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师+如何指导家长正确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如题所述

一般幼儿会出现的情况
1、不肯上幼儿园
入园的前一两个星期,孩子可能会对幼儿园产生抵触情绪,还可能身体不适,不愿去幼儿园,这时父母要密切观察孩子身体、情绪等各方面的变化,但一般情况下不要轻易给孩子请假,在孩子面前要表现坚决要求他去幼儿园的态度。家长要给多讲一些上幼儿园的好处,告诉他“孩子长大了,该上幼儿园了,就像妈妈要上班一样,这是任务”。千万不要说“不听话就把你送幼儿园,把你全托了等灰色语言,这样会让孩子感到幼儿园是个可怕的地方,那样孩子就更不愿意去了。孩子刚上幼儿园,心理上一时可能受不了,接孩子时尽可能早一点,接完孩子后对他抱一抱,亲一亲,肌肤之亲会给孩子一种安慰,让他感到不是妈妈不要他了,妈妈还是很喜欢他的。
2、哭闹
为避免增加刺激孩子的机会,家长送完孩子后即可离去,相信老师会用适当的方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使之投入到幼儿园的生活中去。同时,可以事先把孩子的一些生活习惯告诉老师,为孩子准备必备的衣物等,但不要过多干涉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
3、惊醒
新入园幼儿可能会出现梦中惊醒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孩子进入新的环境,身体、心理不适应。家长应尽量给孩子心理上的安慰,使孩子有安全感,引导幼儿发现幼儿园的乐趣,帮助他们亲近班里的老师和小朋友,对老师有信赖感。一般来说,随着幼儿对新环境的熟悉,这种现象会慢慢消失的。
4、生病
一般来说,初入园幼儿由于刚接触集体生活,心理不适应,情绪不稳,会造成免疫力下降,部分幼儿入园一个月左右,体重会有所下降,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状。只要不是十分严重,均属正常现现象。家园沟通,加强护理和幼儿心理的调试,会度过难关的。
5、情绪波动
有的孩子从幼儿园回到家后,变得动不动就爱发脾气、闹情绪,家长就以为孩子在幼儿园受了天大的委屈,对此不知所措。其实,孩子在幼儿园里,面对的是陌生的老师,接受的是幼儿园里的一些规矩,肯定不像在家里那样自由,感到受限制和约束,家是孩子最温暖最舒适的港湾,回家后释放出来是好事,比憋在心里好得多,对此家长不要紧张,但如果烦躁、哭闹得超乎寻常时,家长要主动与老师沟通一下,向老师问问孩子情况,看看有没有特殊情况发生,让老师帮着鼓励说服教育。
幼儿园教育固然重要,但家庭环境教育也必不可少的,孩子入园的衔接,说到底是家园衔接的问题,家长、幼儿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幼儿做好入园的生理、心理及物质上的准备:
(1)创造条件帮助孩子了解幼儿园,向往幼儿园。
(2)培养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鼓励孩子出去交往。
(4)良好卫生、生活习惯的培养。
(5)物质的准备。
家长要为孩子选择一些合适的衣服,即穿脱方便又不妨碍活动;鞋的的大小要适宜,尽量选择底软、跟脚、轻便的鞋子,适合跑跳活动。年龄较小的宝宝,家长可多为他准备几套衣裤,以备孩子拉尿、呕吐、汗湿时更换,对于依恋性强的宝宝,家长可让孩子带着最喜爱的玩具入园,使宝宝产生安全感。同时,家长要做一个细心的家长,不要让孩子往幼儿园带零食,吃零食会影响孩子的食欲。对待孩子还要细心,平时要注意检查孩子的衣物,看兜里是否有诸如小棍子、小钉子、玻璃球之类的,以及裤子松了别上的别针等,以免发生危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