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考点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06
1. 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与近代化的萌发
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转向衰落,标志着中国进入近代史的阶段。
2. 鸦片战争:近代史的转折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它揭开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序幕。
3.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历史任务及其代表人物
近代中国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主要历史任务包括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早期的维新思想及其代表人物,如郑观应、王韬等,开始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4. 《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文献,提出了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和政治改革的主张。
5. 洋务运动:内容与指导思想
洋务运动是清朝晚期一场以自强为主旨的改革运动,其内容包括兴办洋务、训练新军、创办学校等,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6.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戊戌维新运动是清朝末年一次重要的改革尝试,尽管最终失败,但它启动了中国社会的思想启蒙和改革进程。
7. 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主要围绕是否采取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实现民主政治的问题展开。
8.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失败原因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但其失败原因包括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革命力量分裂、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抵制等。
9. 近代中国的建国方案与两个中国之命运
近代中国的建国方案主要指的是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新民主主义”。两个中国之命运指的是国共两党的不同建国理念和分别领导的政权。
10.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民主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程中,通过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介绍,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12.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开启了新的革命历程。
13. 八七会议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八七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低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上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4. 中央革命根据地与红军长征的胜利
中央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建立的根据地,红军长征的胜利则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伟大壮举。
15.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的人民军队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
16. 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期间实行了残酷的殖民统治,犯下了严重的战争罪行。
17. 民主根据地的建设与进步文化工作的开展
民主根据地的建设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基础,进步文化工作的开展则为新中国的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18. 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了从成立到发展壮大的过程。
1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与《共同纲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政治基础,《共同纲领》则成为新中国的临时宪法。
20.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包括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以及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支持等。其基本经验对后来的和平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1.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
22. 七届二中全会决议
七届二中全会决议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23.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了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24. 农业合作化的基本方针
农业合作化的基本方针是“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25. 社会主义建设的早期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的早期探索包括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和理论创新。
26. 历史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7.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及面临的考验和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考验和问题。
28.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