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北京大学创意写作的研究生学长学姐能给些经验吗

如题所述

不是同专业的,不过不管考什么专业都要好好复习,考研是看成绩说话的,我复习时事报的首学网的网课,当时对我提升很大,你也可以看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8-17
复旦大学创意写作硕士研究生参考书是820文艺理论基础。具体如下。复旦大学创意写作专业2015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参考书目、参考教材820文艺理论基础《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等高等教育出版社。《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5卷本)》陈平原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世纪中国文艺思想史论(3卷本)》葛红兵等上海大学出版社。
第2个回答  2019-02-25

考研经验分享:

于东昌

·2015年获得北大中文系笔试第⼀名

·在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曾教授西方哲学史

·创办教育公司,先后辅导北大、复旦、上大、同济、南京⼤学创意写作专业课,教授⽂学与写作

·开设通识教育课程,讲授文学、历史以及经济学、心理学、中国思想史等

《于东昌:我的创意写作考研经验谈》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记载,伟大的波斯王薛西斯临战时骑着高头大马检阅自己的铁甲雄兵突然想到不到百年这些战士(包括自己)都将成为一堆黄土,不禁老泪 纵横。我虽不是出征时帝王,也自然没有“凭轩涕泗流”的悲壮。但也算是一位经历了没有硝烟的内心之战,惊起却回头之时,看到一切的阒寂与万籁的平静,内心 自有“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虽然如斯,但我依旧不确定一己的经验有着共同的普遍性,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到人的理性的共同能力,我对此一直有着怀疑,但我依然决定写出这篇文字,一个是我想象着自己的文章在神圣的书林之中沐浴神恩。另外一个我看到后起诸秀,像受惊吓的飞鸟在这个本该浪漫的时节不住地 绕树三匝,内心燃起一阵悲怆之烟。也希冀自己的几片文字会助益于这些“忧伤的年轻人”这样也算是“无目的目的性”之一种吧。

我是自幼时即怀了对书的爱恋。还是小学几年级,我就将家里的书翻了不知多少遍,回头思忖,其实很多书都不过是路边小馆子里的烧饼,虽然那时觉得好吃,但难入 大雅之堂的酒店的。也正因为这个,读书与写作与我早已是鱼和水的关系,我不知道自己离开它能怎么活。虽然我也为了付出了很多代价,我曾经有过惊艳的女友, 就是因我读书过于痴迷而分手,也有我很好的伙伴因为意见的不同而分道。往事不提了,反正我走在大师的路上,一笑!

因此,创意写作与我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我实际上并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在这个考试上,多的是各种读书。还是在12月份,我还是呆在三里屯的一个通宵的酒吧与书店里看各种哲学书。因为这是我的所在(Dasine)。我因有绝度的把握对这个考试,而因而生出了怠惰之心。话不扯太远,我谈下这个考试的复习。 

一、对文学基础的考察

对于创意写作实际上最简单的是文学基础,一来这个考试绝对不会考犄角旮旯里的陌生知识,绝对都是每部文学史里的大牛,比如鲁迅,陶渊明,莎士比亚,卡夫卡, 拿走这些人整个文学史会塌下来,所以大可不必为这么多书看不过来而垂头丧气,有种地犬吃天无从下口的狼狈,我们知道了这点就会是“天狗——我要把天来吞 了,我要把整个宇宙来吞了”,一笑!

因为单纯靠死记硬背的东西考的太少。无非是几个名词解释和填空题(当然填空题也有一套复习策略)。最难的倒是文学赏析题。比如14年 考的《野草》里的《蜡叶》与余光中翻译的《书》。这两块是中文系老师平常忽略的,我后来问过许多朋友,他们都说没有开过文学评论课程。也正因为它不是单纯 的文学理论的集装箱,所以赏析起来也需要独特的个人体验。我是先前看过很多很多文学批评的东西比如《时间的玫瑰》、《顾随讲诗》以及《阅读的故事》还有各 种作家的评论集,这个自然不是问题了。(对于参考书,我后面会有推荐)。

另外我要插一句,关于鲁迅的复习。鲁迅是整个现当代文学的支柱。所以对他的考察这两年一直保持在40分左右,(如果算上间接考查的鲁迅,竟达60分每年。)所以复习的时候一定不能掉以轻心。对于他的考察主要是赏析题为主,这两年一直是这样,估计16年也会作如此考察。

也有很多人反映在复习的时候记不住作品的人名,我提出一个比较简单的做法(虽然会伤害对作品的理解),那就是看课本上名著改编的电影。至于说是名词解释那些闹心的材料,我从来都是理解然后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二、关于写作的考察

实际上就这两年的考试来看,写作越来越难了。一方面是报考的学生越来越优秀,另外就是写作一直是学生的软肋。因为即便是中文系的学生也没有养成练笔的好习 惯。因为我自从大一开始就开始尝试各种方式的写作,因此这个也是我的“拿手菜”。我这里想说的是要养成练笔的习惯。尤其是养成练习议论散文的习惯,因为就 考试的限制最后的考察形式往往是议论性的作文(比如说去年的“随便”,15年的“微信里的中国”都倾向于议论性)。

议论性散文难点在于学生常常没有论点,我建议大家平时多读下西方文论的书,比如法兰克福学派本雅明、阿多诺、阿尔都塞的书。这很有利于形成自己的论点。今年 “微信里的中国”我就写的是几个思想家苏格拉底,尼采,叔本华,本雅明,福柯,德里达,孔子,孟子以及鲁迅去富商家里飨宴,然后饭间阿伽通(富豪)提议谈 论“微信里的中国”,这样几个人一起相互争论,就形成了整个文本。

很多人觉得写作不好复习,其实恰恰是功夫在平时。多读多看,多写永远是王道。

三、其他

我并不赞同大一大二的学弟学妹就开始准备考试。在我看来,读书写作形成自己良性的知识结构,才是一个作家应有的知识储备。从考试里考不出文学大师的。我的建 议是多读经典,在文学、哲学、历史、物理学、天文学、政治学等等上都有自己深研的经典,同时在电影、绘画、建筑、设计、音乐上尽量有自己的一翻研究,尽量 避开文学的“盲视”。知识爆炸的当代已经对一个作家的结构构成了极大挑战,我们一方面要消化西方强大的知识传统,还应该吸收中国既有的文化传统。中国的现 代文学因为这样那样的缘由实际上远远没有开始。这需要后来的青年人极尽所能去攀爬超越。因为目前体制的原因,很多年轻人受困于这种同质化的大学环境。大学 时代也许是最后一个读书的黄金期。所以敞开巨鲸之口,吮吸书籍之智慧是的确最值得做,也是最容易忽视的。

茨威格《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言“人最大的幸运是年轻时就知道自己所求为何”。诚哉斯言!

结语:生命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有它的意义,毕竟你并不会提前知道到底是什么在你的人生中起着作用,所以大胆去干吧!没有什么最好的安排、最好的路,相信那些时间偷走的选择,未来会以你喜欢的方式还给你。

如果需要更多相关考研资料、参考书目、写作训练等,可以点进我的个人主页,看个人简介那部分,私信我哦

第3个回答  2017-08-17
可以查看中文网上的北大创意写作招生简章,里面说的很详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