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基难以形成是什么原因?

如题所述

黑木耳栽培管理中常出现菌袋划口后,原基形成缓慢或难以形成。其原因如下:
(1)湿度不够原基形成期需要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如耳床内没提前浇透水,草帘过薄或耳床处于风口地带及床内土质沙化等现象,都会导致床内湿度偏低。划口线一经风干后,再形成原基的能力就差。为解决这一问题,可在湿草帘上覆1层塑料膜或再加盖1层湿草帘保湿。栽培袋可密排在床内进行集中催耳,待耳片分化后再分床按常规摆袋出耳。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要将塑料薄膜揭开,傍晚时重新盖好。(2)温度偏低出耳时要求温度范围15~25℃,原基形成和分化为18~25℃。如耳床内长期处于18℃以下温度时,菌丝活力较差,原基形成自然缓慢。如遇温度偏低时,可在耳床上架起小拱棚,罩大棚膜,利用光照增温,但要注意定时通风。(3)温差过小黑木耳属变温结实型菌类,如昼夜温差过小,也会造成原基形成过慢。如向畦床灌水、浇湿草帘等,加之此时水温较低,能起到加大温差的效果。(4)配料不当配料培养基含水量低于50%时,仅能维持菌丝自身生活所需水分,无法输送生殖生长所需,原基很难形成。主要是拌料时水量不够或养菌期间失水过多。解决的办法是加大耳床内湿度,使划口线保持湿润。也有的因培养料过细,致使菌丝供氧不足而生长缓慢,拉长了养菌期。这样的菌袋划口后,菌丝纤弱,营养输送受到限制,原基形成缓慢。在生产中,如料过细,或因配料中氮源过高,可添加一定比例的玉米芯调节。子实体形成期的碳氮比为40∶1左右,如氮源过高,划口后菌丝从划口线长出袋外,迟迟形不成原基。遇此情况要按正常管理,几天后便能够形成原基。如见菌丝徒长,可加强通风,使耳床稍风干,再用刀片把口线菌丝重新划断,以刺激原基形成。(5)划线过深一般划口深度为0.5厘米左右,过深会使菌丝严重受伤,使形成原基较慢。此时注意耳床内保湿,避免划口风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