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一般是什么原因引发的?如何避免这些风险的发生?

如题所述

从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看,操作风险的产生是银行业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必须面对和化解的。银行操作风险,即银行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风险,包括银行机构发生责任事故、财务会计信息失真、业务差错与失误等。发生这些不确定因素时,对资产安全有着巨大影响。如何避免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内部控制,二是强化风险管理制度约束,三为防范金融监管系统对业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难题创造条件。

加强银行内部控制,首先要健全和完善内控制度,建立岗位责任明确的内控制度体系。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必须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的特点和要求确定经营目标,制定相应岗位操作规程。制定的岗位操作规程,既要有对业务风险程度及相关人员的规定和要求,也必须具有可操作性。例如:对各操作部门所辖岗位进行详细划分,明确其各自任务及职责范围;对内部审批制度和操作程序进一步完善、细化、规范;在处理业务时更要注意把握好政策界限、制度界限和操作界限,避免因粗心大意而发生业务风险;对员工的岗位工作责任进一步明确规定,不能出现超强度工作(超负荷工作指以一种机械作业方式进行作业)或在超负荷工作下发生人身伤亡等重大案件。同时要结合经营目标的实现,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

风险是企业和组织面临的一种不确定性,不能以简单的经验或主观判断代替客观现实,而应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控制风险。这是风险管理中的关键。首先,要对可能发生的业务风险进行准确判断、科学预测;其次,在开展风险检查时,应该注重系统运行是否稳定和准确,充分发挥风险检查与控制功能。通过数据分析处理获取与系统运行有关、能够反映实际状况的信息,对风险进行全面综合考虑;第三,定期进行检查分析并反馈信息。针对已经出现的风险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来防范运行风险;第四,要不断强化各部门内部控制,以减少风险。

金融监管系统对业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难题有着特殊而重要的意义,从当前的情况看,监管系统的一些重大难题也亟待解决。在金融发展进入新阶段的今天,各种金融风险相互交织、相互叠加,而金融监管系统是维护金融秩序不可缺少的一环。当前银行业监管部门普遍存在职责不清、权力缺乏制衡、缺乏监督制约等问题。一些金融监管机构不能有效地处理好传统监管与现代监管之间的关系,其结果就是出现不能有效履行新形势下金融监管的新要求。这种情况将严重制约银行机构的健康发展。同时,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金融机构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其经营风险将进一步增大。

法律法规上规范操作风险管理是提高操作风险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操作风险管理的关键在于“事前”,主要措施有:一是强化对操作风险的事前控制:要对操作风险的管理做好事前防范、事前控制与监督。二是强化对操作员业务技能的培训:要以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技能为目的,加大对现有业务规程、岗位标准和操作规程的培训力度,特别要重视强化个人客户经理人员业务技能和道德品质建设,不断提高操作风险防范能力。三是强化对从业人员监管。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监管是防止银行人员因违规而造成损失、维护银行资产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0-11
可能是由于系统故障引发的,那就应该是加强防御系统或者是提高银行人员的手速。
第2个回答  2022-10-11
一般都是由于银行的工作人员失误才会发生,我觉得银行的工作人员得有专业的知识,并且你也要选择商业银行的正规途径。
第3个回答  2022-10-11
你们是职员操作失误导致的,只要加强培训就能避免。
第4个回答  2024-06-25
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的表现形式可分为人工操作风险、内部控制风险、会计监督风险。
人工操作风险。人工操作风险通常是指金融机构的一线员工必须对业务或内部管理过程中的错误进行补偿或补偿。以内部员工监守自盗及业务不熟练造成差错为主要的表现形式。
内部控制风险。内部控制风险是指由于机构内部未完全发挥控制效果,影响内控目标的实现,产生内部控制失效的风险。内部控制风险因素包括: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治理结构不完善、信息沟通不好、监督不到位。
会计监督风险。会计监督风险是指对商业银行在会计监督工作中,由于管理实效产生的会计操作风险。会计监督工作通常是指在遵守中国政府各项相关财务管理准则和具有法律意义的相关商业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专业会计师将运用相关的专业会计理论和相关的会计审计技能,及时监控和管理商业银行的各项会计业务,确保会计部门提供真实的财务信息数据。在这个过程中会呈现出很多风险:外部监督风险表现为缺乏完善健全的会计核算机制、缺乏科学高效的财务监管分配机制等方面;内部监督风险表现为银行内部会计监督岗位未认真履行监督职责、综合素质较低等方面。会计人员识别与评估风险的能力不足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因为这可能影响到企业财务管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知识储备不足:部分会计人员可能缺乏足够的风险管理知识和经验,导致他们无法准确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风险。沟通不畅:会计人员可能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不够顺畅,无法及时获取有关企业运营和风险的关键信息。缺乏系统培训:一些企业可能未能为会计人员提供系统的风险管理培训,导致他们的风险识别与评估能力无法得到提升。过分重视信用风险,忽略会计操作风险: 银行在信用风险的识别、控制方面长期秉持高标准高要求,却没有足够重视会计操作风险,管理会计操作风险依赖于会计部或财务部等部门完成,没有实现统一化管理。
柜面业务风险

柜面业务风险是指银行柜员在为客户办理账户开销、现金存取、支付结算等业务过程中,由于风险控制失效,导致银行或客户资金遭受损失的风险。它是银行操作风险的主要领域,其成因和类型多种多样。柜员的鉴别风险意识和抵抗风险能力直接影响着柜面风险的发生概率。在高压的劳动强度和繁琐的柜面操作流程中,柜员的鉴别风险意识和抵抗风险能力可能变得较弱,容易产生风险隐患。柜面业务风险的主要类型包括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合规风险。其中,操作风险是最主要的风险,它可能由于柜员对业务不熟悉或疏忽大意而导致,如重要空白凭证、柜员操作密码以及印章管理不当等。市场风险则与柜台产品的价格波动有关,信用风险涉及柜台产品发行人不能或不愿履行约定义务的风险,流动性风险则是由于柜台产品的低流动性特征导致的投资者无法及时变现的风险,而合规风险则涉及到业务操作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会计核算风险
会计核算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损失或不确定性。这些风险可能源于内部操作失误、系统故障、内部控制不足,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动等。具体来说,会计核算风险可以包括以下几类:操作风险:这主要涉及到会计核算人员的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例如,由于操作技术不熟练或故意违规,可能导致凭证填写错误、账务处理不当等问题。此外,岗位设置不合理,如一人兼多职,也可能增加操作风险。系统风险:这通常与会计信息系统有关。软件技术和系统故障可能导致数据丢失、处理错误或信息泄露等风险。例如,系统开发和设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技术不成熟或开发人员对会计知识了解不足等问题,以及系统运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硬件毁损或软件运行故障等。内控风险:内部控制的弱化可能使得财务数据更易被操控或篡改。这主要表现在授权控制下降、不相容职务未分离等方面,增加了会计核算过程中的风险。外部风险:这主要包括由于外部环境变动引起的风险,如政策变化、汇率波动等。例如,会计风险,又称折算风险或转换风险,是由于外汇汇率的变动而引起的企业资产负债表中某些外汇资金项目金额变动可能性。为了降低会计核算风险,企业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强会计核算人员的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优化岗位设置和职责分工,完善会计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体系,以及及时关注外部环境变化等。
受全球一体化和新冠疫情影响,目前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上升压力较大,不少行业的供应链受到冲击,我国通过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银行业成为我国经济复苏、实现好转的有力保障。表 4-1 是根据银保监会公开数据整理所得,展示了 2016 至 2020 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总负债和净利润的变化情况,2020 年银行业总资产总负债较去年同期增长 10.1%、10.2%,资产负债规模扩张显著,贷款需求旺盛,风险指标承压但平稳可控,银行业净利润大幅压缩,同比减少 2.7%,主要经营和监管指标尚处于合理区间,无还本续贷等贷款优惠政策对银行业的切实影响会逐年显商业银行风险加权资产是我国银保监会重要的监管指标,是计算资本充足率的重要前提,其由三大风险加权资产组成,其中操作风险加权资产为操作风险资本要求的 12.5 倍。 是根据银保监会主要监管指标整理的,展示了 2015 至2020 年商业银行三大风险加权资产的对比情况,由可知,信用风险加权资产比重稳居第一,占比超过 90%,而操作风险的比重不足 8%,2020 年,操作风险加权资产数值虽有增长,但比重下降至 6.64%,通过对比不难看出,银行留存的自有资金在遭受信用风险时,可承担损失的数额最大,为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留存的备用资金很少,风险易被忽视。分析 157件会计操作风险传导载体的分布可知,载体不明的会计操作风险事件有5件,以技术为传导载体的会计操作风险事件有6件,以业务为传导载体的会计操作风险事件有19件,以信息为传导载体的会计操作风险事件有24件,以人员传导载体的会计操作风险事件有122件。可以看出,会计操作风险的主要传导载体是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引起的会计操作风险的原因较多,归纳三种主要因素,首先, 涉及许多繁琐的业务、众多的传票,各环节都有联系,有些会计人员能力不足,不按程序核算,不能从整体把握经济业务,从而使业务核算质量降低,继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其次,会计人员的道德也有差异,甚至不乏有会计人员因利益、人情关系而进行违规的会计核算,严重影响着会计信息的客观性。最后,会计人员虽经过培训能够熟悉银行的基本业务核算,但仍有很多从业人员都只是单纯记账,缺少整体意识和风险意识,难以从整体及风险衡量的角度来把握银行的基本业务,使会计操作风险规避能力较差。现出来。
会计工作是由各种岗位的每个微小的操作构成的,是会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制订会计工作的时候,要确保整体的工作流程与现实发展的需要一致,而且要与整体交易所的会计业务操作内容相符。而从 银行发生的财务业务风险成因来看,其主要是由于系统的不完善所致。尽管体制的种类很多,涵盖的领域也很广,但在实践中发挥的功能却非常有限。系统的内容并不完善,有些文档对总体的目的很重视,但对作业过程和工作需求并不清楚,不能为企业的操作提供一个明确的指导。制订各种法规流程的工作人员缺少实际工作经历和实际经验,在制订各种制度时,只注重风险控制,而没有认识到各种系统的弹性设置的重要性,也根本忽略了系统的可执行性,这就造成了整体的方案不能与实际的运行状况相适应,存在着很大的脱离问题。整套体系缺乏可操作性,总体执行成效不佳。根据有关银行经营管理的相关规则,在进行各类交易时,需要对其进行身份验证,并对其产生的结果负责。然而,大多数银行的柜台员工对于鉴别真假的能力并不强,在这种状况下, 银行也没有相应的高科技智能鉴别设备,因此证明的方法完全不能作为防范风险的手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为银行造成了无数的风险隐患问题。
银行在开展各项账务核算工作中,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业务处理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并在自己的业务实施中暴露出一些缺陷。在处理各项业务时,不能严格按过程控制程序进行操作;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实时监管力度不够;目前,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着许多问题,如:高校纪检监察工作流于形式、职能发挥不出来等。与此同时,由于会计人员在执行各种制度的时候,并没有专门的人来进行监督和管理,这使得有关的企业操作人员完全不能认识到执行制度的重要性。在办理各种业务时,都是凭着自己的习惯去做,这就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执行效率,从而导致更多的操作风险事件发生。
银行会定期对柜台人员的账务处理过程进行检查,主要内容有:柜台人员在办理账务业务时,是否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作为会计人员中的一个关键部分,也是最基础的一线操作人员,如果他们的业务操作没有按照相关的业务要求来进行,就会产生一种过于主观的后果,这就会对会计操作风险的控制造成很大的影响,从而对会计业务的操作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银行柜台的柜员年龄普遍不超过30周岁,大部分职员也是刚入职不久,对银行的业务和运作程序并不了解,所以在工作中难免会犯错误。这部分新入行的柜员在风险控制方面缺乏一定的意识与能力,同时也因为自己的工作经验不够丰富,很容易出现操作错误。由于缺少工作人员的训练,尤其是缺少鉴别伪钞的训练,通常都是依靠点钞机进行鉴别,而有些无法通过点钞机辨认出来的纸币则常常被忽视。因为银行的业务很忙,经理们都很忙,很少有时间来组织员工的培训。目前,各家银行的竞争日趋激烈,这就使得银行职员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他们每天都要面对繁重的工作,而员工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培训。 银行对此也有所了解,每年都要组织人员参加反假钞的培训,而且要通过期末考试,成绩合格后才能上岗,以此来锻炼他们的风险意识和判断力。
银行对于部分支行会计主管的选拔任用上,存在岗位与能力不匹配的问题,无法有效管理支行的会计工作,极易诱发会计操作风险。 银行存在选拔毫无经验的零售主管、综合主管直接调任会计主管的现象,该会计主管连续两年没有通过总行委派制会计主管任职资格考试,岗位随即被调回至综合主管,并没有受到降职、免职的处分,后续接任者也没有前台会计工作经验,将岗位与任职能力相分离,忽视会计工作的专业性,轻视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选拔无法胜任岗位职责的人员管理会计工作,究其原因, 银行领导认为会计工作较为基础,非专业人士也能胜任。会计工作是银行较为基础的工作,人往高处走,优秀员工的人员流向一般是从前台会计岗位向中后台会计岗位、信贷、零售岗位流动,长期从事前台会计工作的人员,除非升任会计主管,一般在商业银行的平均工作年限不会超过 10 年, 银行年限更短,工作性质的不同,极易上手,按部就班的操作工种,缺乏创新性和挑战性,会计工作的基础性往往导致了其易被忽视。
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管理存在会计差错相对简单且频繁发生、易补救,差错种类较多,并不拘泥于个别问题的现象,究其原因是会计工作内容繁杂,工作量大,涉及面广,由于其直接面对客户的先天优势,从监管机构到 银行总行赋予的职责、使命层层加码,工作、任务越来越多。在实际工作中, 银行反洗钱工作原本由合规风险部牵头,但具体工作比如调取可疑账户信息、接收及处理司法机关查冻扣指令、与可疑客户电话沟通核实,都是由会计部门的柜员完成具体的操作,2021 年年初, 银行反洗钱工作从总行层面划归业务运营部管理,逐级调整管理权限,部分人员调整岗位职责,但工作的重心都在会计条线上,势必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处理相关业务,繁重的工作挤占正常的业务办理,人员超负荷工作,加班加点,压力倍增,不利于会计工作质量的提升,还可能潜伏着更多的会计操作风险。此外,随着我国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银行业维护社会安全和金融稳定,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所要担负的社会责任也越来越多。2016 年,“徐玉玉案”震惊全国,也开启了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序幕,银行业长期以来肩负着反洗钱、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重任,电信诈骗犯罪在全国各类违法犯罪中的案发数量、涉及金额等均位列第一,银行业案件防范常态化且形势异常严峻。2019 年,人民银行将部分企业的基本存款账户开户审核工作移交给各家商业银行,由核准制变为备案制,银行需承担起账户管理的主要责任,为应对账户风险管理的严峻形势和巨大挑战,人民银行也加大了相关检查和处罚力度。2020 年,原本由人民银行统一组织考试的《现金业务技能证书》,即传统意义上的假币收缴、鉴定资格考试,下放给各家商业银行总行自行组织考试并印制证书。以上这些是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重大职能转变,此外还有提升老年人支付服务便利化、金融知识进万家等活动,也牵扯了会计人员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外部事件主要表现在外部环境的形势严峻,外部事件引起的银行损失范围非常广泛,主要有外部欺诈及外部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
外部事件主要表现在外部环境的形势严峻,外部事件引起的银行损失范围非常广泛,主要有外部欺诈及外部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
随着互联网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大量诈骗分子利用“伪基站”群发钓鱼网站短信、冒充网点客服致电客户套取客户信息,诈骗的金额也越来越多,手段愈发高明, 银行面临的外部环境越来越严峻。近几年,各类外在欺诈层出不穷,其中以以电信诈骗最具代表性、影响范围最广。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法层出不穷,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诈骗数额也越来越大。诈骗人员通过伪造票据,电信诈骗等方式实施外部诈骗。除通讯欺诈以外,还有一些欺诈方式,如提交伪造、变造、各类票据,骗取银行资金等。然而,伴随着网络金融的蓬勃发展,网络金融欺诈行为也在不断发生。如果工作人员无法对欺诈行为进行有效的甄别,就会对其经营活动造成持续的冲击,从而对其信誉造成威胁。按照整个风险管理的原理,银行的每一个经营过程中都会有风险,如果工作人员稍微疏忽,无法对不断出现的欺诈行为进行及时的鉴别,那么就很容易在交易过程中触发风险,从而给银行带来巨大的损失。例如2024年2月2日 银行总行工作人员李婷接到一个来自外地的电话,对方自称是汉川市公安局民警,在受理李某某网络诈骗报案后,需要 银行协助进行资金去向锁定。作为银行反电诈工作紧急联系人,统中进行逐笔查找,经过数据中心的鲁海平、刘囝文、吴在湘、陈俊、袁佳等技术人员在基金代销、ICOP、跨行网银等系统中进行查询分析,他们最终确定了资金的去向,并快速反馈至汉川警方进行资金追回。账户管理未造成损失,主要是 银行的工作人员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反应能力展示了个人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以及 银行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措施
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是防范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重要保障,规范操作行为,有利于遏制违规问题和经济案件发生,全面防范风险。真正建立业务质量和风险防范为导向的管理理念,提高对会计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在内部管理和考核激励机制中将风险防控作为考核重点,切实落实全面风险管理的管理要求。提高风险意识是银行稳健运行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保障员工切身利益的有力武器。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不是凭空想象的产物,而是从实际工作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端正态度,转变思路,提高认识,才能严守操作风险。会计主管部门应通过开展法律知识培训、规章制度解读、风险案例分享等形式,提高员工的法律素养、合规意识、风险意识。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创新培训学习的方式方法,提升培训效果,加强业务培训力度,以会代训,汇总案例、制度规范共享,加强风险教育学习,提高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尤其重要的是创新培训效果的检验方式,明确培训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加强员工对监管法规及规章制度的培训学习,加强对制度的理解、风险意识的培养和业务技能的提升,引导、监督员工养成良好的日常业务操作规范,提高员工识别操作中风险点和违规点的能力,切实提升工作效率。灌输工匠精神,引导员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把工作做到极致。
对于会计操作风险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商业银行应建立风险识别、检测预警机制,由相关人员及时传递检测情况、事件分析报告,预警机制需要在支行与分行之间,分行与总行之间,会计部门与科技、风险管理等部门之间建立长效机制,及时进行有效的沟通,快速反应,及时反馈,预防各类“黑天鹅事件”的蔓延,提高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履职能力。对会计操作风险及时做出专业评估,分析该项指标是否纳入会计操作风险评估体系,确定具体的责任人、评估频率和数据来源。预警处置应做到早准备、早发现、早报告,切实做到快速反应,果断决策,措施得当,损失最小。
加强会计操作风险内控文化建设是重视会计工作的重要体现。内控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商业银行应着力打造的。首先,应树立健康的经营理念和大局意识,先树立规范、后发展业务,明确岗位职责,严禁违反会计操作规范和流程办理业务。其次,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培养和警示教育,把内控和案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安排进员工培训教育里,警示员工筑牢思想防线,真正做到不越界、不踏线、不违规,打牢风险防范工作的基础,从思想上和源头上防范重大违规问题和内部案件的发生,切实防范员工因道德风险引发的违规违法行为,形成良好的合规文化氛围,提高员工的自觉性和归属感。最后,加强执规问责,提升内控管理工作质效,加大对屡查屡犯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对制度上的漏洞和盲点进行重点监督,对重要岗位、关键环节开展重点检查,对查出的问题按照制度规定及时进行整改,对不认真贯彻、落实制度,导致工作失误的,纳入考核,与绩效兑现挂钩,对屡查屡犯的问题加重处罚,不断增强制度的约束力和监督的威慑力,构建教育、责任、制约、监督、问责、考核六位一体工作格局,形成良好的会计操作风险内控文化氛围。
对于各类业务年年查、年年犯、年年改的问题,业务运营部管理人员应切切实担负起业务指导责任,对已发现的风险点和易违规环节,进行全面提示并做好业务监督,不断提升管理能力。为积极应对日益繁重的社会责任,商业银行应及时补充会计条线人员,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此外,还要不断提高基层员工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学习借鉴先进操作经验,加强对各类新业务、新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应对能力和承压能力。商业银行应完善内控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对会计操作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从“三会一层”到具体职能部门,明确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加强对权力的约束和相互制衡,防范权力滥用,有效堵截会计操作风险,使风险管理三道防线能够切实发挥作用。对于基层会计主管和会计人员,明确岗位分工,不兼容岗位相互分离,加强岗位设置和人员报备工作,加强员工行为排查,防范内外勾结,通过轮岗和强制休假等措施,使防范操作风险的工作要求渗透到各业务环节。商业银行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较为完善,更新较快,所以应切实做好各项制度的衔接落地工作,提高执行力,会计条线总分支一盘棋,形成政策“总——分——支”一级级传导落实,问题“支——分——总”一级级反馈解决的良性工作机制。对于制度繁杂这个问题,应汇编电子版资料库,及时更新,方便检索,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效率。分行业务运营部作为辖内会计业务主管部门,应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将制度细节落地,有理有据,方便实施。建立日常检查台账,登记事后检查的现场和非现场监管情况,遵守监管制度和检查纪律,对账户安全性、应急演练、风险报告处置、预警报告、业务投诉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登记、整理,选拔优秀人才补充管理队伍,创新管理手段,加强监督管理,加大惩戒力度,有效防范操作风险。
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即通过对“内部控制和业务风险管理体系”进行改进,并对系统数据进行充实,充分发挥系统评估、数据仿真研判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对各种新业务、新流程、新系统的运行风险和控制进行自我评估,对各级、各部门、各业务条线的重要风险指标进行持续的更新,不能因为隐瞒了自己的病情而隐瞒了自己的风险和损失,强化了对损失的数据的管理,从而达到对工作风险的有效监测。在对会计操作风险进行评价时,构建的关键风险指标体系并非一蹴而成,其选择与应用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当某种业务或流程退出历史舞台后,系统也会继续进行升级迭代,原本的指标可能已经不适合了,也没有什么可供借鉴的地方。应该适时地对关键风险指标进行动态管理,并且还需要对其进行至少一年一次的修订,这样才能让指标体系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更加凸显出存在的问题,如果只是一味地遵循传统的做法,那只能是粉饰太平,这对会计工作的发展和前进是不利的。对关键业务,要增加考核比例,增强考核的激励性,从而更好地反映财务工作的全局。商业银行应该加大对会计工作的监督检查的频率,加大对业务的监管力度,并对其进行适时的改进,使其能够真正地起到查错纠漏、检验核实、评价指导的功能,在“检查-整改-提升”的良性循环中,促使会计人员将所有的规章制度都严格地执行下去,严格控制业务风险,在有效的风险管理中创造价值。任何商业风险事件的爆发,都源于微小的疏忽,都是一种积累、扩展、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利用评价制度,对标问题,从根源上遏制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发现问题,发现不足,进行自我净化,增强免疫力。
不管是交易或操作风险其一般都来自交易过程,所以从这些风险产生的角度来看,想要有效消灭其于初始状态就需要从过程控制入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从前台交易的授权阶段就要严格把控,以及对于比较重大事项进行事前审批时进行严格控制,还包括各个不同岗位与责任人之间建立相互掣肘的制约体系都很重要。其中有着其他风险控制手法不可取代的方法就是业务检查和会计审计方法。但是一个单位是由很多部门组建而成的,所以一项业务的施行需要多个部门相互协调才能圆满完成,需要的是各部门之间的互相协调和合作、交流,如此才能达成整个环节的整体控制。主要表现在:其一,后台对于各项监测信息要做到及时反馈,并定期和各有关部门对监测结果进行通报,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有关规则与参数做好不断更新与改进;其二,对于预警信息,各有关部门一定要认真落实并跟踪、核实,在会计操作过程中的各项管理风险信息要做到深入剖析,并结合各项风险数据与等级和管控机制,不断提高监测风险的准确性与管控风险的能力。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外部事件引起银行损失的范围非常广泛。 应注重各个环节的风险防范,避免被不法分子钻空子。经常会有通过印鉴进行冒名变更、挂失等业务,易造成客户和银行的资金被盗,发生不可预估的损失,也会影响客户对于银行的信任,造成银行的经营困境。每个银行从业人员,尤其是会计人员要更加重视外部诈骗等案件,尤其是防范电信诈骗,了解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段,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避免银行和客户资金的损失。例如,在办理开户业务时,须着重注意外地客户及开户用途模糊的客户,应该详细了解客户的开户用途,了解清楚各项信息后为其办理业务,不能随意操作。此外,可以与地方政府开展合作,宣传金融知识,通过讲解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段,提高人们的风险防范意识,将诈骗风险降至最低。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有效约束会计操作风险,提高会计工作管理质量, 从总行到分行层面,精细化管理,采取了一系列管理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不断加重,会计操作风险易被忽视的外部原因,还有内部管理漏洞、制度执行不到位、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操作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会计考核层次不分、科技水平落后等内部原因的影响,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为进一步完善 会计操作风险评估工作,本文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完善内控管理制度,加强内控文化建设,多措并举保障规章制度执行到位。对于会计人员,从选聘录用到日常管理,应不断创新管理思路,全面培养其职业技能、理论知识和思想道德,努力提升其综合素质。应健全会计操作风险评估机制,对指标体系实行动态管理,不断完善会计操作风险管理系统和监督工作。此外,商业银行应把握发展机遇,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助推银行数字化转型。切实把防范会计操作风险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不断加强管理和评估工作,努力提高会计工作质效。
指标的选取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代表性,但也有较大的局限性,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系统和管理方式更为先进,在这方面科技投入更多,指标体系更健全,有更为丰富、更易获取、更具参考意义的指标,相对于 是难以直接获取、不易量化的指标,希望以后的研究能够多多参考借鉴其他商业银行的关键风险指标,不断完善 的会计操作风险评估体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