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时光,不一样的陪伴心得体会?

如题所述

心得体会第1篇:

这次寒假因老师要求,特意抽了时间陪孩子阅读及观看影片,收获不小。 首先,在阅读方面,我们不讲我们能给孩子讲解啥,也许在某些方面我们懂得的知识还不如孩子,现在孩子读文言文,我更是云里雾里一窍不通。

我能做的是一有空就捧起一本自己爱看的书,营造一种看书的氛围,大家放下手机、电脑,一起拿起书倒杯茶开些音乐静静地看书,看到会心处吃吃地笑,这种感觉真好。

是种久违的幸福感,平时由于学业紧管孩子比较多,孩子又处于青春期逆反心理作祟,常常和我对着干,我心态也不好,关系非常紧张,经常为一些小事不能达成共识而生气发脾气。

现在看来我们做家长的也要从自身出发找找原因,一边对孩子说阅读如何如何重要让多多阅读,一边自个只看手机电脑书本都不沾手,想来也惭愧,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也会思考也会有自己的想法。

对于我们的言行不一致看在眼里,内心十分抵触,完全体现在平时的生活中,功课完成了没有习惯看书,就知道电脑游戏。在这个孩子早熟敏感的时期言传身教尤为重要,与其絮絮叨叨地给孩子讲这讲那,不如自己以身作则做起来,在潜移默化中教化孩子,也许效果更佳。

这次寒假虽然还没能养成爱看书的好习惯,但只要我们坚持,相信孩子会体会个中乐趣,从而爱上阅读的。 其次,在和孩子一起看影片的过程中也感受多多。

平时和孩子看电影只是图个热闹。这次老师要求看这些影片,我和孩子在看前做了些功课,先了解了一下影片的历史背景,再简单了解一下故事,在有所了解的情况下一起看片子,我家孩子往往会一个电影看下来不知影片要表达啥意思,所以要做看前功课。

在孩子了解影片要表达的大方向的前提下,和孩子一起看,在看的过程中让孩子去捕捉主线,然后通过几件事或几个方面来着重渲染影片主题,整个看的过程感觉是和孩子在作阅读分析,虽然表现手法不同,一个是用文字,一个是用画面,但能达到异曲同工之效。

有不明白的还和孩子看第二遍,虽然化了很多时间,但是值得的,孩子比啥时候都看得认真,看得有滋有味,这些就够了。我们看后还讨论交流影片人物,感觉孩子是大了,有自己的看法,虽然观察的角度和我不同,但他认真思考了,不是小小孩看热闹了。

此时感觉和孩子的交流也变得畅通了,看来还是要多多陪伴,在关心孩子身体发育的同时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感谢老师的精心安排,使我和孩子得到意外的收获,谢谢!

心得体会第2篇:

亲子共读是一件很有意义的活动。为配合学校组织的这项课外作业,达到共同教育孩子的效果,我与儿子共同读完了一本《快乐男孩的故事》儿童 文学 作品,感触很深。

刚开始,小孩对读书很不感兴趣。因为有很多字词都不认识,尽管有拼音注释,但对于拼音都没有完全掌握的情况下,读书实在是很困难。起初不得不边教拼音边读书,前几个故事基本是由我读完的。

但慢慢的儿子对书中的故事情节产生兴趣,书中故事讲述什么事善良,什么是无私,什么是坚强,什么是智慧,书中语言通俗优美,内容简洁洗练,插画鲜亮生动。通过观看书中的插图,儿子开始询问这个图是什么意思,那个图的人物又在做什么等问题。

但慢慢的儿子对书中的故事情节产生兴趣,书中故事讲述什么事善良,什么是无私,什么是坚强,什么是智慧,书中语言通俗优美,内容简洁洗练,插画鲜亮生动。通过观看书中的插图,儿子开始询问这个图是什么意思,那个图的人物又在做什么等问题。

渐渐地儿子对读书产生了一点兴趣。对我印象很深的是读完《曹冲称象》这个故事后,他开始尝试着自己读书。在不认识字的情况下,开始边读拼音边认字。

但一个故事读下来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且不知道故事讲的是什么意思,我不得不在读一遍,讲述故事的内容给儿子听,通过讲述故事内容来吸引儿子对读书的兴趣。

慢慢地经过锻炼,儿子对拼音和生字也认识得越来越多,读书较以前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不但学到了新的生字,对拼音有所掌握,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同时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知道如何做一个乐于助人,团结同学,尊敬师长的孩子。

通过“亲子共读”,孩子的阅读兴趣变得浓郁了,阅读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在逐步提高了,让我与孩子也有了更深的沟通和交流,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和情绪发展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作为家长的我能有这些领悟,还要衷心感谢学校,老是的用心良苦开展这样的“亲子共读”活动,你们不止给予了孩子们的关爱,而为我们家长增长教育儿子知识搭建了平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