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手下士兵无数,宋江为什么一直想要被诏安呢?

如题所述

我认为宋江一直想招安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宋江的个人信仰

骨子里是一个“忠君”思想相当严重的人,他一直想把他一腔热血和抱负全部献给赵家王朝,不管他上梁山之前还是上梁山之后,他的这个思想从来就没有减弱过。而这种“忠君”思想在他坐上梁山头把交椅后表现得尤其突出。他在晁盖刚刚去世,尸骨未寒,暂摄梁山泊主之位时,就迫不急待地将“聚义厅”改为了“忠义堂”,他的领导原则和思想从这时开始就表露无遗,这个思想也一直主导着他向“招安”方向不断努力,他后来做的一切工作基本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思想在进行。领导人个人意志决定着企业的方向,宋江不仅个人要向朝廷尽忠,他还要带领手下一起向朝廷尽忠。

(二)宋江实质在为梁山好汉们谋求出路

上梁山的108将和普通士兵,成份也是相当复杂,三教九流,穷人富人,老百姓当官当兵的,什么样的人都有。实际上他们其中真正想“落草为寇”的有几人?很多都是被逼无奈暂时到梁山避避风头,他们内心中其实也想成为“良民”,或者“封妻荫子”。就是最有反叛精神的三阮不都唱“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这充分说明了这些好汉们根本就没想与朝廷作对,宋江也是看清楚了这一点。否则,如果好汉们铁了心要与朝廷作对,凭宋江个人影响力是无法带领所有兄弟们归顺朝廷的。所以说,宋江一心招安,实质上是满足了大多数人的心愿,为兄弟们最后谋求一个正常的好的归属。

(三)宋江不得已而为之

梁山虽然有108将,有无数的士兵。但这些数量要是真正与朝廷相比,那还是不值一提。而实际上,梁山最鼎盛时期所有人马也不会多于五万人,这无法与朝廷上百万正规部队相提并论。虽然梁山能依靠地理优势赢得局部的短暂的战争的胜利,但长期的消耗战、围困战,梁山是无法支撑的,在朝廷强大的兵力优势和供给优势下,梁山不用打只是围困住最后饿都会饿死。这种深远的、战略性的考量,一般的好汉也不想也想不透,而作为统帅的一把手宋江却不得不想,不得不想清楚。我猜当宋江一旦想明白后,一定是后背透心凉,会出一身冷汗。在这种情况下,梁山还有得选吗?宋江还有得选吗?只有被招安成为朝廷的人,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他和他的兄弟们是没的选择。从这点看,宋江应该是一个高人,他能高瞻远瞩,从长远、大局思考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5
因为宋江当时已经对于占山为王,打家劫舍的生活厌倦了,希望在朝廷当官,过上稳定的生活。
第2个回答  2020-10-05
因为被招安是梁山最好的出路,梁山的实力根本无法和朝廷大军抗衡,朝廷也不可能允许他们的存在。
第3个回答  2020-10-05
宋江一直是有私心的,很多人都是特别反对招安的,只有他还是有一种货卖帝王家的思想。
第4个回答  2020-10-05
因为宋江还是比较认同朝廷的,他想要在朝廷中做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