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改革前后30年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

如何理解改革前后30年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 从卫生管理方便入手 谢谢了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课教案

这里仅以广德县为例,请结合实际自行修改,再用。

一、现行医药卫生体制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我县医疗机构形成总体而言有这三个阶段:一是创建阶段,时间为解放至改革开放前,本阶段主要解决了有无问题,初步建成三级医疗网络。二是探索改革阶段。时间从1979年到目前为止,三是全面启动医疗体制改革阶段,起于新医改政策的出台。

(一)改革开放前医药卫生体制的形成及特点

解放前,我县只有几家个体诊所。解放后,医疗卫生事业开始起步、发展。1950年9月,县政府文教科确定专人分管卫生,称为卫生科员。1951年7月,县政府设卫生科。1961年10月,成立卫生局。1963年12月,又恢复卫生科名称。1968年12月,卫生科及所属单位与药材公司、血防站合并,成立卫生社。1970年10月,县卫生社撤销,县卫生局恢复。

在卫生行政管理机构逐步健全的同时,近现代化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建立。1950年1月,县人民医院前身——广德县卫生院成立;1953年,县妇幼保健站成立;1956年,县血防站和卫生防疫站相继成立。同时,随着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的兴起,全县各乡镇相继成立了联合诊所,到60-70年代,随着党和政府“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的方针的实施,大批大中城市的医院、院校和专业技术人员、设备下放,充实到了农村卫生一线工作,促进了乡镇卫生院的建设和发展。在此期间,随着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培训了大批赤脚医生,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

这一阶段,全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及工作经费全部由政府划拨,药品执行全国统一价格,按计划调拨。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制度,国营和集体企业职工实行劳保医疗制度,农村实行合作医疗制度。

从我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进程中可以看到,从解放到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以政府集中管理,国家和国有、集体医院承担完全责任的医药卫生体制。其主要特点有:一是政府对医疗保障体制和药品生产销售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和强有力的直接干预;二是大多数城乡居民享有低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三是医疗卫生机构等都由政府和集体举办,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国有集体企业及其他公有制经济组织;四是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实现了全面覆盖,在城镇建立了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在农村建立了合作医疗制度。

在当时的经济社会体制和发展水平条件下,这种医药卫生工作体制发挥了很大作用,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基本医疗保障体制的建设工作,解决了有无问题,较好地满足了社会最基本的医疗卫生需求,改善了国民健康水平。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阿拉木图召开的会议上,这种医疗卫生体制被推崇为世界基层卫生推动计划的典范。

这一时期,医疗卫生工作存在的主要矛盾是卫生资源严重短缺。由于国力所限,投入不足,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匮乏,技术水平较低,服务能力不足,群众看病难、住院难问题突出。

(二)改革开放后至目前医药卫生体制的特点

改革开放后,我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建设全面展开,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一是基本建成了覆盖城乡、功能比较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二是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有效控制了危害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多次成功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三是建立了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卫生、农村医疗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发展加快,县中医院诞生并成长壮大,县医院相继建成了住院大楼和门诊大楼,并启动了新住院部的建设工作,各医疗机构开放病床床位翻了三番。全县各乡镇卫生院都新建了诊疗综合楼,初步达到了“一无三配套”要求。引进了大量的高新设备,开展了大批新技术和新项目,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有了飞速的提高。四是建立巩固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初步解决了农村居民医疗保障问题。

在此期间,国家先后启动过两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第一次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1979年,卫生部提出“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同年,卫生部开始试点对医院“定额补助,独立核算”。1984年,卫生部提出“精简放权、多方集资”。1985年,中国首轮医改启动。第二轮是2000年至今。2000年2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这被视为全面医改启动的标志。这两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在改革思路与方向上一直没有取得统一认识,对医药卫生工作应当由政府主导还是应当由市场主导上存在着分歧与争论。在探索过程中,市场主导的思想一度占据了主导地位,这种思潮,对卫生事业的发展造成了消极的影响。一些地方政府甚至照套照搬企业改制经验,将公立医疗机构一卖了之。政府职能的缺失,直接造成了如下后果:

一是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全县医疗单位日常公用支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用及发展建设资金均未纳入财政预算,乡镇卫生院除少量防保经费外,无任何补助。医疗机构不但发展要靠自己,吃饭也要靠自己,生存压力巨大。卫生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协调,长期滞后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

二是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县城与农村、乡镇与乡镇之间发展不平衡,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

三是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不完善。迫于生存和发展压力,医疗卫生机构主要依靠“以药补医”、“以医养防”,趋利行为严重,盲目扩大规模和追求经济收益,医药费用持续攀升,加剧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四是卫生管理体制不顺,权责不一。上世纪90年代,为适应乡镇财政体制的建立,依照全国统一政策,全县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体制进行了较大了调整,三权下放由乡镇政府主管。卫生局管业务但管不了人、理不了财,导致乡镇卫生院人事、财务管理失控,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下滑。

五是人才缺乏,医卫人员总体技术水平不高。全县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共有正式职工11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仅有2人(2008年引进,3月份政府批准入编),本科学历67人,大专学历236人,仅占职工总数的25%左右,共有执业医师317名,执业助理医师118名,执业护士203名,占职工总数的55%左右。且高学历、具备执业资质的人员高度集中在城区县直医疗机构之中。造成了一方面冗员重多,给医院造成了沉重负担,一方面亟需人才难以引进。人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全县医疗卫生事业特别是农村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解决卫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必须用科学好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工作,依靠科学发展来解决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内涵是以人为本,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具体落实到我县的卫生工作的实践中,就是要坚决克服和纠正重城轻乡、重医轻防、重设备轻人才、重高端轻基础的倾向,坚持城乡卫生协调发展,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等薄弱环节的建设,完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一)统一思想,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和发展观

卫生事业是公益性、社会福利性事业。发展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根本目是为人民健康服务,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这个中心来进行。发展卫生事业不仅要依靠广大卫生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团结奋斗,更需要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医疗卫生机构必须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利益观,正确认识和处理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要正确处理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工作者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做到讲大局,顾整体,绝不能为了局部利益而影响卫生改革发展全局,既要注意维护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工作者的利益,更要注重人民群众利益,既要调动卫生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要争取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卫生工作的理解与支持。要通过提供良好服务,体现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工作者的自身价值,把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工作者的利益与人民群众利益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为卫生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科学规划,明确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方向

要根据群众实际需求,通盘考虑,科学配置,重新修订完善县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对全县现有医疗卫生资源进行统筹安排,通过有序的进退、合理撤并,调整布局,使有限卫生资源发挥最大效能,进一步完善卫生服务网络功能,提高服务效率,改善服务质量,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充分发挥龙头作用、技术中心作用,提高解决危重、疑难病症的诊断治疗能力,落实对农村卫生技术指导的责任,担负起培训农村卫生人才的职责,承担农村卫生机构的转诊服务功能。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坚持预防保健工作与医疗服务相结合,确保公共卫生工作任务的落实,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尤其要增强产科、急救等服务功能。一般乡镇卫生院主要承担公共卫生、预防保健职能,不得盲目向医院模式发展。乡镇卫生院还要担负起对村卫生室的管理职责,加强村卫生室建设,使之能够为农民提供安全、方便的常见伤病诊治服务,并承担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基础任务。

(三)立足长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统筹兼顾各类人才培养。既要努力建设掌握高新技术、拥有尖端技能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又要注重建设面向基层服务、掌握适宜医药卫生技术的人才队伍。不断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创新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创造力发挥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努力提高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

(四)突出重点,切实提高服务能力

健康是民生之本。要将让广大人民群众少生病、方便看病、看得起病、能看好病作为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设施,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卫生保障、卫生监督体系,落实各项公共卫生职责,全力推进扩大免疫规划,全面落实降消项目任务,力争将全县传染病发病率、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幼儿死亡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必须把发展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作为我们工作长期的工作重点。发展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是解决当前城乡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实现城乡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有效手段。在加快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同时,必须要加快建设布局合理的城镇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服务功能,转变服务模式,创新运行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与社区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不断推进城乡卫生均衡发展,努力实现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系到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我们必须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转变不适应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把全县卫生系统的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落实到卫生工作的各个方面,推进全县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