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杨慎,幼时人称“神童”,24岁中状元,最终为何死于戌所?

如题所述

全词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令人读来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平添万千感慨,词作者明杨慎

杨慎,字用修,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六年状元及第,与解缙、及徐渭被称为三大才子,杨慎才学公推为大明三大才子之首,从上图附词看,也无愧三大才子之首。

那么为何杨慎会落得老死他乡,如此下场呢?

杨慎此人为人正直,不畏权势,且敢于犯上直谏,一股子的书生气。这种性格在明武宗朱厚照当皇帝的时候,他本来就是一不靠谱的皇帝,你言官谏言,我搭理都不搭理你。这下书生气来了,气愤不过,又拗不过皇帝,于是称病告假,辞官归里。 这故事到这里还没完,时间到了公元1521年,明武宗驾崩,朱厚熜明世宗嘉靖上位。由于武宗无子嗣,所以嘉靖其实是兄终弟及继承的皇位,且是堂弟,故事到了这里就开始了杨慎悲剧的高潮部分了。

嘉靖即位后第六天,就下诏令群臣议定他自己的生父兴献王为“皇考”按皇帝的尊号和祀礼对待;皇统与家系之间就有了非常大的争议,而当时的新贵权奸都是附和嘉靖皇帝的,而独独杨慎及其父内阁大学士杨廷和极力反对(这说明言传身教这东西很重要,有父亲必有其子),称不愿与奸臣同朝。但是嘉靖一意孤行,下诏改称生父为恭穆皇帝!杨父被迫告老还乡,而杨慎请辞不得,遂又谐学士丰熙等疏谏,嘉靖当然不同意了,这时候不能不佩服书生脾气上来了,是多么了不得。

再偕廷臣伏左顺门力谏”,嘉靖皇帝无比震怒,使用暴力镇压,“命执首八人下诏狱”。消息传出,群情激愤。杨慎约集同年进士检讨王元正等二百多人,激动地说:“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于是,在金水桥、左顺门一带列宫大哭,抗议非法逮捕朝臣,声彻宫廷。嘉靖越发愤怒,都给抓牢里了,施以权杖之刑。”杨慎于七月十五被捕,十七日被廷杖一次,死而复苏;隔十日,再廷杖一次,几乎死去,然后充军云南永昌卫,去云南路上有了这首滚滚长江东逝水。

杨慎因性格耿直,既失欢于皇帝,又结怨于权奸。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七月六日(8月8日),杨慎在戍所逝世,时年七十二岁,至此嘉靖一朝杨慎都没有从流放之地解脱而荣归故里。

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追赠杨慎为光禄寺少卿 。明熹宗天启年间,追谥‘文宪“。这也是对一大才子忠心耿耿最好的安慰了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