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岩化作用对铁矿的影响

如题所述

在区内变质岩普遍遭受混合岩化作用的过程中,含矿岩层—磁铁石英岩也受到了影响,混合岩化作用对铁矿的影响既有不利的方面又有有利的方面。在一些岩石露头较好或露天矿山生产采面,如迁安棒槌山、磨盘山矿区,经常见到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厚度不大(数十厘米至2m)的长英质或花岗质脉体或伟晶岩脉沿构造裂隙穿插贯入磁铁石英岩中,占据了一定的空间位置,或使矿体的产状及形态会发生一些改变,破坏了矿体空间分布的连续性,或使矿体的矿石贫化。

混合岩化作用强烈地段,矿石颗粒较粗,而较弱地段矿石颗粒较细。这显然说明混合岩化作用可促使矿石重结晶颗粒加粗,如滦县矿带的司家营和马城,两矿区相邻,但由于司家营混合岩化作用较弱,矿石颗粒较细,一般为0.03~0.15mm,而马城处在混合岩化中心地带,受到强烈混合岩化作用,矿石颗粒普遍加粗,多为0.05~0.3mm。另外,在各矿区经常可见到有些混合脉体和磁铁石英岩相交接时,在紧靠混合脉体的磁铁矿粒度显著变粗。在混合岩化作用强地段,不仅使矿石颗粒变粗,而且还可使矿石构造形态发生改变,即矿石构造由条带状变成片麻状,例如遵化石人沟、迁安宫店子、宽城豆子沟等矿区。这样矿石结构构造的改变对选矿效果无疑是有利的。

混合岩化作用也使冀东地区形成了少量的富铁矿。勘探成果证明:富铁矿大多产于厚大的贫铁矿层中,混合岩化热液产生“去硅富铁”过程,从而贫铁矿石转化形成了富铁矿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