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为何不选择把天宫一号加注燃料,而是让它在大气层坠落呢?

如题所述

2011年9月2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空一号,成功发射并在进入预定轨道后,完成变轨任务升至更高的运行轨道。天宫一号也是我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标志着中国迈入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

直到2018年4月2日,天宫一号在完成任务之后,坠入地球大气层。很多人奇怪,航天飞行器造价如此高昂,为何不通过加注燃料等方式,延长天宫一号的使用寿命,或者再回收利用呢。

首先,所谓的加注燃料的方式,其条件本就没有。天宫一号作为我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它在一开始设计时,就没有为它设计可以在太空中加注燃料的装置,当然不是不想设计,而是当时我国还没掌握太空加注燃料的相关技术。

 而且天宫一号也并没有设计成可返回的航天器,没有装备热防护,这意味着它在坠入地球大气层后,会被摩擦高温而焚毁。最终也是如此,天宫一号大部门零件在大气层中毁坏。

其次,天空一号其实在坠毁之前的2016年3月16日,就已经终止了向地球传输数据的服务,也就是说当时我们已经失去了对天空一号的控制,它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寿终正寝了。

航天飞行器跟很多地球上的机器一样,也是有着使用寿命的,到了使用期限便已经接近报废的程度。而天宫一号却是超长服役,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天宫一号在设计之初,原本设计的使用就只是两年,但从2011年到2016年,天宫一号一共服役了6年。

在这6年的服役生涯中,天宫一号一共引来了与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载人飞船的对接,共接待了来自祖国的6名航天员。并且完成了许多航天试验,可以说是已经全满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