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中的指标评价体系是什么,如何建立指标评价体系

如题所述

一、统计学中的指标评价体系:包含教学目标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统计学实践教学评价的原则和理论依据的基础上遴选了若干统计学实践教学评价指标,构建了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二、如何建立指标评价体系

(一)评价指标的选取
1、实践教学目标评价方面,主要选取“目标是否明确”“师生是否认同”和“领导是否重视”等指标。
2、实践教学输入评价方面,主要选取“教学仪器设备”“教学场地场所”“实习基地”“指导老师专业技能”“校企合作”等指标。
3、实践教学过程评价方面,主要选取“教学制度规范”“教学计划方案” 

4、“实践教学方式方法”“教学内容的专业导向性”“实践教学课时占比”“实践教学开出率”“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等。

5、实践教学结果评价方面,主要选取“实践(实验)报告”“学生习得技能自评”“教师授课效果评价”“用人单位评价”等指标。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遴选的主要指标,构建统计学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如图所示。

三、统计学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作用

它是统计学实践教学评价的基础,对于提高指导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效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统计学实践教学的内容会随着学生培养目标和社会发展需要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化,因此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及时进行更新和调整,以保证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四、统计学实践教学评价的原则和评价依据 

(一)评价原则 

1、目标性 

实践教学的评价必须要紧紧围绕该类学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同时必须要符合经济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因此,构建统计学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必须以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依据。 

2、完整性 

统计学实践教学包含多个环节,教学效果受很多因素共同影响,实践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应该能够较为全面和完整地考察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在指标体系设计中,各二级指标之间应该相互独立、互不影响,而所有二级指标的集合又必须是一个有机整体,从不同侧面反映一级指标的内容。而各个一级指标的集合用来反映统计学实践教学评价的整体水平。 

3、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由于定量评价更容易客观公正地进行操作,统计学的实践教学评价应当尽可能采用定量评价。对于只能采用定性评价的情形,最好使用有序分类的方法。 

4、专业导向性

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实践教学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比如,会计专业学生要能够在会计专业领域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收集整理分析,从而解决本专业的相关问题。因此统计学的实践教学评价也要具有专业导向性,在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要设置专业导向相关指标。 

(二)评价的依据 

CIPP 教学质量评价模式起源于上世纪60 年代,其创始人是斯塔弗尔比 姆,时隔半个世纪,该方法同样适用于统计学的实践教学评价。CIPP 评价模式由四部分构成,我们把该模式运用到统计学实践教学评价当中,则可以理解。 

1、实践教学目标评价主要是对统计学实践教学的目标和理念进行评价。考察统计学实践教学目 标是否符合经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教师和学生对培养目标是否认同,相关领导对统计学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及其评价工作是否重视等。 

2、实践教学输入评价主要是对高校的教学资源进行评价,考察学校用于统计学实践教学的资源 是否充足。比如,是否购买了专门的实践教学软件,教学仪器设备从数量和质 量上是否都能够满足教学需求,实践场地、场所,实习基地是否为实践教学提 供了强有力的后台支撑等。 3、实践教学过程评价 实践教学的过程评价是对统计学实践教学的整个流程进行评价。

过程评价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对教案、教学计划、教学日历和教学制度等的评价, 二是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手段等的评价。 

4、实践教学结果评价主要从学生自身和满足社会需求两个方面评价。

一是看统计学的实践教学是否能满足非统计学专业学生运用统计方法研究和解决本专业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的相关问题。

二是看统计实践教学是否满足学生今后工作生涯中的统计数据分析需求,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7-17
评价指标体系是指由表征评价对象各方面特性及其相互联系的多个指标,所构成的具有内在结构的有机整体。
(1)系统性原则。各指标之问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它们不但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生态、经济、社会子系统的主要特征和状态,而且还要反映生态一经济一社会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每一个子系统由一组指标构成,各指标之间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统一体。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层次性,自上而下,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评价体系。
(2)典型性原则。务必确保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典型代表性,尽可能准确反映出特定区域——高西沟的环境、经济、社会变化的综合特征,即使在减少指标数量的情况下,也要便于数据计算和提高结果的可靠性。另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权重在各指标问的分配及评价标准的划分都应该与高西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
(3)动态性原则。生态一经济一社会效益的互动发展需要通过一定时间尺度的指标才能反映出来。因此,指标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动态的变西北典型区生态脱贫途径研究化特点,应该收集若干年度的变化数值。
(4)简明科学性原则。各指标体系的设计及评价指标的选择必须以科学性为原则,能客观真实地反映高西沟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状况,能客观全面反映出各指标之间的真实关系。各评价指标应该具有典型代表性,不能过多过细,使指标过于繁琐,相互重叠,指标又不能过少过简,避免指标信息遗漏,出现错误、不真实现象,并且数据易获且计算方法简明易懂。
(5)可比、可操作、可量化原则。指标选择上,特别注意在总体范围内的一致性,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为区域政策制定和科学管理服务的,指标选取的计算量度和计算方法必须一致统一,各指标尽量简单明了、微观性强、便于收集,各指标应该要具有很强的现实可操作性和可比性。而且,选择指标时也要考虑能否进行定量处理,以便于进行数学计算和分析。
(6)综合性原则。生态一经济一社会的互动“双赢”是生态经济建设的最终目标,也是综合评价的重点。在相应的评价层次上,全面考虑影响环境、经济、社会系统的诸多因素,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