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为什么叫陇

甘肃叫甘也叫陇,我想知道陇这个字的来由

甘肃简称陇是因为陇山,具体如下:

甘肃,是取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

由于西夏曾置甘肃军司,元代设甘肃省,简称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六盘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设置过陇右道,故又简称为陇。

扩展资料

甘肃历史:

先秦时期,中国分为九州,甘肃省境大部属雍、凉二州,旧称“雍凉之地”。

商代,居于泾河、渭河流域尚处于氏族部落阶段的周朝的祖先周部落,改善耕作,开拓了中国最早的农业。周文王灭商以前,战败了西戎混夷,把境域扩展到密(今灵台县)。这一时期,甘肃境内有羌方、共(今泾川县北)、密(今灵台县西)等方国部落。

西周时,秦人的祖先在省境东部,即天水地区定居下来,开始了由游牧经济向农业经济的缓慢过渡,而游牧生活仍占据主要的地位。

秦朝时期,周庄王九年(前688年),秦国在己被征服的邽戎、冀戎地区,设邽县(天水麦积区南)、冀县(今甘谷县),这是中国历史上建立最早的两个县。

战国时期,秦国的疆域已达今甘肃的东南部。秦惠文王更元五年至更元十一年(前320至314年),秦国多次兵伐义渠,平定西部诸戎。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年)设置陇西郡,9年后,即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 年)再建立北地郡。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一统天下,设置36郡,甘肃仍属于陇西郡和北地郡。

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在陇西郡和北地郡基础上,增设武威郡和酒泉郡,统辖甘肃西北部。元鼎三年(前114年),增置天水郡、安定郡、武都郡。元鼎六年(前111年),分武威郡置张掖郡,析酒泉郡置敦煌郡。

始元六年(前81年),从天水、陇西、张掖3郡各分出2个县建立金城郡。自此,甘肃共设置十个郡。

东汉时,行政区划大体上是州、郡、县三级制,沿袭西汉建制,增设张掖属国和张掖居延属国两个少数民族管理区,隶属凉州。

三国时期沿袭东汉建制。大部分地方属曹魏,南部的部分地区属蜀汉。

西晋时期隶属凉州、秦州和雍州。从西晋末到十六国时期,跨境或在甘肃境内先后建立的割据政权有:后赵、前秦、后秦、前凉、西秦、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各占有约当今甘肃一部之地。

南北朝时期,甘肃先后为北魏、西魏、北周的统治地区。这一时期,南北对峙,国家分裂,州县林立,政权更替频繁,行政建置混乱。北魏,甘肃境设置8个州、35个郡、91个县;北周,设22州、56郡、104县。

隋统一中国,裁并郡县。省内共设16郡,76县。隋炀帝后期大乱,东突厥崛起达到“戎狄炽强,古未有也”的强盛程度。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武威郡鹰扬府司马李轨举兵反隋,占领河西,建大凉国,定都姑臧,建元安乐,归附于东突厥。

唐武德二年(619年),李轨被李渊所灭。唐代改郡为道,省境分属关内道、陇右道和山南道,共辖22州。广德二年(764年),包括甘肃在内的河西、陇右被吐蕃占据。大中三年(849年),唐重占秦、原、安乐、维、扶、河、渭等州。

大中五年(851年),汉人张议潮占据包括甘肃在内的河西、陇右,归附于唐朝,唐朝再次占据甘肃。

北宋年间,西夏统治河西时设有甘肃军司(驻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这是最早出现的甘肃之名。

元朝时期,设甘肃行中书省,辖黄河以西七路二州,黄河以东地区为陕西兴远路。

明朝时期,改省设司,省境属陕西布政司、陕西都司、陕西行都指挥使司,辖地大部继承元朝,按照明的定制,卫、所设于边境和要害地区,在边境重镇设行都指挥使司,每省设一都指挥使司。卫、所实行军屯,属军事机关,但后来在边境地区卫、所也兼理民政。

清朝时期,设陕西右布政司,后改甘肃布政司,行政中心从巩昌(今陇西县)迁至兰州市,辖今甘肃、新疆、青海、宁夏省区部分范围。光绪十年(1884年)分出新疆。

中华民国二年(1912年)甘肃省境又划分为宁夏(原朔方)、西宁(原海东)、兰山、泾原(原陇东)、渭川(原陇南)、甘凉(原河西)、安肃(原边关)七道。

辖今甘肃、内蒙古西部、青海北部和东部一些地方、外蒙古西南边、宁夏。,民国十六年(1927年),撤道为省,民国十八年(1929年)分出青海和宁夏两省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省境陇东地区属陕甘宁边区的陇东和关中两分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26日,成立甘肃行政公署,下辖酒泉、张掖、武威、兰州、定西、临夏、庆阳、天水、平凉、武都11个分区(专区、市)、73县(局)。甘肃行署隶属于西北军政委员会(后改为西北行政委员会,1954年撤销)。

1950年1月8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辖今甘肃、内蒙古西部。

参考资料来源:甘肃省人民政府-甘肃简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09

陇和垄是通假字,就是垄起、凸起的意思,关中地区是平原,而平原上突然凸起了一座山,所以古代的当地人就把这座山俗称为陇山,千百年来传承下来,陇就成为了一个甘肃省的简称,所以就叫陇。

甘肃,是取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 由于西夏曾置甘肃军司, 元代设甘肃省,简称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六盘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设置过陇右道,故又简称为陇。

在甘肃、陕西、宁夏三省交界的地方,有一座山叫六盘山,山势险峻,古人说要想到山顶的话,必须盘道六重,所以叫六盘山。这个山还有一个俗称,叫陇山。

扩展资料:

截至2018年,甘肃省下辖12个地级市、2个自治州、17个市辖区、5个县级市、57个县、7个自治县。甘肃省人民政府驻兰州市城关区中央广场1号。

甘肃省位于中国西部地区,地处黄河中上游,地域辽阔。介于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大部分位于中国地势二级阶梯上。

东接陕西,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古、宁夏并与蒙古国接壤。东西蜿蜒1600多千米,总面积45.59万平方千米(其中飞地53.22平方千米),占中国总面积的4.72%。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甘肃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2
甘肃古属雍州,省会兰州。地处黄河上游,位于我国的地理中心,介于北纬32°3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它东接陕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内蒙古、宁夏,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并与蒙古国接壤,它像一块瑰丽的宝玉,镶嵌在中国中部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上,东西蜿蜒1600多公里,纵横45.3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72%。人口2600万(1949年968万人),有汉族、回族、藏族、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蒙古族、哈萨克族、土族、撒拉族、满族等民族。
甘肃一名始于11世纪,是取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由于西夏在其境分置十二监军司,甘肃为其一,元代设甘肃省,简称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六盘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设置过陇右道,故又简称为陇。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0-05-15
甘肃省,简称甘或陇。是甘州和肃州的合称。甘州是现在的张掖,肃州是现在的酒泉。那为什么简称陇呢?宁夏和甘肃交界处的六盘山也叫陇山,甘肃大部分都在陇山以西,称为陇西,所以简称陇。
第4个回答  2013-02-20
六盘山又名陇山,传说是华人龙脉,自古关陇统天下,明朝朱元章专门到甘肃六盘山挖断过龙脉,现在会宁境内还保留有朱元章挖龙脉的遗迹,一个大壕沟.当地人流传朱元璋挖断甘肃境内龙脉时流出大量黑水,本人估计是挖到石油啦,最终明朝还是被关陇人李自成灭啦,所以不能迷信,挖断啥也没用,历史自然规律不可违背,企图挖断西北龙脉,这是迷信,自古关陇得天下靠杀,淮北人得天下靠骗,刘邦朱元璋就是例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