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题所述

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变化过程,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教学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能否主动地投入,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成为学生素质能否全面提高的关键。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成了正确处理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理念,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大问题。
一、转变观念,确定主体,认清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实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为“引导”,即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指导学生开展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学习活动。“导”的实质在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而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为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充分反映他们思维活动的活跃程度。可见,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都涉及到激活思维,而只有激活学生的思维,才会有他们积极地、主动地、有效地参与和全员全程地参与。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才会落到实处,才会外显为他们听课专注,发言踊跃,才会体现在师生间信息广为传递,情感互为交融,课堂教学才会生动活泼,从而收到理想的效果。
因此,现代社会,特别是新时期的教师必须树立三个观念:一是“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承认学生既是学生活动的主体,又是自我发展的主体;二是师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主体作用显得尤为突出;三是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必须服务于学生,以生为主。
二、确保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素质教学的课堂教学,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为中心,学生获得知识并非只是简单的接受,而应该体会、领悟、创造地学习,通过有目的的观察、理解、信息交流等活动,主动丰富自己的经验,从而获得知识,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在学习中活动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给他们更多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以促进他们的主动发展。
首先,应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探索成功的乐趣。
我们知道,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让他们自己去感悟、理解,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观察、感悟和理解,最容易发现一类问题的特点和规律,进而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感知、理解的东西加以消化和吸收,变为自己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知,在理解运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可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意识。
其次,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必须保证在教学中给他们更多的活动空间和时间,以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理解有关的语文知识,充分发挥他们的探究精神,增强他们的领悟和感知语言方字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的主人,并在教学中促进自己的发展。
第三,教师在课堂上应
给予学生自择学习目标,自选学习方法,自己质疑,相互解疑,进行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在自我探究的过程中,教师的“导”主要体现在导向、导思、导法,使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相互影响,互为交融。
三、营造课堂气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乐学。
教学过程是师生彼此情感交流、感染的过程,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心理。如果教师情绪良好或善于控制,可以使学生心旷神怡、课堂气氛轻松愉快;不良情绪却会使学生心理压力增大,失去学习的兴趣,从机时导致整个教学的失败。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事事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抛除杂念,集中精力投入教学。
马卡连柯说:“我们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的需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他的个性与人格,是冰释学生胸中壁垒的春风,是让学生向世界敞开心扉的钥匙,也是教学获得成功的通行证,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尽量使用鼓励的语言、亲切的目光、真诚的期待对待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误,设法消除学生参与活动的心理障碍,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才会无拘无束地敞开心扉,与老师尽情地交流,才会把学习当作自己的需要,主动积极地参与,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材内容,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各种途径,巧设情感氛围,让学生置身于这种氛围中,他们的感知、想象、理解、分析等智力活动就会处于活跃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进行教学,成功是显而易见的。
(一)主动参与学生过程的设计。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活动、不断发展的主体,同时教学本是双边活动,教者应尽量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包括对学习过程的设计。如教学《向沙漠进军》这一课时,教者设问:“学习《向沙漠进军》这一课,你想学到哪些知识?”然后由师生共同讨论归纳,接着由教者出示教学目标,进一步启发学生:“你准备怎样获得这些知识?”
师生经过讨论手总结出以前的学习方法:查字典学习生字词,并理解“逞强施威、肆虐、不毛之地”等词语的意思;边读边想,运用圈、点、勾、批注、查资料等方法理解内容,抓住重难点句理解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和抵御沙漠进攻及向沙漠展开攻势的方法;学习中遇到自己不懂的知识可与同学或者同学共同控探讨等。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实际,按照自身需要进行学习。
(二)主动参与重点内容和疑难问题的交流
教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探讨、交流,变“教师要学生学”的单向传输模式为“教师——学生”、“学生——学生”、和“个体——集体”等多向交流形式,实施师生“互动共学”,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
主动参与重点内容和疑难问题的交流,是一种有效的合作学习形式,学生在交流中,学会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交往方式,学会获取、加工、传导和更新信息技术的技能,掌握以理服人的基本原则,可以初步感受在竞争中生存带来的压力与乐趣。
(三)主动参与语感训练
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认为:“语感是一切文字的基础。”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丰富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感训练内容。教者要善于捕捉机会和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四、还学生学习实践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并引导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尤为重要。所以,要让学生充分经历学习过程,了解学习过程,才能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生查字典,虽然可以很快找到问题的答案,得记住一些词语解释不等于有了理解词语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分析词语、理解关键字词定义、联系上下文揣摩并组织语言,从而学会正确表达,逐步形成使学生独立理解词语的能力。其次要“以学生自悟为主”,在课堂上通过让他们朗读、默读、背诵等的训练,使其得到理解内容的目的。同时,让学生动手圈点、勾划、批注,把学生的思维推向积极状态。为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常采用“竞答”的问答方式,将学生分组,看谁回答得准确,口语表达清楚、完整,特别是对回答问题有创意的学生给予充分肯定并加分。有时还搞抢答比赛,看谁思维敏捷。
总之,教师应当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摆正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位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有了充分的学习实践,其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综合能力才会得到锻炼和全面提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