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克服腼腆害羞的性格

如题所述

怎么克服孩子的害羞
1. 父母以身作则,多带孩子外出社交
有些孩子从小被老人带大,由于老人精力和身体的原因很少带孩子四处玩,而父母又由于忙于工作,于是孩子经常在家待着或是在小区里,缺少社会活动,这也会导致孩子内向、害羞。要想让孩子缓解害羞的问题,父母必须以身作则,多带孩子外出,去一些放松身心的地方,让孩子多接触新鲜环境、多接触人,增长见识、开拓眼界,自然有助于孩子社交能力的提高。最好是多让孩子和熟悉的朋友一起外出,选择的外出地点应由近及远,既能消除陌生感,又能增加孩子社交经验。
2. 耐心充分鼓励并尊重孩子的想法
如果孩子本来是很开朗活泼的,但经历了某些事后就变得内向、害羞,或者平常开朗,只是在面对某些事或人时会害羞,那家长就需要及时了解原因。比如很多孩子在家唱儿歌、做自我介绍都很好,可一旦到了幼儿园或是人多的话,他就会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来,让大家都误以为他不会。还有一些孩子平常和小朋友都玩得很好,可一旦看到某个小朋友来了,就会赶紧躲开。家长一定要清楚孩子在哪些事情上害羞,看看孩子的害羞是因为和人不熟、做事能力不行,又或者是不愿意见到某些人,家长可鼓励孩子说出原因,并表示理解与尊重,帮助孩子一起改变,使他变得自信坚强。
3. 切忌轻易给孩子贴标签
给孩子随意贴标签,尤其是一些不好的标签是非常忌讳的。有些父母带孩子外出,孩子还没来的及开口和人打招呼,父母就赶忙说:“我家孩子就是内向,逢人不敢说话”,这样就算孩子本来想说现在也不想说了。当父母一味给孩子贴上内向、害羞、胆小的标签时,就会给拿带孩子形成一种心理暗示,使孩子进一步变得内向、害羞。父母应及时鼓励孩子,对他说“你今天好勇敢啊!”、“妈妈相信你自己能做好”等,给孩子形成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
4. 游戏是孩子交友并建立自信的重要方式
游戏是最容易使孩子全身心放松的方式,孩子们在游戏中最容易交友和表达。很多害羞的孩子不喜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追逐打闹,但也可以做一些比较安静的游戏,如堆沙堡、拼积木、做手工等。如果父母想改善孩子害羞、内向的问题,就应多鼓励孩子参与游戏,尤其是户外活动,大自然轻松愉悦的氛围更有助孩子放松身心,增强自信。
为什么有的孩子特别害羞
1. 阶段性害羞
从幼儿情绪正常的发展上来讲,害羞的情绪是孩子正常的一种心理活动的发展的过程,是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会逐渐的明显起来。所以有的孩子在某一时期并不怕生,属于那种大胆的孩子,但是长大一些反而害羞了。这样是孩子自我意识更强了。他开始关注到周围的环境,周围的人会对他有一些评价。这种正常发展出来的害羞情绪是需要家长正确去对待的,否则也会加重孩子的害羞情绪和行为表现。
2. 藏在孩子性格里的害羞
害羞同时也是一种性格上的特质,也就是说是孩子与生俱来的一种天性。具有洞册这样的性格的孩子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非常容易产生焦虑,退缩,压抑的行为。从他的认知上来讲他对自己是一种消极的负面的评价,行为上也会表现出来相对的慢,害羞,总是扭扭捏捏的。这样的表现其实是孩子内心里面有冲突有矛盾。冲突和矛盾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害羞的孩子,他内心里又渴望去和小朋友玩,去展示,去上台表演,但是这样的愿望就被隐藏,被压制下去了。同时他又害怕又很胆小,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产生很多复杂不好的情绪。
3. 父母的教养
为什么有的孩子会这样害羞呢?是完全是天生的性格吗?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讲,孩子容易害羞和父母的教养方式也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孩子自我的发展最初是和父母的关系是密切相关的,不安全的亲子关系也是让孩子容易感觉到害羞,焦虑的原因之一。
1. 忽视孩子的父母
如果亲子互动比较消极,也就是父母对孩子是一种忽视的态度,和孩子很少互动。尤其是年轻的父母,他们会觉得孩子很小而且他们自己也是孩子,他们也需要自己的空间。所以把孩子交给老人,自己跟孩子之间互动就会很少。即使不外出活动,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也是和孩子很少交流,自己在玩儿手机,玩游戏。这样会造成孩子跟父母之间的信任,亲子连接会非常的不好,非常不安全。孩子非常年幼的时候,他是需要建立安全感,信任感的。如果这个时期父母角色缺失的话,幼儿会觉得周围环境是没办法预测的,不安全的。“我说了也没人重视,我可能是不可爱的”等等的这样的一种自我概念和认知的模式。这会使得幼儿和别人交往的过程当中非常退缩,非常容易恐惧。
2. 专制的父母
但是也有的孩子父母是属于专制型的溺爱型的。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也会容易发展出来,遇事退缩,动力不足等等的表现。如果孩子的母亲倾向于用高控制策略来对待孩子的话,孩子的害羞的情绪也会比较多。在孩子成长的某一个阶段,他的害羞情绪已经发展出来了,也就是自主意识也发展出来。但是这种情况下家长尤其是母亲还是高度的控制还是严格的管教的话强制性的母亲会更加强调,我要直接的指导,我要直接的告诉你要怎么怎么做,你要按照我的要求去做。不断的给孩子讲道理,也会经常用一些强迫的策略,比如说“必须”“立刻”这样的语言那会非常的多。在这种高压的母亲控制下,孩子会产生更多的逃避的行为。这对于他的自我意识发展就不太好,一方面又想自己做,一方面又要按照母亲的要求去做,此时他的内心冲突是很强烈。
3. 过度保护
有一种父母,是属于过度保护型。对于孩子的独立意识缺乏鼓励和支持,这样也会增加孩子的害羞,消极的表现。什么样的父母是过度保护的呢?他们对孩子的安全过分的焦虑“这也不能做,那个也不能做,这个太高了,那个太危险”等等。过度保护孩子的父母,其实内心里面是觉得孩子是无能的,是容易受到伤害的,容易被小朋友欺负的。因此他们会比较强烈的干预、抑制孩子的这种发展。家长会认为孩子需要帮助,也会认为自己是非常需要帮助孩子远离危险的。这样无形当中增加了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打击了孩子自信心。
孩子为什么会害羞
1. 阶段性害羞
在3岁之前,因为年龄还小,加上家长工作忙,有些孩子很少外出,很少接触到外面的环境以及陌生人。如果孩子忽然到了一个很陌生的地方,周围有很多自己不认识的人,难免会产生恐惧心理,进而形成“恐惧型害羞”。
2. 遗传原因
一项科学研究表明,害羞也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如果爸爸妈妈其中有一个人比较害羞,那么一般情况下,孩子也会受到遗传,在害羞方面会比同龄的孩子表现得更为明显。
3. 还不懂得怎样与人相处
有研究人员认为,如果一个人很害羞,那他就是还没有学会怎样与他人交往。如果家长很少带孩子外出活动,孩子接触陌生人的机会比较少,那么孩子就会缺乏与人相处的经验,更容易害羞。
4. 心理负担大
有精神学方面的专家表示,如果孩子所处的家庭氛围不温馨,家长和孩子缺乏沟通,或者孩子曾经在和他人相处的过程中遭到打击,这些都会造成孩子内向的性格。孩子面对陌生人时,心理负担加重,进而有害羞的表现。
5. 被他人觉得害羞
专门研究社会认知的学者认为,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会被他人贴上“害羞”的标签。有些孩子在小时候,害怕面对陌生人,所以经常会得到一些评价——这小孩有点内向、这孩子胆子小、这娃娃很害羞。因为孩子经常听见这些评价,所以孩子都认为自己的确是这样,进而用逃避他人评价的办法来保护自己。
怎样逐渐引导孩子战胜害羞
虽然孩子只是阶段性的害羞,但家长也要重视这个问题,耐心的引导孩子去克服这个问题。如果孩子长时间的害羞,就会形成沉默、内向、胆小、神经过敏、缺乏自信、疑惑不安、孤独难与人相处等问题。影响到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限制了孩子正常的社交活动。所以,家长要逐渐的引导孩子改善害羞的心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