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官员送错三百两银子,为何八年后连升三级,官至总督?

为何八年后连升三级,官至总督?

因为这名官员当初送错了300两银子,就是阴差阳错给的慈禧太后,当时是慈禧太后的父亲,由于临阵逃脱,被革职后抑郁而死,然后身后事是很苍凉的,只有她和她的妹妹去送奠,而突然她们收到300两银子,慈禧太后后来也是为了报恩,升了他的官。


慈禧太后的父亲惠征临阵逃脱,抑郁而死!身后事非常苍凉,姐妹俩却阴差阳错收掉300两银子。其实这300两银子,并不是给当时惠征的奠仪,是当时的清朝官员吴棠送错了人。当时吴棠是想送给湖南的刘道员的,只是恰巧慈禧太后父亲的船只和那个刘道员的在一起,而两位都是道员,所以那个仆人就送到了慈禧太后那里。而当时慈禧太后很穷的,还带着妹妹,父亲又去世,三百两是很多的,所以慈禧太后和她的妹妹非常感动而且决定一定要报这个恩。

后来,吴棠是发现了送错人了的,但是经过周围人的提醒,他并没有要回来,反而去拜见了一下当时的慈禧太后。当时,肯定吴棠也想不到,这个小姑娘会是今后的一国之母呀,但是可能觉得多交朋友多条路吧,就没有把银子要回来,反而去祭奠了一下,那这样,让慈禧太后两姐妹更加感动了,所以后来慈禧太后当政,她一直记着这个恩情,她就一直连升了吴棠的官职,而且还让他有了独立人权,做事情不用向周边人员报备,这在当时权利是挺大的了。

所以说,多交朋友多条路呀,这也是吴棠的幸运吧,能给到慈禧太后的恩情,之后,当然他在慈禧太后的帮助下,仕途是非常顺利的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26
你说的这个人叫吴棠,字仲宣,安徽盱眙(今安徽明光市三界镇)人。
1853年,慈禧太后的父亲惠征病逝,慈禧两姐妹带着父亲的灵柩乘船回京,路过清河县(今江苏淮安市)时,时任清河县令的吴棠派人送了300两银子奠仪,让慈禧两姐妹感激不已。虽然吴棠送错了人,但是他将错就错,亲自去船上祭拜了惠征,让慈禧两姐妹感动不已。
待到1861年,慈禧垂帘听政开始,大权在握的慈禧将已是正四品徐海道员的吴棠连升三级,官至从二品江宁布政使,同时署理漕运总督,并且拥有单独向朝廷保举地方官的特权。1863年又加了实授漕运总督。1864年升迁吴棠为江苏巡抚,第二年升为两广总督,但是均为到任,都是虚衔。
但是到1866年,慈禧将吴棠升迁为从一品闽浙总督,总管福建、浙江的军民政务,为清朝9大封疆大吏之一。
到了1868年,吴棠改任从一品四川总督,总管四川省的军民政务,同为清朝9大封疆大吏之一。到了1871年,吴棠又被加了一个从一品的成都将军,这是清朝14大驻防将军之一。吴棠作为一个文官,能做到一个文武双肩挑的官员,可谓是位极人臣,如果没有慈禧在后面支持他,想要短短的几年内完成三级跳式的升迁,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第2个回答  2019-10-26

清朝官员送错三百两银子 八年后连升三级 官至总督

勇哥读史


1853年,太平军进攻安徽。

安徽徽宁池太广道的道员叫惠征,是一名文官,无法抵挡太平军攻势,只好逃跑到江苏镇江避难。但是,大敌当前,岂能一跑了之?清廷下令,将惠征革除职务。惠征在忧心忡忡之下,于当年7月8日,病故于镇江。

俗话说:“太太死了压断街,老爷死了没人抬。”惠征一死,身后事就显得格外萧条。他的两个女儿,带着灵柩从镇江出发,乘船一路北上。两姐妹整日以泪洗面。秋雨秋风中,凄凉无比。

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她们到了达清河县(今江苏省淮阴)地界时,清河县令却派人上船来,送上300两银子奠仪。

清朝时期,一品大员的年俸,也只有180两银子。因此300两银子极为厚重,让两姐妹感激涕零。

这位清河县令与惠征是故友至交吗?并不是。实际上,他是送错了奠仪。

原来,这位清河县令叫吴棠。吴棠,字仲宣,安徽盱眙(今安徽明光市三界镇)人,生于1813年。吴棠17岁就考中举人,但由于家庭贫穷,“家奇贫,不能具膏火,读书恒在雪光月明之下”,他在36岁时参加大挑,以大挑一等的成绩授任淮安府桃源县令。1851年,调任清河县令。

吴棠当天的确有一份奠仪要送,所送的对象是湖南道员刘某。由于刘某的丧船与惠征的丧船摆在一起,他们的身份都是道员,吴棠所派遣的仆役搞混了,结果送到惠征的丧船上。惠征两个女儿收了300两银子后,投贴致谢,吴棠才晓得送错了奠仪。

300两银子不是小数目,吴棠狠狠地骂了仆役一顿。不过,他在幕僚的提醒下,干脆假戏真做。第二日,他首先封了300两银子,送到刘某的丧船上;随即亲自来到惠征的丧船,进行祭拜。

这一番举动,再次感动了两姐妹。等吴棠走后,她们互相提醒:“千万要记住咱们的恩人,他日若能富贵,一定报答这个贤良的人!”

这位姐姐,就是后来名动天下的慈禧太后。

1861年,咸丰皇帝病逝后,慈禧太后、慈安太后联合恭亲王奕欣发动辛酉政变,扳倒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垂帘听政,掌握大权。这时候,慈禧太后开始想着要报吴棠的恩了。

此前,吴棠因守城有功,已经晋升为徐海道员,为正四品。慈禧太后下令,将吴棠连升三级,升迁为从二品的江宁布政使,同时署理漕运总督。吴棠还享受一个特权,他在保举地方官时,不必知会两江总督及江苏巡抚。这就意味着,吴棠拥有独立的人事权。

圣旨中这样写:“着吴棠于属员中,拣择妥员,无论道、府、州、县,出具切结考语,奏请补放,不必拘定资格,总以民情爱戴,才能胜任为要。亦不必循例会同督抚题请,以期迅速。倘所保之员,不能得力,朕惟吴棠是问。”这完全是仿照当年雍正皇帝给宠臣年羹尧、田文镜、李卫、鄂尔泰等人朱批的写法。特别是最后一句话“倘所保之员,不能得力,朕惟吴棠是问”,严厉中透着亲切,不免让人浮想联翩。

朝中有人好做官。有了慈禧太后作为坚守的“后盾”,吴棠的官场之路格外顺畅。此后,他历任江苏巡抚、闽浙总督、四川总督、成都将军等职。

一个大挑举人出身的官员,能成为督抚级别的封疆大吏,谁能说与慈禧太后没有一点关系?

【参考资料:《清史稿》《崇陵传信录》《淮阴市志》等】

第3个回答  2019-10-27
距历史记载因为他送错的人是慈禧。因为慈禧当时,地位比较高。而且还掌握了朝政,慈禧一想到了这一码事儿,所以就给她连升了三级。我个人感觉应该是这个样子。
第4个回答  2019-10-26
是送给慈禧她娘,姓吴,官至四川总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