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小说的作家是谁?原名叫什么名?

如题所述

《童年》的作者是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

苏第一次作家高尔基(1868~1936)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贫穷(在沙皇俄国出生),幼年丧父,11岁时为了生计而在社会上到处奔波,当过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他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这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饥寒交迫的生活中,高尔基顽强自学,掌握了欧洲古典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只上过两年小学的高尔基在24岁那年发表了他的第一部作品,那是刊登在《高加索日报》上的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小说反映了吉卜赛人的生活,情节曲折生动,人物性格鲜明。报纸编辑见到这篇来稿十分满意,于是通知作者到报馆去。当编辑见到高尔基时大为惊异,他没想到,写出这样出色作品的人竟是个衣衫褴褛的流浪汉。编辑对高尔基说:“我们决定发表你的小说,但稿子应当署个名才行。”高尔基沉思了一下说道:“那就这样署名:玛克西姆·高尔基。”在俄语里,“高尔基”的意思是“痛苦”,“马克西姆”的意思是“最大的”。合起来,便是“最大的痛苦”之意。从此,他就以“最大的痛苦”作为笔名,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生涯。

高尔基刻苦自学文化知识,并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探求改造现实的途径。1892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登上文坛,他的早期作品,杂存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种风格,这是他无产阶级世界观形成前必然经历的阶段。浪漫主义作品如《马卡尔·楚德拉》、《伊则吉尔老婆子》(1895)、《鹰之歌》(1895)等,赞美了热爱自由、向往光明与英雄业绩的坚强个性,表现了渴望战斗的激情;现实主义作品如《契尔卡什》、《沦落的人们》、《柯诺瓦洛夫》等,描写了人民的苦难生活及他们的崇高品德,表达了他们的激愤与抗争。这些作品的主人公大多是努力探求新的生活道路、思考生活的意义并充满激烈内心冲突的人物。

1901年他创作了著名的散文诗《海燕之歌》海燕象征--革命先驱者 大海,波浪象征--革命力量 乌云 闪电狂风象征-- 反动势力,塑造了象征大智大勇革命者搏风击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预告革命风暴即将到来,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这是一篇无产阶级革命战斗的檄文与颂歌,受到列宁的热情称赞。

1905年革命前夕,高尔基的创作转向了戏剧,1901~1905年,他先后写出了《小市民》、《底层》、《避暑客》、《太阳的孩子们》和《野蛮人》等剧本。特别是《小市民》、《底层》展现了现实生活中工人的新形象与新的精神面貌,表现了他们为自己权利而斗争的决心与乐观情绪,它们的上演,在当时俄国的剧坛上引起了轰动。

1906年高尔基写成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敌人》两部最重要的作品——标志着其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母亲》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批自觉为社会主义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雄形象,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列宁肯定了它的现实意义。

1905年革命失败后,高尔基赴美国及意大利写了一系列政论文章,抨击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和充斥于思想、文学界的形形色色反动思潮。1908年创作的中篇小说《忏悔》流露出唯心主义的造神论思想,受到列宁的严肃批评,并得到他的热情帮助。尽管如此,高尔基的主导倾向仍然是积极的,富于革命的战斗精神。对新的无产阶级文学创作方法的特征从理论上进行了许多探索,提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观点。他在两次革命之间的创作成果颇丰,如《奥古洛夫镇》(1909)、《夏天》(1909)、《马特维·柯热米亚金的一生》(1910~1911)、《意大利童话》(1911~1913)、《俄罗斯童话》(1912~1917),以及稍后完成的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的前两部《童年》和《在人间》(1913~1916)。

十月革命之后的十年间,高尔基因健康欠佳,仅写了关于列宁及一些作家的独具艺术风格与重要文献价值的回忆录及自传体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我的大学》(1922~1923)、《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1924~1925)等几部作品。1921年,他遵照列宁忠告,到国外养病。1931年回国之后,从1925年起着手创作卷帙浩繁的具有史诗气魄的长篇巨著《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这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到1936年他去世前还写了《苏联游记》(1929)《英雄的故事》和多部剧作《耶戈尔·布雷乔夫等人》(1932)、《托斯契加耶夫等人》(1933)、《瓦萨·日烈兹诺娃》(1935),以及大量的文艺理论、文学批评和政论文章,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高尔基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也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组织成立了苏联作家协会,并主持召开了全代表大会,培养文学新人,积极参加保卫世界和平的事业。

童年创作背景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早在19世纪90年代,高尔基就有撰写传记体作品的念头。在1908年至1910年间,列宁到高尔基所在的意大利卡普里岛公寓所做客,高尔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讲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

有一次,列宁对高尔基说:“您应当把一切都写出来,老朋友,一定要写出来!这一切都是富有极好的教育意义的,极好的!”高尔基说:“将来有一天,我会写出来……”不久,他实现了这个诺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25

《童年》小说的作家是马克西姆·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姆维奇·彼什科夫。

一、作家介绍

马克西姆·高尔基(Maxim Gorky,1868年3月28日—1936年6月18日),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姆维奇·彼什科夫,是苏联无产阶级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

高尔基诞生在伏尔加河畔下诺夫戈罗德镇的一个木工家庭。4岁时父亲去世,他跟母亲一起在外祖父家度过童年。10岁时,开始独立谋生。1884年,参加民粹党小组,投身于革命活动。1905年,高尔基加入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6年,高尔基受列宁的委托,由芬兰去美国进行革命活动,在美国出版长篇小说《母亲》。后定居意大利卡普里岛。1913年,高尔基从意大利回国,从事无产阶级文化组织工作,主持《真理报》的文艺专栏。1921年10月,高尔基出国疗养。1928年,高尔基回到苏联,在斯大林的安排下,他在俄罗斯作了两次长途旅行观光后决定回国定居。1934年当选为苏联作家协会主席。回国后的高尔基作为苏联文化界的一面旗帜,为苏维埃的文化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但20世纪30年代苏联出现的种种问题又使他与斯大林及现实政治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1936年6月18日,高尔基因病逝世,享年68岁。

二、《童年》简介

该作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沙俄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三、创作背景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早在19世纪90年代,高尔基就有撰写传记体作品的念头。在1908年至1910年间,列宁到高尔基所在的意大利卡普里岛公寓所做客,高尔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讲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有一次,列宁对高尔基说:“您应当把一切都写出来,老朋友,一定要写出来!这一切都是富有极好的教育意义的,极好的!”高尔基说:“将来有一天,我会写出来……”不久,他实现了这个诺言。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4-30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内容包括了高尔基幼年时期从三岁至十岁这一段时间的生活断面。


这部作品以俄国小市民阶层风俗人情的真实画面为背景,生动而形象的描述了幼年的高尔基谢廖沙苦难的童年生活。同时也阐述了当时底层劳动人民正直、淳朴、勤劳善良的崇高品质。

在高尔基的这部自传体中,形形色色的俄罗斯小市民如画中走出来的人一样,作者将一个个俄罗斯小市民的神态形象逼真的展现在读者眼前。

作为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文学作品中大量文笔特写放在俄罗斯社会底层人士的日常生活琐事中体现出来的细节上面。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品,他以一个孩童的视觉,着重叙述了俄国小市民身处于社会底层各种形态的性格特征。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民,贫穷、自私、愚昧、贪得无厌的丑恶嘴脸一览无余。当然,在这暗无天日身为生活描述中,也有着很多善良、温馨的品质如黑暗中一束阳光,照亮了幼年的谢廖沙阴霾的童年时光。

在《童年》这部作品中,在童年谢廖沙的眼里,人分为两类:一种就像外祖父那样的,喜怒无常、脾气暴躁,吝啬到了极点,哪怕是自己最亲近的人也如此;另外一种是外祖母那样的好人,乐观积极,温柔善良,不管对谁都特别真诚、热情,且总能从不同的人和事中找出他们的优点出来。

谢廖沙在这两类人的影响下艰难而顽强的成长,在软硬交织的复杂情绪和环境中逐渐长大,走向社会,从而获得独立谋生的能力。

幼年的谢廖沙是如何在这两种人的影响下顽强成长的的呢?以下我会从三个方面分析谢廖沙成长过程中遇到的这两种人,是如何教会他在逆境中以一种正确的姿态成长的。

第3个回答  2022-04-29

你好,《童年》小说作者是高尔基。

其代表作《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童年》在小学课本上有,讲述的是高尔基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沙俄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阿寥沙·彼什科夫三岁丧父后,由母亲和外祖母带到外祖父家。外祖父卡什林是一个小染坊主,已濒临破产。他性情暴躁、乖戾、贪婪、自私;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甚至第三代也受到很坏的影响。外祖父家里,弥漫着人与人之间的炽热的仇恨之雾;大人都中了仇恨的毒,连小孩也热烈地参加一份。

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的时候失去了父亲,他的母亲。就把它寄养在外祖母家,外祖父脾气暴躁,两个舅舅为了争夺阿廖沙母亲的嫁状不断的争吵斗殴,在这里高尔基有种寄人篱下的感觉。除了外祖母给他关爱之外,其他的都是不好的记忆。外祖母家的压抑害怕,还有另一种生活,就是乐观淳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葛利高里,这一切是高尔基的童年有忧愁又有快乐。

这是一本非常适合中小学生读的课外书籍。

第4个回答  2022-05-06

高尔基

《童年》小说作家是高尔基。原名叫做马克西姆·高尔基,又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比什科夫,也被称为斯科列夫·茨基。

高尔基是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列宁称其是“无产阶级文学最杰出的代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导师、前苏联文学的奠基人。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

《童年》

《童年》故事梗概

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家。阿廖沙来到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家业已经开始衰落,阿廖沙的两个舅舅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斗殴,由于家业不景气,外祖父变得也愈加专横暴躁。

一天,阿廖沙出于好奇,把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染成了蓝色,结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阿廖沙的母亲由于不堪忍受这种生活,便丢下了他,离开了这个家庭。阿廖沙的外祖母是最疼爱他的,而外祖父则与之相反,他不爱人,总是寻找人的罪恶,惩罚人。

后来,外祖父迁居了,母亲在一天早晨突然回来了。开始,她教阿廖沙认字读书,但是,生活的折磨使她渐渐地变得漫不经心,经常发脾气。后来母亲的再婚,婚后生活是不幸福的,她经常挨丈夫打。

由于和后父不合,阿廖沙又回到外祖父家中,这时外祖父已经全面破产!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困苦。为了糊口阿廖沙放学后同其他孩子们合伙拣破烂卖。同时,也感受到了友谊和同情。他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三年级,就永远地离开了学校课堂。

这时候阿廖沙母亲逝世,他埋葬了母亲以后,不久便到“人间”去谋生。

主要人物是:阿利奥莎听了他祖母的故事,还有乐观朴素的小慈刚、诚实的老工人格里戈里和致力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东西”。他们都给予了阿利奥莎力量和帮助,使他在黑暗肮脏的环境中仍然能够保持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诚实、有爱心的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