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马铃薯如何施肥?

如题所述

晚上好
1.重施基肥

a、马铃薯属于块茎作物,适合种植在疏松的砂性土壤,而且气温凉的地区,在施肥时需施入较多的农家肥配合化肥作基肥,这样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的物理性,有利于生长和结薯。

b、基肥中氮肥用量约占50%,施基肥的方法为种植前沟施或穴施两种方法,具体施肥量为每亩地产量为1500kg的田地,每亩地施入有机肥1500-2500kg、尿素20kg、普钙20-30kg、钾肥10-12kg,或高氮高钾型的复合肥40-60kg,对于高产的地区可以适当增加施肥量。

c、在施化肥时,不能距离种薯太近,最好是离种薯2-3cm出施肥,施肥后覆土。
2.及早追肥

a、马铃薯追肥时要结合马铃薯生长时期合理施肥。

b、马铃薯幼苗期施肥:追施氮肥,同时结合中耕培土,每亩地用尿素5-8kg兑水浇施,有利于保苗。

c、马铃薯开花后施肥:主要以叶面喷施磷、钾肥,每亩地叶面喷施0.3-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50kg,如果这段时期缺少氮肥,可以增加100-150g尿素,每隔10-15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次。

d、马铃薯土壤缺硼或缺锌:用0.1-0.3%的硼砂或硫酸锌根外喷施(每亩地用溶液50-70kg),每隔一周喷施一次,连续喷施两次。

e、在种植马铃薯的过程中,不要施入太多的含氯肥料,应选用硫酸钾。
供您参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01
马铃薯是茄科植物,又称土豆、洋芋等,其食用部位是地下茎。马铃薯富含淀粉(占10%~25%),粗蛋白(2%~4%),可粮菜兼用,在工业上用途也较广泛。
马铃薯是须根系,种薯块茎发芽后,先从幼芽基部长出初生根,这是马铃薯的主要吸收根群,它水平延伸30厘米后向下扎根,可深达60~70厘米。次要吸收根群是在初生根长出后发生于芽的叶节上的3~5条匍匐根,主要呈水平生长。
马铃薯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一般旱地均可栽培。它最喜pH5.5~6的沙壤土。因为马铃薯的根系伸展和块茎生长需氧量高于一般蔬菜,所以它最适于富含有机质,耕层深厚的沙土或沙壤土。
马铃薯的吸肥规律与其生物学特性有关,马铃薯的生育期分为休眠期、发芽期、幼苗期、发棵期和结薯期。其吸肥量随生长时间秧棵增重而增加,苗期少,发棵期陡然上升,结薯初期达到吸肥量最高峰,然后急剧下降。茎叶中的氮磷钾以开花期为最高,因此在施肥上,开花期以前要以促根、壮秧为中心,促使茎叶充分生长,使具有较高的同化能力,随着块茎的膨大,养分同时进行转移,块茎中的养分含量最终占到总吸肥量的氮70%,磷90%,钾70%。因此马铃薯施肥宜早。在三要素中,对生育和产量影响最大的是氮,如果缺氮,从生育初期即呈现缺氮特征,其次是钾,如钾不足,虽在生育初期看不出来,开花期以后会出现缺钾特征,磷的影响较前两者为小。每生产1000千克块茎需氮(N)5~6千克,磷(P2O5)1~3千克,钾(K2O)12~13千克。在中等肥力的土壤,如果亩产达2000千克,施有机肥较充足(如1000千克),则只需每亩追施氮(N)4.5~7千克,磷(P2O5)约1.5千克,钾(K2O)1千克。此外,磷、钾对淀粉合成有密切关系,磷、钾充足对提高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显然是重要的。马铃薯是忌氯作物,氯使淀粉含量下降,故不可施含氯肥料如氯化铵、氯化钾等。
因各地栽培马铃薯以春作为主,故以此为例,介绍马铃薯的施肥技术。
(1)整地、施足基肥。
马铃薯是地下茎作物,喜松暄土壤,为使植株生长茁壮,结薯良好,应在冬前深耕整地,施足基肥,以改良土壤,促进发根。每亩施腐熟有机肥1500~2000千克,1/2翻入耕作层,另1/2有机肥与化肥可作为种肥在播种前开沟施于播种沟中。化肥用量为硫酸钾2.5~5千克/亩,磷酸二铵5.0~7.5千克。种肥可促进发芽期种薯中的养分迅速转化供幼芽与根的生长。若地力差,施肥量酌加。
(2)发芽期(萌芽至出苗)无需施肥。
这阶段中芽伸长,发根和形成匍匐茎,营养和水分主要靠种薯,无需再追肥,只要保证土壤疏松透气,根系呼吸畅通即可。
(3)幼苗期及时追氮肥。
幼苗期(出苗至团棵)仍以茎叶和根的生长为中心,生长速度快,顶端孕育花蕾,侧生枝叶开始发生,团棵前后匍匐茎尖端开始膨大,形成块茎。在施肥上,应紧紧配合其生长快速的特点,力求早施氮肥,可于出苗展叶后每亩追施两次氮(N)2.5~5千克,折合尿素15~30千克。同时加强浇水中耕。
(4)发棵期施肥要慎重。
发棵期是指从发棵至主茎顶叶展平,此期根系继续扩展,茎叶生长加快,块茎可膨大至3~5厘米,它是以发棵为中心转到块茎旺盛生长为中心的转折阶段,此时建立起强大的同化系统是保证旺盛结薯的重要基础。其形态标志,早熟品种大致从现蕾至始花;晚熟品种则于第二花序开放。这阶段的管理重点是协调好制造养分、消耗和积累养分这三个方面,既要促使茎叶具有较强的同化功能,又要控制茎叶,不使其疯长,促进养分迅速向块茎运转,促进结薯。所以发棵期追肥要慎重,特别是氮肥,需要补肥时要么放在发棵早期,要么等到结薯初期。否则会因秧棵过旺而延缓结薯。若在转折期秧棵太盛,可喷0.2%的矮壮素控制。
(5)结薯期可叶面喷肥。
结薯期以块茎膨大为主,期间茎叶发展日益减少,基部叶片开始转黄和枯落,植株各部分的有机养分不断向块茎运转,块茎迅速膨大,尤以开花期的十余天为快,大约一半的产量在这一阶段形成。追肥宜在开花期进行,以磷、钾肥为主,施磷、钾肥可使马铃薯淀粉含量提高,从而提高其品质和产量。又因马铃薯叶面大,角质层较薄,为叶面喷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故可在开花期每亩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1~2次。
总之,马铃薯施肥仍是以有机肥为主,施足有机肥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并持续供给含有微量元素的全面养分,追氮肥宜早,只供提苗和发棵,开花期追施磷、钾肥效果较好。详情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