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油16与17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1、高血脂是一种常见疾病,发病率也在逐年攀升,高血脂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良引起的,平时生活中比较喜欢吃高热高脂的人更容易患上这种疾病,

2、甘油三脂达到17.4的时候就已经非常高了,已经是典型的症状高血脂,病人一定要重视治疗,还有做好饮食调理。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在体检时有的人就会被查出高血脂来,高血脂的危害性不是很严重,

3、不过医生也会劝诫病人少吃肉类食品,避免油脂过高的食物,高血脂没有太好的治疗方法,主要就是控制饮食,平时还要注意适当锻炼身体,可以消耗掉体内多余的血脂。甘油三酯指标如果是17.4的话,说明患者有明显的高血脂症,而且已经比较严重。正常人的甘油三酯不会超过2,达到17.4的话,

4、说明病人在很早之前就患有高血脂疾病,只不过没有注意治疗,也没有做好饮食调理,这才导致高血脂病症加重,今后必须要注意治疗了。血脂过高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险,虽然高血脂不会表现出明显病症,但是它容易引发并发症,当血脂浓度达到20左右的时候就很容易引发血管堵塞,造成冠心病、脑梗塞这类疾病,

5、所以对于高血脂人们还是要有所重视的,生活中尽量做到健康饮食,可以有效避免得病。现在不少人都喜欢吃高脂高热的食物,其实这就很容易导致血脂升高,对于本身就有高血脂的病人来说,这类食品要避免使用,高血脂的人在平时生活中还不能吃糖,过多的糖类食品进入人体就会变转变成脂肪,容易加重高血脂,高血脂病人应该多吃一些洋葱、木耳这种高纤维的食品。甘油三酯达到17.4的话,已经可以初步判断病人得了高血脂,而且属于比较严重的程度,

6、高血脂是一种常见的当代疾病,也被称为富贵病,它是因为饮食太过油腻导致的,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其实人们生活中只要能够注意荤素搭配,就能有效的避免这种疾病,更不会让它影响健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4
工业甘油的成分也是丙三醇,但还有氨等杂质,不可直接用于皮肤;医用甘油比较纯净,但是价格也相对较高,不适合工业用,所以是不能互用的。
丙三醇是无色味甜澄明黏稠液体。无臭。有暖甜味。俗称甘油,能从空气中吸收潮气,也能吸收硫化氢、氰化氢和二氧化硫。难溶于苯、氯仿、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石油醚和油类。相对密度1.26362。熔点17.8℃。沸点290.0℃(分解)。折光率1.4746。闪点(开杯)176℃。急性毒性:LD50:31500 mg/kg(大鼠经口)。 丙三醇是甘油三酯分子的骨架成分。当人体摄入食用脂肪时,其中的甘油三酯经过体内代谢分解,形成甘油并储存在脂肪细胞中。因此,甘油三酯代谢的最终产物便是甘油和脂肪酸。可用作溶剂,润滑剂,药剂和甜味剂。
第2个回答  2020-10-24
丙三醇,化学式为C3H8O3,有机化合物。国家标准称为甘油,无色、无臭、味甜,外观呈澄明黏稠液态,是一种有机物。

丙三醇,能从空气中吸收潮气,也能吸收硫化氢、氰化氢和二氧化硫。难溶于苯、氯仿、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石油醚和油类。 丙三醇是甘油三酯分子的骨架成分。相对密度1.26362。熔点17.8℃。沸点290.0℃(分解)。折光率1.4746。闪点(开杯)176℃。急性毒性:LD50:31500 mg/kg(大鼠经口)。[1]

中文名
丙三醇
外文名
GLYCEROL,GLYCERINE
别名
1,2,3-丙三醇,甘油
化学式
C3H8O3
分子量
92.09
快速
导航
编号系统

物性数据

毒理学数据

生态学数据

分子结构数据

计算化学数据

性质与稳定性

贮存方法

安全信息

生产方法

用途

中国药典

衍生物

注意事项

安全风险

国家标准
发现历史
甘油,1779年由斯柴尔(Scheel)首先发现,1823年人们认识到油脂成分中含有Chevreul,希腊语为甘甜的意思,因此命名为甘油(Glycerine)。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其为制造火药的原料,则产量大增。
编号系统
MDL号:MFCD00004722
EINECS号:200-289-5
RTECS号:MA8050000
BRN号:635685[2]
物性数据
1. 性状:无色无臭的黏稠状液体,有甜味。
2. 沸点(ºC,101.3kPa):290,182(2666pa)
3. 熔点(ºC,流动点):20
4. 相对密度(g/mL,15/15ºC):1.26526
5. 相对密度(g/mL,20/20ºC):1.2613
6. 相对密度(g/mL,25/25ºC):1.26170
7. 相对蒸汽密度(g/mL,空气=1):3.1
8. 折射率(15ºC):1.47547
9. 折射率(n20ºC):1.4746
10. 折射率(n25ºC):1.4730
11. 黏度(mPa·s,20ºC):1500
12. 黏度(mPa·s,25ºC):800
13. 黏度(mPa·s,30ºC):600
14. 黏度(mPa·s,50ºC):150
15. 闪点(ºC,闭口):177
16. 燃点(ºC):523(Pt上);429(玻璃上)
17. 蒸发热(KJ/mol,55ºC):88.17
18. 蒸发热(KJ/mol,b.p.):61.09
19. 生成热(KJ/mol,15ºC,液体):669.05
20. 燃烧热(KJ/mol,25ºC,液体):1656.42
21. 比热容(KJ/(kg·K),15ºC):2.46
22. 电导率(S/m,20ºC):1.0×10-8
23. 热导率(W/(m·K)):0.29
24. 蒸气压(kPa,125.5ºC):0.13
25. 体膨胀系数(K-1):0.000615
26. 溶解性:能吸收硫化氢、氢氰酸、二氧化硫。能与水、乙醇相混溶,1份该品能溶于11份乙酸乙酯、约500份乙醚,不溶于苯、二硫化碳、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石油醚、氯仿、油类。易被脱水,失水生成双甘油和聚甘油等。氧化生成甘油醛和甘油酸等。在0℃下凝固,形成有闪光的斜方结晶。在温度150℃左右时,会发生聚合。与无水醋酸酐、高锰酸钾、强酸、腐蚀剂、脂肪胺、异氰酸酯类、氧化剂不能配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