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演变顺序是什么?从甲骨文开始

如题所述

1、甲骨文:甲骨文是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们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三要素。其用笔线条严整瘦劲,曲直粗细均备,笔画多方折,对后世篆刻的用笔用刀产生了影响。从结构字体上看,文字不仅有变化,虽大小不一,但比较均衡对称,还显示了稳定的格局。因此从章法上看,虽受骨片大小和形状的影响,仍表现了镌刻的技巧和书写的艺术特色。
2、金文:商代的金文书法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字数不多,字体瘦长,笔道遒劲雄美,行气疏密有致,结构严谨,情势凝重,各有风韵。有人曾归纳为两种风格,一种是笔势雄健,形体丰腴,笔画起止多露锋芒,间有肥笔,另一种则是运笔有力,形体瘦筋,笔画多挺直,不露或少露锋芒。西周早期的金文从书体和书法风格来看,总的情势是清秀优美,笔道首尾出锋,有明显的波磔,结构严谨,行款章法自如。后期的风格凝重雄放。
3、小篆:小篆的特点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3:2左右。二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三是平衡对称,横平竖直,字体方正,长短适宜,疏密适度,左右对称,上下平衡。
4、隶书:隶书起源于战国,传说秦朝程邈作隶,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隶书的特点是字形变圆为方,笔画变弧为直,结构对称均衡,注重横平竖直。隶书在书写上比篆书简便,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更为丰富,具有粗犷、豪放、严谨、规整的特点。
5、楷书: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中国楷书的发展史分为四个时期:即楷书的萌芽期—隶书时期,发展期—魏晋时期,成熟期—南北朝时期,繁荣期—唐代。楷书的特点是笔画规范,结构严谨,比例均衡,形态美观,具有较高的可读性和观赏性。
6、行书: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具有楷书的规整和草书的流畅。行书的特点是字形大小相近,笔画连绵,结构灵活,书写自然,既可用于日常书写,又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7、草书:草书是一种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书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式自由,具有强烈的个性和表现力。草书可分为章草、今草和狂草等不同风格,其中章草较为规范,今草介于章草和狂草之间,狂草则极为奔放,具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