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体赋名词解释是什么?

如题所述

骚体赋名词解释是:

骚体赋是战国末期和西汉初期的赋作。此类作品从屈原所创造的楚辞体中吸收艺术营养,将楚辞的奇丽文采引入赋体,又将荀赋的遁词隐意、巧言指事发展成夸张铺排,穷形尽相的正面描写,在结构上采用设为问答的方式。它是汉大赋的前驱,为汉赋的体制和艺术特色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故后人将这种带有明显骚体特点的赋称为“骚体赋”。

代表作品

战国后期赵国人荀况第一次以“赋”名篇,写出了《礼》、《知》、《云》、《蚕》、《针》等五篇赋。但其在艺术上还不够成熟。对赋体文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是战国后期楚国人宋玉,他著有《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等多篇赋作。

西汉初,赋家主要追随楚辞体,创作了许多骚体赋。著名的作家作品如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司马相如《长门赋》、班彪《北征赋》等。后逐渐为西汉中期所兴起的一种新的散体大赋所取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1-30
骚体赋是汉赋中的一类,它是从楚辞中发展而成的,形式上属于骚体,所以称为骚体赋。骚体赋的大都是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抒发一种不得帮闲的牢骚。首倡者是西汉初年的贾谊,代表作是《吊屈原赋》《鵩鸟赋》,其他代表作品有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等。这种赋在内容上侧重于咏物抒情,且多抒发哀怨之情,近于《离骚》的情调。在形式上也与楚辞接近,常用带有“兮”字的语句。另外,过去有人总结过,“骚”调以虚字为句腰,腰上一字与句末一字平仄相异为谐调,平仄相同为拗调;《九歌》以“兮”字为句腰,句调谐拗亦同。骚体可以称诗,亦可以指赋。汉以后署名蔡琰的骚体《悲愤诗》后半部分,韩愈的《复志赋》,柳宗元的《惩咎赋》、《闵生赋》等均可归入骚体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