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如题所述

http://wfdxlds.blog.163.com/blog/static/4360941200931845044309/

一、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我们已经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一种经济体制。今天我们做出“已经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判断,说明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已经得到初步确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确立的过程,也就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也说明了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简单回顾改革的里程。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经历了一个比较曲折漫长的过程,但从总体上看这个过程表现为一个市场取向的改革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计划发挥作用越来越小,市场发挥作用越来越大: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应当坚决按照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提出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由此,中国人民开始了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征程。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虽然仍然坚持计划经济的总体框架不变,但计划的方式方法要改变,计划要尊重和利用价值规律,市场调节尽管处于附属地位,但起码作为一种调节手段开始发挥作用,这在当时是很大的突破。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做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我国实行的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肯定了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这又是一大进步,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把商品经济同社会主义对立起来的思想束缚,为发展商品经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扫除了障碍,从而有利地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取向也由此初步确立起来。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新的经济运行机制,就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并且提出计划和市场的作用是覆盖全社会的。它突出了市场机制的作用,计划主要是指导性计划,国家通过指导性计划引导市场;市场机制成为引导企业,从而调控经济运行的主要方式。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宣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重大突破。这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有了一个新的突破和飞跃,标志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93年11月,为了落实十四大的有关精神,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制订了继续深化改革的总体蓝图。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此进入了全局性整体推进的新阶段。

至此,历经15年,我国市场取向改革从开始的“摸着石头过河”到现在目标及其框架在理论上、认识上已完全明确。

1993年以后的10年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改革在不少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推动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改革的深化明显提高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初步确立。到2000年,我们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也步入了市场经济国家的行列。

为什么说我们已经是市场经济国家?从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五大支柱”来看:

现代企业制度(运动员)——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大部分国有企业都已经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了公司制改造,成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公司制企业,成为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

市场体系(比赛场地)——市场体系基本形成。四通八达、服务周到、种类齐全的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已达99%,金融、房地产、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初具规模。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由市场竞争决定。目前,95%以上的商品资源都由市场来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

宏观调控体系(裁判员)——间接调控为主的、比较健全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开始逐步走向成熟。宏观调节由主要依靠计划指令和信贷规模控制等直接手段,转向综合运用发展规划、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间接手段。宏观调节重点由干预微观经济转向调节市场供求总量变动。20世纪90 年代,在经济增长较快的过程中,出现了需求过热、通货膨胀和经济秩序混乱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党中央果断采取深化改革,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措施。经过3 年多的调整,国民经济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形成了高增长、低通货膨胀的良好态势。1997年下半年爆发亚洲金融危机,加上国内市场格局发生变化,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逐步显现,我国经济又面临着新的考验,党中央又及时做出扩大内需的重大决策,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过去10年这两次重大的宏观调控时间,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说明了我们的宏观调控体系逐步走向了成熟。

收入分配制度(奖惩)——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逐步深入。大锅饭和平均主义分配体制已经被打破。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新制度正在形成,各种劳动收入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得到国家保护和社会认可。各类市场主体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得到鼓励。

社会保障体系(救护员)——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稳步推进。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和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到2002年底,全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达1.47亿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达9400万人。

从以上5个方面我们得出结论,我们已经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改革开放20多年我们取得的最大收获。

改革开放这20 多年是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特别是89年以后的这10几年,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增长缓慢的大背景下,一枝独秀,始终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每年经济增长速度都超过7%,顺利实现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正如十六大报告中说的:这十三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根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的排名:2001年中国国际竞争力在世界排名33位,2002年为 31位 ,经济竞争力2001年排名第7位,2002年第3位。2002年,我国GDP突破10万亿元,比一九八九年增长两倍多,居世界第六位。同时综合国力的增强,也使我国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动荡和国内严重的自然灾害、重大疫情等严峻考验。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我们的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得益于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5-06
当前我国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打破传统的以中央集权为特征的僵化的、严重束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充分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先进各国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经营管理制度与方法的、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大力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达到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富裕幸福的目的。
中国近三十年的渐进式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成功过渡。相对于实行激进式改革而造成经济严重衰退的国家而言,中国的渐进式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在理论上形成了"北京共识",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上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并为其它处于发展和改革过程中的国家积累了经验,为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第2个回答  2015-11-07
一点都不重要,没有什么重要性!
就是一个笑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