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君主御驾亲征过?

如题所述

御驾亲征的帝王在历史上有许多。比如,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宋高祖赵匡胤,还有明成祖朱棣等君主。事实上,每个朝代的开国皇帝都是御驾亲征过的。毕竟,偌大的天下是要靠自己去争取,连上战场的勇气都没有,那别想人才会来投靠你,也别想着去坐天下,这种事情不现实。

历史上御驾亲征的帝王那么多,我就挑一个自己比较熟悉的皇帝来说一说。这位君王就是前文提到的唐太宗李世民了。其实,他也是我最为崇拜的帝王。李世民真正是一个马上皇帝,从跟随父亲李渊造反以来,就是带领秦王府的悍将四处征战,立下赫赫军功,得封天策上将,为大唐打下半壁江山。当然,上位的不光彩也成为他人生的一个污点。李世民发动东征高句丽也是基于此点,抹除污点和隋朝的影响力。当时,隋朝的影响力依旧存在于民间。

不过,前朝“三征高句丽”的失败给整个中原蒙上了阴影。隋王朝的灭亡有很大原因便是因为这三次失败的战争。所以,东征高句丽需要摸出心理上的阴霾,摆脱士气的问题。帝王的御驾亲征可以提高士气,解决得了上述问题。说起来,高句丽这个地方有两个帝王对其发动过战争,而且还是御驾亲征,一个是唐太宗,另外一个是隋炀帝。隋炀帝失败了,国家灭亡了。因而,唐军也是充分吸收隋军得失败进行征战的。但是,唐太宗终其一生也是没能看到高句丽亡国,直到唐高宗高句丽才纳入大唐的版图。这一场征战也是李世民的最后一次御驾亲征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10

  我印象中的御驾亲征的皇帝有三个,汉高祖刘邦、明英宗朱祁镇、明武宗周厚照。

  汉高祖刘邦在开国大肆杀开国功臣,像知名的韩信、英布等都被除掉,开国武将受到波动太大。在秦末、楚汉战争时期,北方的匈奴出现了一个伟大的领袖,冒顿单于。冒顿单于建立的匈奴帝国,实力在当时的汉朝之上。在汉高祖年间,进攻河套地区,刘邦衰30万大军去抵御匈奴。冒顿单于用计谋将刘邦和他的三十万大军,围困在白登山这一狭小的地段,眼看就要全军覆。陈平站了出来,陈平派人贿赂匈奴阏氏,另一方面提出了和亲政策。才让冒顿单于解除了对白登山的围困,但是给汉朝带来了将近百年的严重边患问题。

  

  明英宗的土木之变,相信很多人都是耳熟能详。明英宗这个人,一心想要振兴国家,后人总是将责任完全推给王震。但是执行谋划的却都是明英宗,他完全低估了瓦剌也先的战斗力。冒然挺近,导致他自己都做了瓦剌人的俘虏。虽然有于谦的捍卫京师,保住了大明江山。但是明英宗这一仗让整个大明强势不在。

  明武宗朱厚照的亲征,比起他的祖父要高明的多。目的也是不一样,明武宗受皇后、内阁首辅的政治制约,很难施展抱负。他为了摆脱控制就用了,御驾亲征这一手段。他的亲征虽然不是大规模战争,但是明武宗亲自上阵,还击毙了鞑靼小王子。成为了一段佳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10-10

仔细想一下,历史上御驾亲征的皇帝还是有不少的。除了一些开国皇帝像刘邦,李世民,赵匡胤等等,也有一些后世君王也御驾亲征过,一般来说大部分皇帝御驾亲征基本都没有什么好结果。

除了开国君主外,大部分皇帝基本都长在深宫,能不能上马都是个问题更别说指挥打仗了,所以说他们打输很正常,但是隋炀帝也算是打过仗的,当年灭陈之战算是他挂帅的,但是谁曾想到。隋炀帝倾全国之力,集结百万大军,远征高句丽竟然大败而归呢,结果烟尘四起国破家亡。宋太宗亲征辽国,败军辱国,狼狈南逃。明英宗想要成就如他祖父一样的威名,亲征蒙古,却落得北狩的下场。理论上皇帝亲征从将军到小兵都应该像是打了鸡血一样,毕竟最高领导在这,好好表现前途无量,所以应该士气倍增,战无不胜才对,结果却往往相反。

究其原因一是多数御驾亲征的皇帝根本不懂打仗,比如明英宗,听从一个太监蛊惑跑去远征蒙古,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数十万大军的后勤工作居然只有五天的时间准备。将军们一问三不知,作战目标是啥,进军路线为何,对手虚实如何,啥都不知道,就跑去打仗,不输就有鬼了。另一方面,将军不敢多说话,按理说这些军事专家应该及时纠正皇上的错误,但是他们都没有,因为不敢。你现在说一句对了未必有功,错了必死无疑,那还不如由着皇上的性子来。所以御驾亲征的皇帝,结果大多不会太好。

第3个回答  2018-01-28
御驾亲征的帝王,从古至今从来不缺,那么历史上,到底有多少帝王曾经御驾亲征过呢?

西汉:
汉高祖刘邦:他起自沛县布衣,提三尺剑而定天下,虽曾在彭城惨败、白登被围,但他愈挫愈勇,面对秦末第一枭雄项羽,他能够选贤任能,直面交锋,最终开创大汉四百年基业。

东汉:
汉光武帝刘秀:他是没落贵族,汉景帝的后裔,与其兄刘演一同起兵,俗话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但刘秀是个例外,是他光复了汉室,重塑了江山。

三国·魏:
魏武帝曹操:虽然他并不是真正的帝王,但他亲自转战千里,擒吕布,灭袁术,除袁绍,征乌桓,降刘琮,平张鲁,统一北方,为魏国的建立打下坚定基础,可惜赤壁一战,他未能统一全国。

魏文帝曹丕:他继承父亲的基业,趁蜀吴交恶之际,南下合肥,渡江亲征,但被吴都督陆逊击败,从此再不敢动吴。

三国·蜀汉:
蜀先主刘备:他忍辱负重,联合东吴,在赤壁击败曹军,然后收荆襄,下巴蜀,吞汉中,与孙曹承鼎足之势,但在夷陵被陆逊火烧八百里连营,从此蜀国一蹶不振。

三国·吴:
吴大帝孙权:他是江东一帝,曹军攻合肥时,他坐镇指挥,曹操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

西晋:
晋宣帝司马懿/景帝司马师/文帝司马昭:此父子三人均未称帝,但他们堪称魏国的股肱之臣,如果没有他们屡次击退诸葛亮、姜维率领的蜀军,灭掉公孙家割据的燕国,天下大势还很难说。

南北朝·南朝·宋:
宋武帝刘裕:他曾经一度北伐,将南朝宋的领土扩展到河南一带,桓楚是他灭的,樵蜀是他收的,可以说,他不愧是南朝第一英主。

南北朝·南朝·齐/梁/陈:
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陈武帝陈霸先:武将出身,没有御驾亲征过?鬼信!

南北朝·北朝:
基本来讲,这几个朝代的皇帝,大多都御驾亲征过,谁叫他们是好战的游牧民族呢?

隋:
隋炀帝杨广:他身为诸侯时就曾灭南陈,登基后更是三征高句丽。

唐:
唐高祖李渊:他登基前整天和西北边上的突厥打交道,登基之后基本上没有亲自打仗。

唐太宗李世民:这个不用说了吧?刘黑闼、王世充、窦建德、薛杲,他横扫隋末群雄,只是东征高句丽时受阻。

五代:
这个年代的皇帝大多是武将出身,除了梁末帝、唐闵帝、汉隐帝、周恭帝,其他皇帝无一例外都曾御驾亲征过。

后来宋元明清的我就不一一列举事迹了。

北宋:
宋太祖、宋太宗、宋高宗。

元:
成吉思汗、窝阔台、蒙哥、忽必烈、元文宗、元明宗。(元史在下不是很熟,如有缺漏请指出)

明:
明太祖、明成祖、明英宗、明武宗。

清:
清太祖、清太宗、清圣祖、清高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