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电视剧《小别离》中的各家教育孩子的方式?

如题所述

张小宇:


父母离异,母亲早逝,没有经过父母的教育,在姥姥姥爷的溺爱中长大。成绩垫底、心智也完全不成熟,这样的孩子在国内连一般的高中都很难考上,更别提参加高考考个好大学了。在父亲的社会阶层和地位来看,与其在国内上个三本,还不如出国混个大学文凭。因为成绩难看又难以和后妈相处,出国是家庭无奈的选择,也是父亲对教育责任的逃避。

看到父母对于张小宇的教育,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缺失。重养而不重教。从人设来看,父亲应该是一个暴发户,姥姥姥爷能大闹公司,文化水平应该也不太高,张小宇对父亲的敌意,很大一部分也来源于外公外婆的言传身教把。母亲早逝、父亲再娶,张小宇的长辈里没有人能够很好地在精神上开化和引导,所以他在家很“浑”。尊重孕妇、不制造噪音这些最起码的对人的尊重都没有。他的心智还是孩子,破坏力却相当于一个大人,这都是父辈精神的贫瘠、教育的缺失造成的。

后期他懂事了,知道为他人着想了。不过我认为他的懂事,相比同龄人来的有些晚了。

方朵朵:

出身在典型的中产家庭。方朵朵是典型的中等孩子,成绩一般,没有特长,个性也不突出。最让人担心的是朵朵(现在更到19集,此处的朵朵指目前为止的朵朵)对自己没有任何要求,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多玩、少写作业。她写网络小说、在考试上各种糊弄,都说明她根本没有意识到中考的重要性,完全没有“”我希望变得更好”的进取心。平心而论,她很迷糊,对于一个初三孩子来说,这种状态是比较差的,家长着急是正常的。

其母童文洁作为外企中层管理人员,对孩子的成绩不满意是正常的。她的管教方式属于紧抓不放型,俗称死逑。在孩子的成长中参与度很高,有过度干涉之嫌——车接车送,每天设置单词任务,回家自行布置卷子给孩子做,斤斤计较每一个0.5分。这种教育方式是朵朵这类孩子的父母的常态: 不逼着学吧,成绩马上往下掉;逼着学吧,小孩把你当仇人。

人前进是要有动力的,有的动力来自自我要求,有的动力靠外力推动。紧抓不放式教育靠父母的外力推动孩子前进,而不是靠孩子的自我激励和进取心。也就是说,朵朵是为了妈妈而学习,而不是真心为自己而学习的。

时间长了,父母和孩子都会疲惫不堪。学校学业压力加上母亲额外要求,这种强度超过了方朵朵的承受能力,重压之下容易引起叛逆情绪,必然时常爆发。因此朵朵表现出来的就是累、困、想玩,容易发脾气。

父亲方圆在家庭教育中负责唱红脸演好人。当妻子教育训斥孩子时在旁边说好话,和稀泥,两边调停。一方面,妻子童文洁确实脾气比较大。另一方面,其在童文洁发火时,直接把童文洁推走;童文洁训斥孩子时,抱着孩子,作出嬉皮笑脸的样子;甚至帮孩子隐瞒分数;种种行为都将童文洁放在了父女二人的对立面。看似是缓和了局面,其实削弱了对孩子的教育效果,而且加深了孩子对母亲的反感。父母一起教育孩子的时候切忌两人当面唱反调,因为孩子会自然地认同偏向自己的一方,觉得另一方是在无理取闹。

琴琴:

乖巧,优秀,自觉,父母不大会为孩子教育问题而操心。家境一般,父母的主要责任是做好后勤,保障生活和安全。唯一的一次对孩子生气,是因为琴琴偷偷跑出去让父母找不着了。这么优秀的孩子,母亲佳妮却砸锅卖铁也要送出去出国,其中既有对自己当年文凭不高的补偿心理,也有对国外的盲目崇拜。佳妮对孩子出国这件事很偏执,偏执的不可理喻,居然从来没有问过琴琴的意见。

父亲心疼孩子,舍不得太早和孩子分开,也不愿意为了孩子教育卖房,大幅降低居住品质。

撇开金志明对妻子的所作所为不谈,我个人认为在孩子出国留学这件事上,金父的心态是健康的,他会为琴琴考虑,征求她的意见,愿意尊重孩子的想法。吴佳妮的心态已经走到了中国式教育下望子成龙的极端。父母没有必要因为买不起直升飞机而向子女道歉。同理,父母也没必要因为美高三年的学费而露宿街头。读美高加海外本科,对于琴琴这样的家庭,奢侈程度不亚于购买直升机了,相当于砸锅卖铁地消费一种教育类奢侈品。高中毕业可以出国,本科毕业也可以出国,幼龄出国完全没有必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6-26
首先我觉得张小雨家是非常缺乏教育的,父母对于张小宇的教育是非常缺失的重要不重要?他的家庭环境是比较复杂的没有很多人来教育他,其次是方朵朵,我觉得他是个比较正常的家庭环境,他是有点迷糊的,这种状态是比较差的,家长非常的着急,但是他们之间也有很多的一些矛盾。
第2个回答  2022-06-26
我觉得他们每一个家庭都有不同的教育方式,没有说哪一个家庭的教育方式就是不对的,哪一个家庭的就是对的,我觉得他们是各有利弊吧,培养出来的小孩子他们也会有不同的性格,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和人生。
第3个回答  2022-06-26
我认为电视剧当中各个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结合其中的所长,理智我你的对待孩子,多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多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严厉支持孩子的不好作为,让孩子也体会到困难与挫折,就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