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系列问题8--关于林冲的相关故事

如题所述

《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语言描写突出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或心理活动本文关于洪教头和林冲的语言能够充分表现他们的教养和人物的特点。“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能如此轻信他人呢?’”洪教头还没有弄清楚林冲的真实身份就大发议论,把林冲当做一个一般的犯人、骗吃骗喝的武师,是何等的鲁莽、自以为是。“林冲连说:‘不敢,不敢’。”林冲一连说了两个“不敢”,最能表现林冲谦卑忍让的个性特点。为什么呢?其一,林冲作为一个犯人,处处小心谨慎。其二,林冲听到庄客叫他教头,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师傅,谦卑忍让之心更深一层。其三,也是最重要的,还是人物的性格使然。林冲并不是真的不敢,他只不过不想惹是生非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二、语言描写有内在的逻辑语言描写要为刻画人物而服务,但是语言描写更要随着事情的发展而有自己内在的逻辑。本文的第三段就是典型的代表。“洪教头向柴进问道:‘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柴进说:‘这位林武师非比他人,乃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柴进说:‘哦,你可别小瞧了他。’洪教头跳起来说:‘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林冲连说:“‘不敢,不敢’。”上面的这三段文字可以简单概括成“三说”。当柴进厚待林冲时,洪教头问何故厚待一个犯人,此为第一说;当柴进说此人非比他人,乃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时,洪教头冷笑两声称林冲是骗吃骗喝的武师,此为第二说;当柴进让他不要小瞧林冲时,洪教头跳起来又说不信,要和林冲比武,此为第三说。这“三说”有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当然有。这个逻辑就是事情的发展。柴进厚待林冲之时,洪教头并不知林冲何许人也,认为柴进不该厚待一个犯人,那个时候他的情绪还是很平静的。但是当柴进说林冲非比他人之后,他不仅没有改变自己一开始的看法,反而阴阳怪气,对林冲冷嘲热讽,攻击性的情绪已经开始发酵。最后当柴进对他说不要小瞧林冲之后,他终于爆发了,“我偏不信”中的一个“偏”,把一个偏执、自以为是的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这“三说”,从一般的疑问到讥讽到最后暴跳如雷,洪教头的情绪变化是由事情的发展决定的,这件事情就是洪教头对柴进厚待林冲不满。三、语言描写与人物的其他描写相统一“只见来人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一副粗鲁、世俗的形象,与一个不学无术、骗吃骗喝的人物相符,这是人物的外貌描写。又如“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洪教头全不理睬”一个不理睬既是动作又是神态,把一个自以为是、自高自大的人给表现了出来。再如“洪教头跳起来说”,“跳”这个动作表现了洪教头怒火中烧、暴跳如雷。“林冲寻思,庄客称他为教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