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教学为中心,质量是生命”,怎么理解?

如题所述

“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以教学为中心,质量就是生命”,这是目前学校教育中经常提到的四句话。所有的中小学老师都应该听过。

首先,这四句话的核心立足点是“质量是生命”。因为“质量是生命”是最后的目标。前面三句话是讲教育的实施策略,都是为最后这个目标服务的。

“是生命”这3个字已经是当前对教育最沉重的注解。还有什么能超过生命呢?这句话也告诉了我们,为什么质量是生命?因为质量是学校生存之本,目前对学校的评价主要就是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又是什么呢?很显然是指学生成绩,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就是每一节课上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现在提倡“有效课堂”,实际上就是针对知识达成来讲的。“有效”肯定要能检测的指标,情感、思想、价值观等没办法用“有效”来衡量,既使找出一些指标,一节课也衡量不了。

所以,这4句话是学校针对当前以考试为目的学校教育模式提出来的,质量就是学生成绩。

据于以上分析,下面再谈以知识为目标的课堂教学。

一、中小学课堂教学都是围绕知识目标进行教学,肯定要以“教学为中心”

这是课堂定位,“教学”就是教给学生知识。由于学生才是知识的受体,考核“有效”与否,本质上是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进而根据学生成绩来反映老师的教学效果。所以,“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这是角色定位。

二、把位置定好了,如何实施教学才能高效呢?

针对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目前全国出现了很多种课堂教学模式。如昌乐二中的“271”学案导学式、杜郎口中学的“336”分组讨论模式、还有问题情景模式、设疑探究模式等等。

在本人看来,这些模式本质是一样的,区别只是外在的形式。本质都是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只是组织与点拨。区别在于学生自学时间的长短和自学方式(做题还是讨论为主)。

之所以出现这么多大同小异的类型?主要是学校为了打出自己的名气。

三、进一步挖掘教学模式,高效原理是什么?

学生学习高效的保障是内因与外因的契合度高。

无论看书做题式还是讨论式,本质上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使学生主动学,这是高效的内因。与之配套的外因,是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欲望的?实际上所有的模式都是通过设计逐层深入的问题来实现的。

区别在于,做题式是让学生看书把思路写出来,这个环境需要静。讨论式是让学生把思路说出来,这个环境也需要静,这个静是指不出现与问题无关的杂音。情景式是老师问学生答。

调动学生内驱力的难点是什么?是让学生心静。

无论做题还是讨论,都必须让学生回归自我,心中只有“我”,没有“他”。才能进入一个学习状态,从而达到学习的深度。否则,就是走形式,学生成绩不可能提高。许多学校学了模式不成功的根源就在于此。

当然,让学生入静肯定是花了一定时间和精力来培养的。要想学到精髓的学校,只需去学这个就够了:人家开始是如何训练学生入静的?成熟环节已只是展现形式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09
其实就是一切都以生命出发,老师要引导着学生学习和成长,要以教学为中心
第2个回答  2020-06-09
学生才是根本,老师只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人,要以教学为根本任务,把教学质量当作最终目标,这是对学校和老师的新要求。
第3个回答  2020-06-09
我所理解的就是,作为老师,应该主要负责学生的教育问题,严格把控教育质量,付好自己的责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