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枯萎病是什么?

如题所述

花生枯萎病俗称“倒秧病”、“死棵子”、“死苗”、“烂腰”、“发气”等,实际上是花生茎腐病、根腐病、冠腐病、青枯病、白绢病等5种病害的总称。北方花生产区主要发生前3种。花生枯萎病在各地常有发生,发病田死苗率病轻地块为3%~8%,重病地块达50%以上,个别地块甚至绝收。这几种病害有时单独发生,有时也会几种病害在同一病株上发生,其共同特点是引起花生茎、叶凋萎、枯死,根茎部维管束变色、坏死。

症状

花生茎腐病发病部位主要在第一对侧枝分生处或根茎中上部。发病初期呈现黄褐色水渍状病斑,逐渐绕茎扩展变成黑褐色,引起侧枝或全株枯死(采版十一,61)。潮湿条件下病部密生小黑点。土壤干燥时病部皮层紧贴茎上,髓部干枯中空。

花生根腐病病株叶色发黄、矮小,其主根变褐色,无侧根或侧根很少(彩版十一,60),呈“鼠尾”状。

花生冠腐病病菌通常侵染子叶和胚轴结合部,使子叶变黑腐烂。受侵根颈部凹陷呈黄褐色至黑褐色,维管束变紫褐色,病部长满黑色霉状物。

病原

茎腐病病原为 Diplodia gossypina(Cke)McGuire & Cooper.,是真菌,属半知菌亚门,色二孢属。病菌分生孢子器散生或集生,球形或烧瓶形,暗褐至黑色,单腔,壁厚,有1乳头突出孔口。孢子器内分生孢子为无色单胞,长椭圆形,成熟外释时变为暗色双胞。病菌寄主除花生外,还有大豆、棉花、绿豆等20多种植物。菌丝体生长最适温为23~25℃,湿度以土壤含水量为最大持水量50%为最适宜。

根腐病原是Fusarium spp.,为半知菌亚门镰刀菌属,是真菌。镰刀菌的小孢子无色,单胞,卵圆形至椭圆形或圆柱形;大孢子为镰刀形或新月形,有3~5个分隔。厚垣孢子单个或串生。镰刀菌的寄主范围极广。

冠腐病病原为Aspergillus niger V.Tiegh.,是真菌,为藻状菌亚门黑曲霉属。黑曲霉菌的分生孢子梗球状,上着生放射性小梗,串生圆形、单孢、褐色的分生孢子。菌丝白色,能分泌黄色素。分生孢子形成后,菌落变为黑色。

发病特点

3种枯萎病菌主要在土壤和病株残体上过冬,种子也可带菌,都是翌年的初次侵染源。依靠风、雨、流水传播造成病害蔓延。冠腐病在苗期至团棵期发生,花期后常与根腐病、茎腐病混合发生。种子质量的好坏是影响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之一。霉捂种子由于生活力下降,种子带菌率明显增加,容易引起病害。北方花生产区收获时若遇多雨年份,由于花生种子不能及时晾干,在贮藏中造成霉捂,下年如播种霉捂种子常引起病害流行。花生苗期降雨较多,土壤湿度大,病害发生重;但下雨过多,温度较低,也不利病害发生。5~6月5厘米土温稳定23~25℃,相对湿度60%~70%,旬雨量10~40毫米,均有利病害发生。连作花生地发病重,合理轮作发病轻;早播发病重,晚播发病轻;土层厚,透水性强,起垄种植花生发病较轻;施未腐熟的土杂肥、黄粘土、土层浅薄的砂砾地发病重。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伏花生、油果花生高度感病,蓬莱白、莱芜爬蔓、狮选3号等花生品种有一定抗性。

防治方法

(1)选用无病种子。适时收获,及时晒干,安全贮藏,严防种子霉捂。播种前精选种子,淘汰瘪粒,霉变与种皮破损种子。

(2)农业防治。改良土壤,增厚土层,增施有机肥;开沟排水,及时排除积水,降低土壤湿度;收获时清除病株残体,减少翌年病源;病害严重地区可与禾本科作物实行2~3年轮作。

(3)药剂防治。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福美双,以种子重量的0.2%拌种。当田间开始出现死苗时,即每667平方米用50%多菌灵100克,或40%疫霉灵200克对水30~35千克喷撒,也可对水500~600千克灌根,灌根见效比喷施快,效果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