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螳螂拳的简介

如题所述

作为一种汉族拳术中著名的象形拳,六合螳螂拳是在六合拳的基础上,融合了螳螂拳技法,吸收了众多拳种的优点,经两个世纪数代人的历练,以其独特的技击风格,成为中华武林中的一朵奇葩。 它主要流传于山东的招远、龙口等地汉族民间,域外的日本、美国、俄罗斯、西班牙、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也有习练者。因其武功多在民间,其习练者以强身自卫为目的,以不轻易示人、不炫耀武技为美德,且多以务农为主,文化水平不高,旧时习武“师父言传身教,徒弟洗耳恭听”,非有德、智、仁、孝、义者难学此艺,为师者不到万不得已时,是不会轻易“倒货底”的,故习练者日寡,虽近些年有所改观,但也不容乐观,能得六合拳真谛者依然稀少。
六合螳螂拳是在螳螂拳发展传承中,汲取汉族民间武术家众多拳法之长,以六合(内外三合)为精髓、以缠丝旋转为灵魂、以鸡步坐山和大猿式为根基、以斧刃和展拍为主要腿法、以勾搂(螳螂勾搂连环手)磨盘(磨盘手)为母手、以三捶为母捶、而派生出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螳螂拳法。
自明末清初王郎创螳螂拳至今,三百多年来,历经历代宗师、拳师发展完善,已形成七星螳螂拳、梅花螳螂拳、六合螳螂拳、太极螳螂拳等诸多流派。六合螳螂拳之“六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的内三合,和“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的外三合。
与其他螳螂拳流派相比,六合螳螂拳自创始以来流传并不十分广泛,主要因其习练者素以强身自卫为目的,以不轻易示人、不炫耀武技为美德。六合螳螂拳现今主要流传于招远、龙口等地民间。在日本、美国等国家也有为数不多的习练者,但惟招远一脉拳法和器械最为全面(拳法包括全部“金不换”绝技十套,器械涵盖刀、枪、棍),技法也更为实战,而实战则是六合螳螂的核心和精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4
六合拳螳螂手(非六合螳螂拳)的由来与传承
在山东省招远市东北部由下院村向东北翻过一条山路,便进入了四面环山的口后,川林家村就坐落在这里。
清末,由于社会动荡,川林家村村民外出扛活,或是到招黄两县卖材火,时常被人欺负,或是在回村的山路上被拦路抢劫。在少林寺学艺归来的林肇基看到村民这一现状后,便在村里开设了林家拳房,结合村民劳动特点,传授村民少林六合拳。在林肇基所传授的徒弟中,林世春由于天资聪慧,悟性极高,其武学成就出类拔萃,成为继林肇基之后的佼佼者。林肇基离世后,林家拳房便交由林世春主持。
林世春在主持拳房的同时,还经常来往当时的黄县(龙口市)北马拳房教拳。林世春在北马拳房教拳期间,魏德林(川林家称其老魏)因为身犯人命案,逃脱于北马拳房教拳,由于两人互相欣赏对方的功夫,林世春便邀请老魏到林家拳房教拳。到川林家后,老魏整日游手好闲,也不教授拳法功夫。一日,在林世春家吃饭,老魏看好林世春的一件皮马褂,林世春请老魏教拳便送其皮马褂。老魏说,林家拳不错优于其所学拳法,只不过林家拳三捶手法粗糙,缺少拧劲,并用手中的筷子比划几下,林世春经老魏一说,悟道了其中的奥妙,使林家拳逐步形成了小开大合,手法绵密,自然而然的一种独成体系的拳法。
老魏所学拳法其称为龙、凤师兄弟两位半仙所传,并不是现在网上所传的沧州六合拳,且川林家六合拳与沧州六合拳拳理功法根本不同,所以说,这一说法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老魏发现林家拳优于其所学,便与林世春互相交流并学得林家拳法。后来,由于老魏其人德行不好,调戏林家妇女,引起村民愤慨,老魏便找林世春说村民要撵走他,林世春说村民要撵你我也肯定要撵你走。就这样,老魏在林家呆了三年,便跑到栖霞教拳而终。在林世春的主持和推动下,川林家功夫盛极一时。全村青壮年几乎人人练拳,练得最少的也基本都学完小捶系列。村民外出不再受欺,只要说是川林家人,盗贼劫匪不敢近前。当地素有“南有崴都秦家,北有川里林家”之说。由于都是本村族人,所以,林家村村民学拳称林世春为大老师,称代师传艺的大徒弟林文蔚为二老师。
林世春早年所教的徒弟中,其中有一位徒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晚年林世春听说这位徒弟在黄城一带活动,为了清理门户,林世春不顾腰不好,一手扶腰到黄县大户丁百万家拳房教拳引恶徒。该恶徒听说老师在黄城教拳,便去拜访,林世春约其黄城东河见面。见面后,林世春怒斥其罪恶行为,该恶徒发现老师不但老了,还一手扶腰,便不把林世春放在眼里,结果,被林世春一拳震断胸腹而死。并成为林家村关于林世春老年扶腰教拳惩恶徒的一段佳话。
其实,早起并不是林世春在黄成教拳。起先,林家村民到黄城赶集经常被欺负,回来后就在村中大槐树下拉呱,被林世春的师兄弟林发听到,林发便到黄城为本村出气,由此,林发变在黄城名声大振,并在黄城教拳。后来,由于抽大烟成瘾功夫荒废,回村后介绍林世春到黄城教拳,从此,林家拳才被外界所知。
林世春之后,川林家村比较出名的代表性人物有林文蔚、林春祥。这期间,川林家拳房仍很兴盛。小孩稍大就要练功夫,成了村里的传统。这种盛况一直持续到解放初期。林文蔚之后,主要传拳的有林维允、林毓池、林吉志等,其中,比较全面掌握林家拳特点的代表性人物为林毓池、林吉志。此后,由于社会安定,不再需要练武防身了,加之外出工作的年轻人增多,本村青少年学拳的人数锐减。川林家村教拳练武规模很快缩减,拳房不再维持。以后村中及附近村练拳的,主要是受传统影响的部分爱好者,学拳的形式也转变为师徒间私下传练。林毓池、林吉志之后的主要传承人有林吉忠、林春亨等,其中,代表性人物为林吉忠,尽得林毓池、林吉志所传,基本保持了川林家六合拳螳螂手的原本风貌,演练风格朴实自然,对外不事张扬,外界现在很少有知道的。而在林吉忠所传弟子中,具有代表性人物为林吉国。如今,对外教拳的主要以林吉忠、林吉国师徒两人为主,师徒两人全面继承了川林家六合拳螳螂手的技法招式及拳理,为川林家六合拳螳螂手的传承与发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另外,林世春所传川林家六合拳螳螂手的黄县(龙口市)一支,以及林文蔚所传招远城关一支,现统称为六合螳螂拳,这两支现如今演练风格及招式技法命名与川林家已经相去甚远。虽然川林家六合拳螳螂手融入借鉴了螳螂手法,但其拳理与演练风格与螳螂拳不同,所以,川林家至今还叫川林家六合拳或是林家拳,而传承习练者称为六合拳螳螂手。
川林家六合拳螳螂手代表性人物传承谱:第一代林肇基;第二代林世春;第三代林文蔚;第四代林维允、林毓池、林吉志;第五代林吉忠;第六代林吉国。由于林氏家族的族规所训,对外所传拳法,主要是拳架,而对于其中的手法、拳势和拧劲,以及拳头、拳心和拳尾的有机结合及实战运用,一直没有外传,所传主要是本村族人和亲朋好友。这也是林家拳不为外界所知的原因。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