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医学上诞生了哪些重大科技成果?

如题所述

1、脊髓灰质炎系列疫苗的研制及应用:让脊灰与中国儿童绝缘

2000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区域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委员会宣布中国为无脊灰状态。这是继全球消灭天花之后,世界公共卫生史上又一伟大业绩。

由于我国政府的大力推广及免疫规划策略的实施,自1994年10月以来,全国未有由本土野毒株引起的病例报告,曾被医学界称为“威胁儿童生命和健康的最大杀手”的小儿麻痹得到有效控制。

2、全国控制和基本消灭麻风病:向恐惧和绝望宣战

麻风病,一个曾经让人谈之色变、闻风丧胆的重大传染病,如今已难觅踪迹。1957年,为防治在我国多地大面积流行的麻风病,中国医学科学院成立了皮肤病研究所,根据我国麻风病流行情况,与国家的发展战略密切结合。

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提出了符合我国麻风病流行情况的防治策略、技术和措施,并取得显著成果。

3、根治绒毛膜上皮癌化学疗法的创建与推广:从死亡率90%到治愈率90%的颠覆性突破

北京协和医院向阳教授带领团队对绒癌耐药机制、耐药标志物筛查和耐药逆转等开展了深入研究,并对耐药与危重病例的治疗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使耐药及危重绒癌病人的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完全缓解率达70%以上,治疗效果达国际领先水平。

4、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

屠呦呦团队与中国其他机构合作,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

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

5、难治性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救治体系

冠心病、瓣膜性心脏病和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为代表的心血管疾病是我国的第一大病,也是第一致死病因。近60年来,随着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创建和发展,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救治水平和防治体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阜外医院几代人对建立心血管疾病救治体系进行了大量开创性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 中国科技网-中国医学科学院建院60周年 十大科技成就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屠呦呦获诺贝尔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28

48小时内研发出H7N9禽流感病毒快速检测试剂,72小时内下发全国;控制寨卡等传染病输入;援助非洲阻击埃博拉疫情……近年来,国际重大传染病防控行动中频频显现中国力量。

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教司今天举行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成果新闻发布会,专题介绍中国流感防控科技创新能力进展。

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副主任杨哲表示,传染病防治专项实施10年来,产生了一大批重大标志性成果,中国已构建起全球最大的突发急性传染病预警、监测、实验研究体系。

48小时研发试剂,72小时下发全国

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技术副总师徐建国表示,中国流感防控科技创新能力国际领先。通过专项实施,中国建立了72小时内筛查鉴定152种已知病毒和147种已知病原细菌以及4至5小时内完成常见病原体现场检测等多种综合检测方法与体系,拥有了一批国际前沿水平的防控技术。

徐建国介绍说,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新型重配H7N9禽流感病毒能突破种属屏障导致人的感染和死亡。病原发现后两天内成功研发出H7N9禽流感病毒快速检测试剂,检测试剂研发成功之后72小时内下发到全国各级疾控中心和临床机构,使中国迅速具备了H7N9禽流感检测能力。

投入28亿元支持170项科研项目

徐建国表示,专项实施以来,国家在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方面重点部署,投入28亿元支持170项科研项目,大大提升了中国应对季节性流感及其他突发疫情的监测预警、诊断和治疗的科技创新能力,没有再出现类似2003年的非典疫情。同时,疫情防控的中国经验走出国门,在援助非洲阻击埃博拉疫情等国际重大传染病防控中取得了瞩目成就。

徐建国说,在专项支持下,突发急性传染病重症病例临床救治水平得以提升。以H7N9禽流感为例,病死率从最初的39.4%下降到5.5%。

抗流感药物年产可达8000万到1.2亿人份

军事医学研究院国家应急防控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钟武介绍说,在专项支持下,中国建立了年产可以达到8000万到1.2亿人份的抗流感药物国家储备生产线。“一旦发生大规模疫情,我们可以从容应对。”他说。

钟武介绍,3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疾病优先研究领域,8个全部是病毒类的疾病,特别是提出了X疾病——未知病毒。有两个课题获得重大专项持续稳定的支持,针对未知病毒研发广谱抗病毒药物。一旦发生突发未知病毒感染性的大规模传染病,国家有相应的药物品种技术和防控能力。

结束流感疫苗株依赖国外的历史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教司监察专员刘登峰说,中国建立并完善了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技术平台,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新发传染病病原学、病原体结构生物学等方面取得一批国际领先成果。

徐建国介绍说,2017年,中国首个H7N9病毒疫苗种子株成功研制,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流感疫苗株提供了科学依据,结束了中国流感疫苗株依赖国外提供的历史。中国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单一抗体通过5种不同的抗病毒机制发挥作用,为研制治疗乙型流感全新特效药和通用流感疫苗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徐建国说,近年来,新药专项还投入近亿元用于流感疫苗佐剂、四价流感疫苗、多价联合疫苗、H7N9相关疫苗及流感疫苗应急研发体系能力建设。目前已有新型流感疫苗成功上市,四价流感疫苗正在进行相关申报审批,有望于今年上市。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12-27

1、脊髓灰质炎系列疫苗的研制及应用:让脊灰与中国儿童绝缘

2000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区域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委员会宣布中国为无脊灰状态。这是继全球消灭天花之后,世界公共卫生史上又一伟大业绩。

由于我国政府的大力推广及免疫规划策略的实施,自1994年10月以来,全国未有由本土野毒株引起的病例报告,曾被医学界称为“威胁儿童生命和健康的最大杀手”的小儿麻痹得到有效控制。

2、全国控制和基本消灭麻风病:向恐惧和绝望宣战

麻风病,一个曾经让人谈之色变、闻风丧胆的重大传染病,如今已难觅踪迹。1957年,为防治在我国多地大面积流行的麻风病,中国医学科学院成立了皮肤病研究所,根据我国麻风病流行情况,与国家的发展战略密切结合。

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提出了符合我国麻风病流行情况的防治策略、技术和措施,并取得显著成果。

3、根治绒毛膜上皮癌化学疗法的创建与推广:从死亡率90%到治愈率90%的颠覆性突破

北京协和医院向阳教授带领团队对绒癌耐药机制、耐药标志物筛查和耐药逆转等开展了深入研究,并对耐药与危重病例的治疗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使耐药及危重绒癌病人的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完全缓解率达70%以上,治疗效果达国际领先水平。

/iknow-pic.cdn.bcebos.com/34fae6cd7b899e51d7d9f0b64ca7d933c8950d39"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34fae6cd7b899e51d7d9f0b64ca7d933c8950d39?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34fae6cd7b899e51d7d9f0b64ca7d933c8950d39"/>

4、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

屠呦呦团队与中国其他机构合作,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

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

5、难治性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救治体系

以冠心病、瓣膜性心脏病和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为代表的心血管疾病是我国的第一大病,也是第一致死病因。近60年来,随着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创建和发展,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救治水平和防治体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阜外医院几代人对建立心血管疾病救治体系进行了大量开创性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16-10/28/content_352741.htm?div=-1"target="_blank"title="中国科技网-中国医学科学院建院60周年十大科技成就">中国科技网-中国医学科学院建院60周年十大科技成就

参考资料来源:/world.people.com.cn/n/2015/1006/c1002-27665816.html"target="_blank"title="人民网-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屠呦呦获诺贝尔奖">人民网-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屠呦呦获诺贝尔奖

第3个回答  2019-12-23
在医学上诞生重大科技成果,那就是屠呦呦的青蒿素。
第4个回答  2020-11-06

中国医学领域再次逆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