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应多少次进行一次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如题所述

中小学校每月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

根据教育部2014年3月3日发布的《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中小学校每月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幼儿园每季度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

指南指出,地震、火灾等灾害留给人们的逃生时间是有限的,一般是2分钟左右,应急疏散演练应明确最终的时间目标,原则上中学生2分钟以内,小学生3分钟以内完成。要从学校实际出发,设定合理的时间要求,通过经常性的演练逐步提升,最终达到设定的目标。

扩展资料:

根据指南要求,中小学校及幼儿园要制定演练方案,建立演练组织机构,利用操场、广场等设立应急疏散场所;要保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禁止占用疏散通道;

禁止将安全出口和教室、实验室、宿舍等安全门上锁或堵塞;应将房间的老式内开窗户改成外开式或平移式窗户,一楼窗户的防护栏应符合消防要求,应急情况下防护栏能迅速打开。

指南强调,从疏散信号发出到全体师生(除伤病师生外)疏散完成,原则上楼层较低(4层以下)、安全出口合理、通道通畅的学校应控制在2分钟之内。演练前要对师生身体情况做一次问询检查,凡有特异体质(先天性心脏病、癫痫等)的师生,演练前发烧、腿受伤等不宜进行紧张和奔跑活动的师生,要给予特殊考虑和安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4
中小学校每月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

根据教育部2014年3月3日发布的《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中小学校每月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幼儿园每季度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

指南指出,地震、火灾等灾害留给人们的逃生时间是有限的,一般是2分钟左右,应急疏散演练应明确最终的时间目标,原则上中学生2分钟以内,小学生3分钟以内完成。要从学校实际出发,设定合理的时间要求,通过经常性的演练逐步提升,最终达到设定的目标。

扩展资料:

根据指南要求,中小学校及幼儿园要制定演练方案,建立演练组织机构,利用操场、广场等设立应急疏散场所;要保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禁止占用疏散通道;

禁止将安全出口和教室、实验室、宿舍等安全门上锁或堵塞;应将房间的老式内开窗户改成外开式或平移式窗户,一楼窗户的防护栏应符合消防要求,应急情况下防护栏能迅速打开。

指南强调,从疏散信号发出到全体师生(除伤病师生外)疏散完成,原则上楼层较低(4层以下)、安全出口合理、通道通畅的学校应控制在2分钟之内。演练前要对师生身体情况做一次问询检查,凡有特异体质(先天性心脏病、癫痫等)的师生,演练前发烧、腿受伤等不宜进行紧张和奔跑活动的师生,要给予特殊考虑和安排。

学校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制度

(一)学校应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演练,以减少火灾危害。学校专兼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编制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消防安全管理人和专兼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组织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演练。

(二)学校应当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

(三)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机构及分工:

1、指挥员:公安消防队到达之前指挥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指挥员由学校在场的职务最高者担任;

2、灭火行动组:扑救初起火灾,配合公安消防队采取灭火行动;

3、通讯联络组:报告火警,与相关部门联络,传达指挥员命令;

4、疏散引导组:维护火场秩序,引导人员疏散;

5、安全防护救护组:救护受伤人员,准备必要的医药用品;

6、其他必要的组织。

(四)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程序:

1、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发现火警信息,值班人员应核实、确定火警的真实性。发生火灾,立即向"119"报火警,同时,向学校领导和保卫部门负责人报告,发出火灾声响警报。报警应讲明起火单位、部位、时间、单位详细地址、可燃物质、火势等情况。

3、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运用各种手段向师生说明起火部位、疏散路线。组织处于着火层等受火灾危胁的楼层人员,沿火灾蔓延的相反方向,向疏散走道、安全出口部位有序疏散。疏散过程中,保护疏散人员安全。情况危急时,可利用逃生器材疏散人员。组织人员疏散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无自主逃生能力的人员疏散。

4、扑救初起火灾的程序:现场指挥员组织灭火行动组人员,切断有关电源,利用灭火器材迅速扑救,视火势蔓延的范围,启动灭火设施,协助消防人员做好扑救火灾工作。不能控制火情时,现场指挥员应立即下达所有人员撤离命令。

5、通讯联络程序:立即迎接消防车辆,并视情况与供水、供电、医院等单位联络,按预定通讯联络方式,保证通讯联络畅通。指挥员组织扑救初起火灾,利用灭火器材实施扑救。

6、安全防护救护程序:安全防护救护组应当准备必要的医药用品,进行必要的救护,及时通知救护部门组织救护伤员,保证急需医药用品供应,有序开展救护工作。

7、善后处置程序:火灾扑灭后,寻找可能被困人员,保护火灾现场,配合公安消防部门开展调查。

8、指挥员组织填写事故报告。

(五)演练时,应当设置明显标识并事先告知演练范围内的人员。

(六)演练结束,应做好演练情况记录,总结经验,写出演练小结和评价,根据实际修订预案内容。
第2个回答  2020-11-24
中小学校每月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

根据教育部2014年3月3日发布的《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中小学校每月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幼儿园每季度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

指南指出,地震、火灾等灾害留给人们的逃生时间是有限的,一般是2分钟左右,应急疏散演练应明确最终的时间目标,原则上中学生2分钟以内,小学生3分钟以内完成。要从学校实际出发,设定合理的时间要求,通过经常性的演练逐步提升,最终达到设定的目标。

扩展资料:

根据指南要求,中小学校及幼儿园要制定演练方案,建立演练组织机构,利用操场、广场等设立应急疏散场所;要保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禁止占用疏散通道;

禁止将安全出口和教室、实验室、宿舍等安全门上锁或堵塞;应将房间的老式内开窗户改成外开式或平移式窗户,一楼窗户的防护栏应符合消防要求,应急情况下防护栏能迅速打开。

指南强调,从疏散信号发出到全体师生(除伤病师生外)疏散完成,原则上楼层较低(4层以下)、安全出口合理、通道通畅的学校应控制在2分钟之内。演练前要对师生身体情况做一次问询检查,凡有特异体质(先天性心脏病、癫痫等)的师生,演练前发烧、腿受伤等不宜进行紧张和奔跑活动的师生,要给予特殊考虑和安排。
第3个回答  2020-11-24
一项学术调查显示:我国未成年人中,仅有不到5%的未成年人接受过安全自护方面的教育。学校主要进行的是一些法律常识及校纪校规的教育,家长大多时候也只向孩子叮嘱“听老师话”“不要和同学打架”,至于遇到突发事件时如何提高警惕,关键时刻如何自护、自救和求救,许多孩子几乎一无所知。未成年人中有较强辨别能力的也不到10%。“青少年如何更好地生活,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是当代中外教育要共同关注的问题。”鲁开红代表说。

鲁开红认为,由于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危及人类生存的安全问题也呈多样化、复杂化的发展趋势。云南特殊的地理自然条件导致地区差异巨大、城乡差别明显。城镇化的推进和农村大量青壮年进城务工,也使农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凸显。现在,网络已通达我省大部分农村,可中小学生因自我保护意识弱,对网络资源无法有效辨别利用,有害网络信息对农村留守青少年也带来新的威胁;交通事故、冬季不当取暖导致一氧化碳中毒、误食鼠药农药等意外伤害也时有发生;校园欺凌事件也屡见不鲜,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此外,地震等自然灾害、毒品对青少年的侵蚀等问题也不可忽视。很多悲剧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对生命安全知识欠缺,自我保护能力差。

2008年起,教育部等国家多部委开始在中小学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和培训,要求学校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及消防应急演练等,但因受各种客观条件限制,并非所有学校都能真正实施,在实际演练中还存在少数学生不能完全配合整体指挥的现象。鲁开红建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督促中小学校加大对校园内部安全治理的力度,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管理力度,减少对学生造成伤害的可能性。在实施德育教育过程中,除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道德、环境、安全及毒品预防教育,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有专家指出,通过安全教育等措施,可提高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避免80%的意外伤害。

鲁开红建议,将生命教育纳入学校课程统筹,每周或每两周开设一节生命教育课,实现对环境教育、安全教育、人生观教育、禁毒教育等生命教育的课程整合,使教育趋向完整。同时,可利用网络开展教育。学校所在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部门应指导辖区所有中小学每年开展1至2次消防安全应急疏散演练,设置专项资金用于购买灭火器等演练专用设备,尽可能让更多师生体验使用灭火器。此外,有关部门要加强生命教育的师资培训,师范院校要把生命教育列为师范生必修课。各地各校要把中小学生命教育的有关内容纳入教师通识培训,提高各学科教师开展生命教育的意识和能力。重点面向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开展生命教育的知识普及工作,提高班主任的生命教育指导能力。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11-24
学校应一个星期进行一次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因为频繁的演练会使学生对灭火和疏散知识日常化,频繁的演练会让学生们遇事不慌,沉着面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