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 龚自珍原文和注释赏析

如题所述

原文:
己亥杂诗·其五
浩荡⑴离愁白日斜(xié),吟鞭⑵东指即天涯⑶。
落红⑷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⑸更护花。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首
九州⑹生气⑺恃⑻风雷,万马齐喑⑼究可哀。
我劝天公⑽重抖擞,不拘一格降⑾人才。
词语注释
1.浩荡: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2.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3.天涯:指离别京都的距离,亦可翻译成天边,形容很远的地方。
4.落红:落叶。
5.化作春泥:变成春天的泥土。
6.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7.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8.恃(shì):依靠。
9.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10.天公:造物主,这里指皇帝。
11.己亥:时间。
12.降:降生,降临,出现。
作品译文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声,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终究是一种悲伤。
  我奉劝皇上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泥一定规格选取更多的人才。
文学赏析
己亥杂诗·其五
这首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此番一别,不知何年后才能相见;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令人叹惋。
诗的后两句: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的春天。这并不是落花的葬词,而是一首新生命的歌。
诗人借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抒发了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这两句诗也包含了这样的哲理:“落红”似乎成了无用之物,但从另一角度看,它能化泥护花,仍有价值和作用,它包含着世上的万事万物均具有两面性,“有用”和“无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关键在于观察者的视角,在于自身的价值和功用。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也隐喻了诗人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从而形象、贴切地展示了作者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
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主旨:抒发了自己辞官司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全诗移情于物,形象贴切,构思巧妙,寓意深刻。
《己亥杂诗·其五》鉴赏
全诗可分为两部分。前两句以日暮、天涯渲染出一派充溢画面的浓重离愁;后两句以落花自况,自己的身世飘零之感赋予落花,联想到花落成泥而依然默默奉献着,从而将自己变革现实的热情和不能消沉的意志移情落花。诗中的哀怨离愁已变成崇高的献身精神,将色调灰暗的代表过太的日暮、天涯、落花,与春泥孕育的充满希望的未来融为一体,形象而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春天的憧憬,奇丽激越,境界尚远。
首句诗语出惊人,劈头即以“浩荡”两字弁首,既写出离愁之深广,充塞天地,又深蕴诗人的愤激不甘之情。“白日斜”则勾画出夕阳西下、暮色苍茫的气氛,强化了诗人离京时五味杂陈,眷恋、怅惘、失落、孤独、孤愤、不平等等交织的复杂情怀。诗人南下回乡,却感慨地将秀丽江南称为“天涯”,可见其感慨郁积。
因为离京就标志着离开政治中心,标志着政治生涯的终结,更何况此次他根本就没有任何重返的希望呢。再想到自己仕途蹭蹬,一事无成,不禁更加增添了离愁之浩荡。
全诗意象单纯却情景浑成,比兴无端而心迹昭然,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襟怀和极为可贵的生命价值观。诗中将议论、抒情和艺术形象融为一体,既是抒情,又是议论,但不涉事实,议论亦不具体,但却将具体的表象提升到社会历史的高度,予以深刻揭示。诗中想象奇异,将落花这一易引起伤感的衰败景物化为深沉奉献之物,更高出寻常的想象之外。[1]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赏析
赏析一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赏析二
这首诗是作者在一次祭神活动中,应道士的邀请所写的一首祭神 诗。诗人借题发挥,有力地鞭挞了封建专制的统治,反映了诗人希望改 革现状、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前两句运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写 出当时死气沉沉的局面和诗人对这种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的感叹。后 两句祈求天公打破清规戒律,降下有用的人才,既指出了改变这一局面 的有效途径,也暗示出当时统治者的昏庸无能。诗中既有对现实的真切描写,也有对未来的殷切希望,感情真挚,言辞恳切。[2]
名家评论
陈锦荣:“龚自珍《己亥杂诗》作品高度凝炼、形象生动,深刻地反映了清王朝没落衰朽的现实,发展七绝议论时事、干预现实的功能,是在绝句艺术上的开拓与创造。”

望采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26
己亥杂诗
龚自珍
jiǔ zhōu shēng qì shì fēng léi
九 州 生 气 恃 风 雷 ,
wàn mǎ qí yīn jiū kě āi
万 马 齐 喑 究 可 哀 。
wǒ quàn tiān gōng chóng dǒu sǒu
我 劝 天 公 重 抖 擞 ,
bù jū yī gé jiàng rén cái
不 拘 一 格 降 人 才 。

【作者简介】:华语网[thn21.com]已经单独收录本文,请点此查看龚自珍简介
【注释】:
己亥:道光十九年。
九州:指中国。
生气:活力,生命力。
万马齐喑:比喻当时的中国死气沉沉。
喑:哑。
究:终究、毕竟。
重抖擞:重新振作、奋发起来。
不拘一格:打破常规,采用多种方式。
降:赐给、给予。这里有产生、选用的意思。
【翻译】:
九州内生机勃勃要有风雷激荡,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实在可哀。我劝告天公要重新把精神振作,打破一切清规戒律去选用人才。
【朗读】:(如无法播放,请点此下载到本地播放)
>
【简析】:
这是首借题发挥,极力提倡“更法”,抒发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的诗作。龚自珍生活的时代正当清政府腐败衰落的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诗人用象征的手法,写了这首感情激越的诗篇。大自然要保持生气勃勃的状态就要有风雷的激荡,如果在死气沉沉的空气中则一切都会窒息。同样,中国要重现勃勃的生机,也必须要实行重大的变革。天公在诗中原指主宰宇宙的玉皇大帝,这里则借指清朝统治者。诗人希望当朝统治者能奋发有为,因而大声疾呼,不拘一格地选用人才,表达出一种渴望社会变革的急切心情。全诗充满了诗人关注社会政治的激情,想象奇物,气势生动,催人奋进,满腔爱国热情跃然诗中。
【品评】: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是自传式的大型组诗,是宋末汪元量以后这一诗歌体式的新发展。程金凤评赞说:“行间璀璨,吐属瑰丽”,“声情沉烈,悱恻遒上,如万玉哀鸣。”这和青乔《咄咄吟》内容集中反映鸦片战争甬东之役者不同,也和后来黄遵宪《己亥杂诗》的风格有异。这一首是龚自珍《己亥杂诗》中最突出的一首,最能体现作者的精神及对时代的要求。作者就眼前赛神会的玉皇等形象,巧妙地联系到“天公”、“风雷”进行构思,表现了清王朝统治下人们的思想十分压抑,社会一片死寂的“万马齐喑”的现实。这一现实是“可哀”的,作者在召唤着巨大的社会变革风雷的到来,期待着生气勃勃的新局面的出现。新局面是不可能自动出现的,他要依靠人才去破坏旧世界,缔造新世界。而人材需要多种多样,不应嵌在一个框子里。这首诗的重心,前半提出了“生气”问题,后半提出了人材的“不拘一格”问题,这是个新问题,作者要求人们去重新考虑,振奋起来,以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这诗的启蒙意义就在于此,两诗句当然是健笔拿云的。
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因此他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地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
【精析】:本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全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表达诗人复杂的情感。①②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豪放洒脱的气概。离别既忧伤又轻松愉快,用“斜日”和“天涯”烘托无限离愁,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两个画面相反相承,互为映衬。③④句以落花自喻,表明自己的心态.融入议论,是遭挫折而弃官出都,但不一蹶不振,相反。想继续为国家民族效力。
【精练】: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________________,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________________。
【答案】卸甲归田的惆怅 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