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徽是谁在什么时候设计出来的?

如题!

国徽是由清华大学营建系和中央美术学院分别组织人力对国徽方案进行设计竞赛,在1949年8月政务院讨论时,高修改设计塑造的国徽模型被审议通过,1950年9月20日毛泽东主席命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谷穗(国旗和天安门象征国家,齿轮象征工人阶级,谷穗象征农民阶级),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

1950年6月18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及对该图案的说明。同年9月20日,毛泽东主席命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扩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一切组织和公民,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徽。

第四条 下列机构应当悬挂国徽:

(一)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二)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

(三)中央军事委员会;

(四)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

(五)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

(六)外交部;

(七)国家驻外使馆、领馆和其他外交代表机构。

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可以悬挂国徽,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规定。国徽应当悬挂在机关正门上方正中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徽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军事专家解读:国旗国徽诞生的故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2-08
  1949年7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委员会向全国公布征求国旗、国徽及国歌词谱的方案。由于种种原因,均未采用。因此,在1949年9月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没有公布国徽方案。1950年初,受党中央的委托,清华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分别成立了国徽设计小组。两组同志在查阅国内外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了自己的方案。

  当年,清华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都收到了政协的邀请,清华大学由梁思成、林徽因领导设计,中央美术学院以张仃为领导设计,展开设计竞赛。
当两个竞赛组将几套方案提交后,专家们最终决定国徽的主图案必须是天安门进行再设计。
听到这个消息后梁思成就哈哈大笑说:这次设计国徽的优胜者非我们莫属了!
为什么梁思成这么有自信呢,这是因为天安门尺寸大小的数据在全国只有清华大学有,而国徽上的天安门大小是必须按比例来设计的,而不是美术设计。
  1950年6月20日晚,周总理亲自主持全国政协国徽审查组会议,最后一次讨论国徽方案。大家通过反复比较、讨论,最后决定采用清华大学设计的方案。1950年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签发了向全国颁布国徽的命令。从此,国徽就诞生了。
第2个回答  2006-11-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庄严、挺拔、凝重、壮丽。高高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悬挂在共和国每一处庄重严肃的场所,悬挂在全世界每一块有五星红旗飘扬的土地上。他是无声的乐章,看见他,你耳边就回响起《义勇军进行曲》慷慨激昂的旋律;他是无字的丰碑,铭刻着中华民族远至五千年来的文明,近至五四以来的革命风雷。他用世界各民族都能读懂的语言,宣告着共和国政权的性质,宣告着新中国各阶层人民的主人翁地位。
是谁,
构思、设计、缔造了这庄严壮丽、凝聚了高度智慧与艺术的共和国之徽?

钟灵:国徽的总设计师是周恩来总理

曾经参与国徽设计的钟灵说,周恩来总理是国徽的总设计师。

新中国成立初期,钟灵在中南海里担任会场布置科科长。他当时的工作,是布置美化会场之类。开国大典,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的横幅:“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就是他写的;那两条标语:“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也是他写的。这两条标语后来又改写过两次。一次是把后一条改成“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再一次是将繁体字改写成简化字,直到现在。钟灵写标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抗战时期,那条写在延安城墙上、由于“工”字一竖拐了两个弯、“人”字加了三撇而受到毛主席批评的标语,就是钟灵写的。全国政协的会徽,是他和张仃两人设计的。

1949年7月,《人民日报》刊登启事,向全国人民征集国旗、国徽、国歌方案。其中提出对国徽图案的设计要求:要有中国特征、政权特征以及庄严富丽的形式。短短三十多天,国旗方案来稿收到2992个,而国徽方案只有一百余个。这一百余件来稿中,有的只是一种设想,没有画出设计图来;有的只是一幅草图。钟灵和张仃也在政协会徽的基础上,设计了几幅彩色的国徽方案。周总理认为比征集来的强,便批示给审查小组。

据有关报道,1949年9月23日,新政协全体代表分为11个小组,讨论国旗、国歌、国徽方案。11个组的意见、看法很不一致。25日,毛泽东、周恩来在丰泽园召开协商国旗、国歌等问题的会议,郭沫若等18人出席。会上毛泽东讲了几个问题,对国歌、国旗的方案取得了一致的意见;对于国徽,大家发言中对所有的来稿都不满意。毛主席最后说,国徽是否可慢一点决定,工作小组继续设计,等将来交给政府去决定。

据钟灵同志说,后来周总理指示:扩大范围,多找些专家来参与国徽的设计工作,集思广益。于是,张正宇、张光宇、周令钊以及清华大学营建系的梁思成、林徽因等都被吸收进来。这就形成了城里、城外两个设计小组,城里即张仃、钟灵、周令钊等人,城外即以梁思成、林徽因夫妇领导的清华大学营建系的老师们。这两个组,一个是由美术家组成的,一个是由建筑师组成的。风格、思路、审美情趣、对艺术的价值取向都完全不同,设计思想自然也大相径庭。张仃、周令钊设计出来的国徽方案,以天安门为中心,有五星、齿轮、麦穗等,色彩鲜艳。清华大学林徽因和莫宗江设计的方案,则以瑗——大孔玉璧为主体,中央是一颗大五角星,图案中还有国名、五星、齿轮、嘉禾等。颜色由金、玉、红三色组成。

据清华大学朱畅中说,这个方案完成的时间是1949年10月23日。这些方案交上去以后,过了半年才拿出来讨论。

据几个方面的同志说,这两个组当时的争论是很激烈的。梁思成批评美术家们设计的方案像“鞋袜商标”,而且他反对将天安门放进国徽里,认为天安门是封建统治的象征,新中国的国徽不应使用。

然而对林徽因等人的方案,也有批评,说是“自由主义”的象征。

美术家们坚持把天安门放进去,因为那是五四运动发生地,是新中国宣告成立的地方。 据钟灵同志说,两个组的“官司”打到了周总理那里,关于国徽中是否应有天安门,最后是毛泽东主席做的“裁决”:天安门不应视为封建统治的象征,而应视为革命的象征、民主的象征放进国徽的图案中。张仃等人的创意得到了肯定。
第3个回答  2019-08-22
国徽的设计和完成,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人民意志的体现。它凝结着许许多多设计者的心血;饱含着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爱戴,对社会主义的向往,对新中国的深情。每一个参加国徽设计的人,都将在中国人民的美好记忆中永存。
1950年9月20日正式颁布的国徽图案,完全体现了全国人民的心声和愿望。把已经由全国政协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平面国徽图案雕塑成立体模型,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这个平面的国徽图案,是在全国政协筹委会公开征求的数百幅图案的基础上,经各方人士协商,又经过清华大学及中央美术学院两个国徽设计组专家学者的设计比赛。
最后,清华大学的设计组(包括了梁思成、张仃、张光宇等当时在国内外有巨大影响的设计师以及贺嗣昌等工艺美术设计的新秀)的设计方案才获得全国政协审查组的通过。这一凝结无数人心血的平面图案,要由高庄雕塑为国徽立体模型,这当然是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
第4个回答  2006-11-10
1949年7月《人民日报》发出了新政协筹备会向全国征求国徽、国徽、国歌词谱的启事。启事中明确提出了对国徽设计的要求:1、要有中国特征2、要有政权特征3、形式要庄严富丽。
由清华大学与中央美术大学分别设计。最终选择了由梁思成任组长及其夫人林徽因、画家李宗津、中国建筑学家草宗江、朱畅中、汪国瑜、胡允敬、张昌龄、罗哲文设计。
1950年6月23全国政协通过此方案。1950年6月28中央人民政府通过此方案。同年9月20毛主席向全国颁布公布命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