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

(不含字音)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梳理
  单元
  知识点 课题 知识点情况 备注
  第一单元 1.重点词语积累。
  2.文学常识积累。
  3. 探究文中的思想感情,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育,进而了解社会人生。
  4.掌握叙事抒情的写作特点,体悟人生奋斗和读书的意义
  6.品位含义丰富的语句把握作者的情感 1.藤野先生 第一课时:
  1.字词:
  烂漫.绯红驿站不逊匿名瞥见畸形杳无消息
  2.作者简介
  鲁迅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3.文章体裁:
  回忆性散文。
  3.文章思想内容:
  文章记述了作者在仙台学医时候的生活,赞扬了藤野先生的正直、无私、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书法了作者对他的怀念。
  4.文章结构:
  全文38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写在东京的所见所感
  第二部分4-45,写与先生的相识、相处、相离。
  第三部分36-38,写离开仙台后怀念先生的感情和行动。
  第二课时.
  1.文章线索:
  ①明线:以我和藤野先生交往为线索,围绕藤野先生崇高品质组织材料。
  ②暗线:作者感情变化为线索,写自己弃医从文,很多事情是围绕内在线索组织材料。
  因此文章虽然长,却脉络分明,材料虽多,却井然有序。
  2.人物形象:
  ①人物性格特征:藤野先生治学严谨、认真负责、正直、没有民族偏见
  ②塑造人物方法:
  选择典型事例。为了突出藤野先生的品质,文章具体写了四件事:修改讲义,改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和了解中国女人裹脚情形。
  白描手法:如藤野先生外貌、语调、衣饰等写出了他治学严谨、生活朴素的学者形象。载入对请过留学生辫子的描写,揭示了他们庸俗腐朽的思想,表达作者厌恶之情。
  3.语言特点:
  朴素含蓄,精炼深刻。
  如:①东京也无非时这样
  ②中国时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时低能儿
  ③在那时那地,我的思想却变了
  2.我的母亲 第一课时:
  1.字词:
  责罚、管束、广漠、宽恕、质问、轻薄、仁慈、文绉绉
  2.文学常识:
  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学者。著作:《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文存》《白话文学史》《戴东原的哲学》等。
  3.文章内容:
  首先继续了儿时的性格特点和给自己留下的深刻往事,主体部分记叙了母亲的几个事件:1.母亲对我的管教2.母亲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3.母亲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的人格侮辱;最后写母亲对自己的影响。
  4.作品情感:
  对母亲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第二课时:
  1.人物形象:
  ①人物形象特征:为人克己谦让,宽容善待,和睦仁慈,教子严格。
  ②塑造人物的方法:选择典型事例;
  2.情感抒发方法:
  ①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与自然流畅的结构与作者真挚的情感相辅相成;
  ②用童年视角回忆往事。
  3.语言特点:
  朴质、真切,不加修饰。
  3.我的第一本书 第一课时:
  1.字词: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温厚
  2.文学常识:
  牛汉,原名史成汉,现代著名诗人.七月诗派重要成员。主要作品有《华南虎》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5-08
同样
第2个回答  2010-05-08
<<与朱元思书>>练习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一、文学常识填空
《与朱元思书》的作者 ,是 代文学家。字 ,吴兴故章人。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 。
二、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2)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3)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三、解释加点的词语
从流飘荡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互相轩邈 负势竞上 蝉则千转不穷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横柯上蔽
四、翻译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五、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4、请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

5.“鸢飞戾无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个句子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你如何评价作者的这种思想?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金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胜人持汤沃灌,以食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暗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表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难若此。
1.本文的作者是 ,号潜溪,他是 主要的开国文臣,文学家。本文在体裁上是一篇
2.给加点的字注音
既加冠 ( ) 叱咄 ( ) 嗜学( ) 硕师( ) 媵人( ) 烨然( )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录毕,走送之 ⑵俟其欣悦
⑶媵人持汤沃灌 ⑷色愈恭,礼愈至
⑸同舍生皆被绮绣 ⑹腰白玉之环
4.翻译下面的句子。
俯身倾耳以请。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5.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谈自己刻苦学习经历的?

6写自己的求学经历,为什么还要写同舍生的豪华衣着?

7.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