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人类的个体是渺小的,很平凡,然而我们却活着。我们以渺小的艰辛的生命庄严的活着,美丽的活着,如同这朵小小的灿烂的开放着的花朵。
这句话出自川端康成散文<<花未眠>>。川端康成有一次凌晨4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他告诉自己:‘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就要活下去。’
写作背景
川端康成身世飘零,幼年父母双亡,童年亲人作古,少年生活忧郁。孑然一身的孤儿经历,造成了他孤僻、内向和病态的性情。这种“ 孤儿秉性”自然会使他更多地去感悟人生的苦短和哀怨。正是这样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悲剧的人格, 而这种悲剧人格愈至晚年愈见凸显。
这种源于“哀以思”的“孤儿情结”使得他对美的无限与人们感受美的有限的思考始终带着一种忧伤的色彩。川端也说他自幼犹如野狗,是个感情乞丐,“这种孤儿的悲哀成为我的处女作的潜流”,“说不定还是我全部作品、全部生涯的潜流吧。”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如果他感受到太多来自人类社会的情感,如亲情和爱情,这时的人就很容易忽略自然之美,忽略自己生命的存在。但是,如果一个人无法从社会中获得太多的情感体验,那么就会产生孤独感,而且更容易走入到自然中,从大自然中感受更多美的事物。川端康成就是这样一个从人类社会逃向自然,并且深深感受到自然之美的人。
意思是:“凌晨四点”天还未亮,“我”已经醒来,而“海棠花”还未入眠,“我”觉得此刻的海棠花含有一种哀伤的美。这种情景,仿佛“我”与花之间建立了某种联系,而这产生的感觉却说不清道不明。
作者认为“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发现美的过程是从巧合出发的。自然美是无限的,而人所能观察到的美却是有限的,展现在艺术作品中的美就更有限了。
这句话出自川端康成的《花未眠》,此处的原文是:
“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昨日一来到热海的旅馆,旅馆的人拿来了与壁龛里的花不同的海棠花。我太劳顿,早早就入睡了。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
写作背景:
川端康成身世飘零,幼年父母双亡,童年亲人作古,少年生活忧郁。孑然一身的孤儿经历,造成了他孤僻、内向和病态的性情。这种“ 孤儿秉性”自然会使他更多地去感悟人生的苦短和哀怨。正是这样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悲剧的人格, 而这种悲剧人格愈至晚年愈见凸显。
这种源于“哀以思”的“孤儿情结”使得他对美的无限与人们感受美的有限的思考始终带着一种忧伤的色彩。川端也说他自幼犹如野狗,是个感情乞丐,“这种孤儿的悲哀成为我的处女作的潜流”,“说不定还是我全部作品、全部生涯的潜流吧。”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如果他感受到太多来自人类社会的情感,如亲情和爱情,这时的人就很容易忽略自然之美,忽略自己生命的存在。但是,如果一个人无法从社会中获得太多的情感体验,那么就会产生孤独感,而且更容易走入到自然中,从大自然中感受更多美的事物。川端康成就是这样一个从人类社会逃向自然,并且深深感受到自然之美的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意思是:人类的个体是渺小的,很平凡,然而我们却活着。我们以渺小的艰辛的生命庄严的活着,美丽的活着,如同这朵小小的灿烂的开放着的花朵。
这句话出自川端康成散文<<花未眠>>
川端康成有一次凌晨4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他告诉自己:‘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就要活下去。’
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かわばた やすなり(1899年-1972年),1899年6月14日生于大阪。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
幼年父母双亡,其后姐姐和祖父母又陆续病故,他被称为“参加葬礼的名人”。在东京大学国文专业学习时,参与复刊《新思潮》(第6次)杂志。1924年毕业。同年和横光利一创办《文艺时代》杂志,后成为由此诞生的新感觉派的中心人物之一。新感觉派衰落后,参加新兴艺术派和新心理主义文学运动,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 成名作小说《伊豆的舞女》(1926)描写一个高中生“我”和流浪艺人的感伤及不幸生活。
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古都》以及《睡美人》等。1957年被选为日本艺术院会员。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亦是首位获得该奖项的日本作家。1972年4月16日在工作室自杀身亡。
曾获日本政府的文化勋章、法国政府的文化艺术勋章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