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尺男儿是多少厘米

如题所述

从古至今,尺寸的换算每个朝代都有一定的差别,具体的换算如下:

度制时代单位换算公制换算(厘米cm)

一:商1尺=10寸,1寸=10分

1尺=15.8,1寸=1.58

二:战国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

1丈=231,1尺=23.1,1寸=2.31,1分=0.231

三:秦1引=10丈,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

1引=2310,1丈=231,1尺=23.1,1寸=2.31,1分=0.231

四:汉1引=10丈,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引=2310,1丈=231,1尺=23.1,1寸=2.31,1分=0.231

五:三国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

1丈=242,1尺=24.2,1寸=2.42,1分=0.242

六:西晋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

1丈=242,1尺=24.2,1寸=2.42,1分=0.242

七:东晋及十六国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

1丈=245,1尺=24.5,1寸=2.45,1分=0.245

八:南朝与北朝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

南朝:

1丈=245,1尺=24.5,1寸=2.45,1分=0.245

北朝:

1丈=296,1尺=29.6,1寸=2.96,1分=0.296

九:隋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

1丈=296,1尺=29.6,1寸=2.96,1分=0.296

十:唐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

小尺:1丈=300,1尺=30,1寸=3,1分=0.3

大尺:1丈=360,1尺=36,1寸=3.6,1分=0.36

十一:宋元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

1丈=312,1尺=31.2,1寸=3.12,1分=0.312

十二:明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

裁衣尺:1尺=34,1寸=3.4

量地尺:1尺=32.7,1寸=3.27

营造尺:1尺=32,1寸=3.2

十三:清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

裁衣尺:1丈=355,1尺=35.5,1寸=3.55

量地尺:1丈=345,1尺=34.5,1寸=3.45

营造尺:1丈=320,1尺=32,1寸=3.2

拓展资料:

随后,历朝历代的“尺”的长度基本上都保持着不断增加的趋势,例如周朝和秦朝是23.1厘米,汉代21.35到23.75厘米,三国24.2厘米,南朝25.8厘米,北魏30.9厘米,隋朝29.6厘米,唐朝30.7厘米,宋元时期31.68厘米,明清时期木工与裁缝的尺是不同的,木工为31.1厘米,裁尺明朝是34.1厘米,清朝是35厘米。

从这些数据来看,30厘米左右以及更高的数据定然不会用到“七尺”,也就是说,这个词的起源很可能是在周朝至南朝期间,事实上,这个词第一次出现正是在战国时期的《荀子》中,那时候的七尺大约就是1.6米多一点,说实话,这个身高放在现代,如果是女子尚可,作为男子有些偏矮了,但在战国时期,这个身高应该就是男子普遍的身高尺寸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18

按照现今的测量身高来计算,七尺男儿的身高应该是1.7米左右。

“尺”是古今都有的,但是长度却不一样。根据史料记载,“七尺男儿”的说法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

从战国到秦汉,一尺的长度是23.1厘米左右,七尺就是161.7厘米左右,从三国到西晋,尺略有增长,达到了24.2厘米左右,七尺就是169.4厘米左右。

但实际上“七尺”并非是指身高。而是指衣带下垂的长度。孩童为三尺,成人为七尺。七尺之躯代指成年人。《滕王阁序》中,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则表示自己是孩童。

扩展资料:

七尺含义

古代指二十岁。《周礼·地官·乡大夫》:“国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征之。” 贾公彦 疏:“七尺谓年二十知者,案《韩诗外传》‘二十行役’,与此国中七尺同,则知七尺谓年二十。”

指身躯。人身长约当古尺七尺,故称。 南朝 梁 沉约 《齐太尉王俭碑铭》:“倾方寸以奉国,忘七尺以事君。” 唐 李颀 《古意》诗:“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清·田兰芳《哀袁信菴(袁可立孙)》:“七尺桐棺停啸史,一杯黄土瘗昂之。” 清 孙枝蔚 《黄河舟中》诗:“七尺虽无用,临深亦可惊。” 阿英 《袁中郎做官》:“不肖虽愚,岂以七尺易一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七尺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七尺男儿高是170厘米。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
    秦时,一尺约23.1cm ;
    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 ;
    三国,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约25.8cm ;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
    宋元时,一尺合今31.68cm ;
    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

    资料2:古代“尺”有多长

    尺是古今都有的,但内含的量(实际长度)却不一样。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文中曰:“邹忌修八尺有余。”如果按今天的尺来计算,邹忌的身长是2.66米还多,这显然太高了。

    很显然,古代的尺要短于今天的尺。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大约是20厘米,所以周代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19.91厘米。以后,尺大致都要加长一点,到战国时,一尺大致相当于现在的23厘米左右,但是当时各国也不完全一致,如出土的战国楚尺长22.7厘米。前边提到的邹忌是战国时齐国人,按一尺为23厘米算,他的身高在1.84米以上,这即使在今天,也算高个子了。又《陈情表》中有“内无应门五尺之僮”,作者李密是西晋时人,当时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24厘米,这样“五尺之僮”也就是身高1.2米的小僮。“五尺”也可沿用前代的说法,而并不是严格按晋尺的,那么,就要在1.2米的基础上再缩短一点,也就是1.1米左右。

    与尺比较接近的是咫。咫是妇女手伸展后从拇指到中指的距离,因而稍短于尺。后来咫尺连用,表示距离短,如“近在咫尺”。

    除此之外,先秦的长度单位还有丈(十尺),寻(八尺),常(二寻),此外还有仞。仞是人伸开双臂的长度,如《愚公移山》中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后来,又产生了寸以下的长度单位,它们是:分(十分之一寸),厘(十分之一分),毫(十分之一厘),秒(宋以后又叫“丝”,十分之一毫),忽(十分之一秒),微(十分之一忽)。今“丝”与“毫”连用,来源于此。

    还有“忽”与“微”连用的,也喻指极细微,如《伶官传序》:“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秦统一了度衡,所以我觉得这个七尺应该以秦汉时期的长度为基准,折算到现在,也就是160-175cm左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01

7尺=2.3333333米(m)=233.3333cm,所以七尺男儿是有233厘米的,不同朝代的尺与现代的单位的换算也不尽相同。

拓展资料

远古时代“布指知寸,布手知尺”。尺,是一种长度单位,中国叫“市尺”(现代三尺等于一米)。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

周代,一尺合今19.91cm ;

秦时,一尺约23.1cm ;

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 ;

三国,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约25.8cm ;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

宋元时,一尺合今27.68cm ;

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七尺网页链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02-18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