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的形成过程和特征

如题所述

岩石风化的产物即成土母质在生物参与下转变为土壤的过程。岩石、成土母质及土壤三者之间的关系可概括成如下的图式:
土壤形成过程的实质
 土壤形成过程的实质是植物营养物质的地质大循环(又称植物营养物质地质淋溶过程)与植物营养物质的生物小循环(又称生物积累过程)之间的矛盾统一过程。前者是地表岩石因风化作用而释出的各种植物营养物质随水流进入海洋,由此形成的沉积岩一旦因海底上升再度成为陆地时,又经受风化,重新释放所含营养物质的过程。后者是岩石风化中释放出的植物营养物质一部分被植物所吸收,植物死亡后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又重新释放供下一代植物吸收利用的过程。地质大循环为土壤的形成准备了条件,而生物小循环则使土壤的形成成为现实。没有地质大循环就不可能有生物小循环;没有生物小循环则成土母质不可能具有肥力特征而形成土壤。
  形成土壤的因素
 根据Β.Β.多库恰耶夫的观点,土壤是下列5大成土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①母质。岩石风化的产物,形成土壤的基础物质。它具备一定的分散性、透水通气性以及蓄水和吸附物质的能力;一经植物生长,土壤的肥力特征就逐渐形成。母质对土壤的矿物组成、化学组成和机械组成也有深刻影响。②气候。主要指温度和水分两个方面,对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速度和强度有明显影响。高温多雨有利于岩石风化作用和淋溶过程,也有利于生物积累过程;而低温干燥则不利于淋溶过程和生物积累过程的进行。气候对植被的类型起决定性作用,而植被类型又与土壤形成特点有关。③生物(植被)。没有生物就没有生物小循环,就不可能形成土壤。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生物物质循环特点,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土壤。④地形。土壤分布在一定的地形部位上。从大地形看,山体愈高,则气温降低,湿度增高,植被和土壤类型均相应发生变异;从小地形看,陡坡土层浅薄,平缓处土层深厚,阴坡、阳坡土壤也有变异。⑤时间。是各种成土过程深化和发展的条件,任何一个过程的进行都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下开始和完成的。
  就耕作土壤而言,除上述因素外,人为因素也是一个重要的成土因素。合理的经营管理,可使土壤愈种愈肥沃;反之则能导致土壤沙漠化、次生盐渍化、水土流失以至化学污染等退化现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18
土壤的形状:土壤颗粒通过不同的堆积方式相互粘结而形成土壤结构。除砂土外,土壤颗粒在自然条件下是聚集在一起以土壤结构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土壤质地对土壤生产性状的影响也是通过土壤结构性表现出来。
土壤的特征:在土壤形成以后,各土层在组成和性质上是不同的,所以,反映在剖面形态特征上,各层也是有差别的。在野外通过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可判断出土壤的一些重要性质。土壤重要的形态特征有:实度,孔隙,湿度,新生体,侵入体,动物孔穴等。


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