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丽君的唱功放在现在是什么水平,相当于哪些女歌手?

如题所述

作为华语歌坛最伟大的歌者,邓丽君排名第一实至名归。

1. 音色:这个无需赘述,甜美、清澈,同时不失张力,会根据不同作品调节音色;

2. 气息:是人都是用鼻子呼吸,但当我们歌唱时,如果气息不够深稳,就总会不自主地借助于口腔进行喘气。她歌唱的呼吸方式不同于一般流行歌手依赖口腔吸气(换气声大),而是采用美声戏曲中讲究的鼻吸直入丹田,因此几乎没有换气声。

3. 咬字:“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邓丽君曾在舞台下对着镜子勤练咬字,在通俗歌曲的演唱中,她的歌唱最能体现传统歌唱艺术均所提倡的字正腔圆。中央音乐学院的副院长叶小纲教授曾指出:“邓丽君唱的是最纯正的国语,对中国音乐教学、音乐创作有很大影响。她的咬字时而靠前,时而居中,亲切自然,我在对美声专业的学生排练进行指导时,也会以她的艺术处理作为榜样,非常有效。”

4. 共鸣:除了说话般的主体歌唱方式外,她的共鸣在流行歌曲是相当讲究的,因此她的大部分作品音量虽控制得很小,但音质非常得棒,后辈台湾歌手蔡幸娟曾在凤凰卫视邓丽君十周年纪念节目中说过:“她(邓丽君)的声音必然是经过了科学有素的训练,无论什么音符她都不会唱虚。”。

早期她的风格受京剧、黄梅调等地方戏曲的影响,以口腔共鸣为主,音色有严凤英式的沙甜,声线宽亮;20世纪60年中期,尚未正式出道的邓丽君参加台湾正声唱歌培训班,初步学习过美声唱法,期间香港爵士乐之父徐永兆(徐日勤的父亲)第一个发现她有哮喘病,经其点拨,她很快完成了从美声唱法向流行唱法的转型,最终以第一名的身份结业。

中期和后期在中低音区会适度运用鼻腔共鸣,高音区依据不同作品调节共鸣方式,比如《在水一方》的高音区“我愿逆流而上”运用了面罩共鸣,声音集中清澈富有穿透力;后期的作品头腔共鸣更多,比如《不了情》中“冷落的秋千”一句。

台湾旅欧声乐家马任重教授也曾经指出:“邓丽君声乐功底扎实,高音澄澈透明,口咽部控制得非常出色。”

5. 高音:邓丽君最厉害的技术就在于“高音弱唱”,即能用与自然声区说话般的力度和音色去演唱C5至G5的高音,弱声一直以来都是声乐(无论哪种唱法)中最难掌握的技术。也正是因为邓丽君高音区的弱声技术已臻化境,她经常被听惯了强声轰炸的乐迷们误解为“没有高音”,这着实令人唏嘘。

6. 音域:音域虽非邓丽君的强项,但也绝非其短板。邓丽君的声音可以唱到三个八度。80年代至今,大家对她的普遍印象是音域不广,一个八度多一点,没有高音。事态最严重的时候,任何一家歌手的粉丝先甭管了不了解邓丽君,都上来说一句“我家歌手音域比邓丽君宽”。

事实上,邓丽君是华语乐坛最早能在E5、F5的第二换声区用真混声连续咬字的女歌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听听她18岁时演绎的《背新娘》,全曲50%的旋律均集中在E5和F5密集咬字,直到10多年后,苏芮才在《搭错车》的插曲里大幅运用E5。邓丽君也是华语乐坛最早能在一首歌中唱满16度(即两个八度再加一个大二度,近两个半八)混声音域的女歌手。她的《I've never been to me》全曲密集的D5弱混,结尾自然圆润地过渡至G5仍然保持与中低音统一的音色和不俗的连贯性。《真夏的果实》亦是十足的16度。邓丽君是华语乐坛难得同时拥有LowC和HiC的女声。

1984年起跟随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苏格兰歌剧院的老师系统学习声乐时,邓丽君用mp3录下了老师的LowC至HiC的练声片段,从此每次登台演出前都会从低音C(LowC)至高音C(HiC)反复练习三个八度的音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