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哪些改善民生的新举措?你最关注的有哪些?

3月5日上午9点,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提出了哪些改善民生的新举措?你最关注的有哪些?

2022年的工作告提出了哪些改善民生的新举措?我最关注的是以下几点:
1、财政:今年赤字率拟按2.8%左右安排,中ˇ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约1.5万亿元、规模近9.8万亿元。
2、减税: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
3、住房: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4、环保:完善节能节水、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等环保产业支持政策。
5、养老:继续规划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化城乡养老服务。
6、消费:继续支持新能ˇ源汽车消费,鼓励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
7、政ˇ府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ˇ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
8、医保: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ˇ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
9、教育:继续做好义务ˇ教育ˇ阶段减负工作。
10、社会保障: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发展普惠托育服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10
2022年的工作告提出了哪些改善民生的新举措?我最关注的是以下几点:
1、财政:今年赤字率拟按2.8%左右安排,中ˇ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约1.5万亿元、规模近9.8万亿元。
2、减税: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
3、住房: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4、环保:完善节能节水、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等环保产业支持政策。
5、养老:继续规划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化城乡养老服务。
6、消费:继续支持新能ˇ源汽车消费,鼓励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
7、政ˇ府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ˇ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
8、医保: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ˇ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
9、教育:继续做好义务ˇ教育ˇ阶段减负工作。
10、社会保障: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发展普惠托育服务。
第2个回答  2022-03-10
2022年的工作告提出了哪些改善民生的新举措?我最关注的是以下几点:
1、财政:今年赤字率拟按2.8%左右安排,中ˇ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约1.5万亿元、规模近9.8万亿元。
2、减税: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
3、住房: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4、环保:完善节能节水、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等环保产业支持政策。
5、养老:继续规划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化城乡养老服务。
6、消费:继续支持新能ˇ源汽车消费,鼓励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
7、政ˇ府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ˇ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
8、医保: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ˇ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
9、教育:继续做好义务ˇ教育ˇ阶段减负工作。
10、社会保障: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发展普惠托育服务。
第3个回答  2022-03-10
1、财政:今年赤字率拟按2.8%左右安排,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约1.5万亿元、规模近9.8万亿元

。2、减税: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

3、住房: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4、环保:完善节能节水、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等环保产业支持政策。

5、养老:继续规划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化城乡养老服务

6、消费: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鼓励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

7、政府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

8、医保: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

9、教育: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

10、社会保障: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发展普惠托育服务。

关注养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2-03-10
1、财政:今年赤字率拟按2.8%左右安排,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约1.5万亿元、规模近9.8万亿元。

2、减税: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

3、住房: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4、环保:完善节能节水、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等环保产业支持政策


5、养老:继续规划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化城乡养老服务。

6、消费: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鼓励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


7、政府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


8、医保: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

9、教育: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


10、社会保障: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发展普惠托育服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