太子做徒弟。如来手下徒弟更多。
关系各不相同,老师强大,徒弟一般软弱.比如各种神仙的弟子、坐骑,就靠着偷的法宝过日子,而且徒弟也没什么出息,占山为王。但是唐僧师徒不一样,老师软弱,对最强的徒弟孙悟空态度不好,但是对最弱的徒弟也不好,白龙马和沙僧都是倒霉蛋(任劳任怨没好处)。老二猪八戒导师很的师傅宠爱,说明老师不喜欢能力超高的人,名气会大过自己的不高兴,但是能力不行的一样没好感,对于巴结(八戒)很高兴。孙悟空这个牛人的导师,先是一个能力超强但是学术界没名气的家伙(菩提在后来没听说过),猴子的能力+老师的技术=超强本领,后来的导师(唐僧)的导师名气很大(如来佛祖),如来确实能力超强,理论实践都很强大,可唐僧没什么真本事,靠的是导师如来的名气,猴子没有学到后来导师唐僧的任何本领,也没有学到如来的理论,反而替老师做了很多实践工作,公关了很多政府难题,替如来这个业界权威大牛打通了技术转化生产的道路,使如来的粉丝开始在大唐疯狂增长,替老师挣了很多银子,而自己也得到名利双收的地步。
从导师角度看,自己本身已经功成名就,技术上也玩不了什么,找一个能挣钱的超级弟子,用自己的名气做生意,他也成功,你也成功。 但是给找几个弱点的学生克制这个弟子,省的以后不好管。从学生角度看,能力不行就给找名气大的老师,找能力超强给找有真本事的导师,先学一身本领,然后再换一个名气大的,推广他的名气。
如来能力超强,但是主要搞研究,弄理论了。挣钱的方式还是给靠手下弟子,但是弟子都很笨,弄得只有三斗三升金粒子,还给靠吸收猴子这种挣钱高手转化技术。
观音是个特例,不断的吸收各种弟子,观音的理论还是以如来为基础,自身专业能力强,她吸收的弟子都是管理类的。比如黑熊管理山林,龙女和红孩作为助理,使得自己的管理跟进,企业做大。如果是猴子类的老师,需要选择管理类学生,把自己的成果扩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