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的与周瑜相遇 求答案

与周瑜相遇

作者:迟子建

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叶芦苇见到了周瑜。那个纵马驰骋、英气逼人的三国周郎。

我没有貂蝉的美貌,周瑜能注意到我,完全是因为在这旷野上,只有两个人睁着眼睛,而其他人都在沉睡。因为见到了我最想见的一个男性,所以那一瞬间我说不出话来,我见到亲密的人时往往都是那种表情。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气令我颤抖不已。

“战事还未起来,你为何而发抖?”周瑜说。我想告诉他,他的英气令我发抖,只有他不可抗拒的魅力才令我发抖,可我说不出话来。

我不知道又有什么战事要发生。这么大规模的安营扎寨。短兵相接,战前被擦得雪亮的军刀都会沾有血迹。周瑜并没有在意我的发抖,而是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便明白了艾草味的由来。可是先前所闻的鼓角声呢?

周瑜转身走向帐篷时我见到了这支在地上的一面鼓,号角则挂在帐篷上。他拿起鼓槌,抑扬顿挫地敲了起来,然后又吹起了号角。他陶醉着,为这战争之音而沉迷,他身上的铠甲闪闪发光。

我说:“我鼓角声令我心烦。”

周瑜笑了起来,他的笑像雪山前的回音。他放下鼓槌和号角,他朝我走来,他说:“什么声音不令你心烦?”

我说:“流水声、鸟声、孩子的吵闹声、女人的洗衣声、男人的饮酒声。”

周瑜又一次笑了起来。我见月光照亮了他的牙齿。

我说:“我不喜欢你身披的铠甲,你穿布衣会更英俊。”

周瑜说:“我不披铠甲,怎有英雄气概?”

我说:“你不披铠甲,才是真正的英雄。”

我走了很久,不敢回头,我怕再年岁月亮下周瑜的影子。快走到河岸的时候,却忍不住还是回了头,我突然发现周瑜不再身披铠甲,他穿着一件白粗布的长袍,他将一把寒光闪烁的刀插在旷野上,刀刃上闪耀着银白的月亮。战马仍然安闲地吃着夜草,不再有鼓角声,只有淡淡的艾草味飘来。一个存活了无数世纪的最令我倾心的人的影子就这样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

我伸出一双女人的手,想抓住他的手,无奈那距离太遥远了,我抓到的只是旷野上拂动的风。
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片芦苇已被我的泪水打湿。
题目是1,第二段景色有什么特点?
2,周瑜为什么是作者想见的男性?
3,赏析烧艾草这一细节描写?
最后一段有何作用?
要快快

1.(1)这段景物描写突出了梦境的清澈、素雅、荒凉、安静、开阔的特点。为下面的情节发展和刻画周瑜这一形象作了铺垫。
2.因为周瑜英俊潇洒,拥有一股“逼人的英气”;尽管“英雄气短”却是真实的人,不是“永远不倒的神”。
3.作者用“烧艾草”的情节营造了与周瑜相见的环境和氛围,推动了情节的发展。(2分)因为“艾”与“爱”谐音,这里用来象征友爱、家庭和睦。小说多次写到“艾草”还表现了作者希望友爱和平的愿望。(2分)
4.内容上:在梦境中与最想见男性周瑜相遇并进行了倾心的交谈,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冲动,由初见周瑜时的“发抖”,到交流后分离时的“打着哆嗦”,到想抓住他的手而不能,时光阻隔,难以再见,所以流下了泪水。(4分)
写法上:最后一段照应了开头,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2分)

参考资料:http://www.peng99.com/zuowen/Article/4661.s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6-15
周瑜是这天底下最完美的人
可惜一世英明就被罗贯中几乎给毁了

1.第二段景色体现的空旷田野意指心境,只有自己和周瑜的完好向往
2.周瑜几乎是所有女性的最爱,性情开朗,气度宽宏,外表俊美,他可谓人如其名:就象他的名字一般如瑾似瑜,是一块完美无瑕的美玉
3."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描写的是周瑜的洒脱和梦境的甜美

最后一段其实本人可能也会有,多愁善感,遥想周公瑾当年真是令人心驰神往,如能见周瑜一面,真是不枉此生
第2个回答  2012-12-23
与周瑜相遇
13、“我”和周瑜交谈→“我”离开周瑜
14、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微微泛白的光泽,渲染了柔和安详的气氛,也暗示了时间的推移。
15、原先是一位沉迷于战争、颇为自负(英气逼人、具有不可抗拒的魅力)的英雄,后来成为一位放弃战争、甘做平民的英雄。
16、首尾呼应,形成反复(或开头总领全文,结尾总结全文),突出了夜晚的平常和生活的平凡,表明“我”是在梦中见到周瑜(或强化了“我”对周瑜的倾心与不舍。)
17、C
18、周瑜打黄盖、群英会蒋干中计、诸葛亮三气周瑜等

问题不知道一不一样...

参考资料:http://wenku.baidu.com/view/001f18d084254b35eefd3417.html

第3个回答  2010-06-09
周瑜,历史上他是一个温润如玉,风度翩翩,绝对的君子。我想,是个女子都想一见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2-05-25
235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