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滨分局

如题所述

淇滨区是鹤壁市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南接淇县,北连汤阴,西部和林州接壤,东部与浚县毗邻,与鹤山、山城两区交错。西部为丘陵山区,东部地势较平坦,京广铁路、石武快客、京珠高速公路及107国道纵贯南北。总面积349平方公里,辖2乡2镇4个办事处,即上峪、大河涧、钜桥、大赉店、4个乡(镇)和黎阳路、九州路、金山路、长江路4个办事处,105个行政村30个社区,常住人口30.7万人。

牛软成副局长

牛软成简介:河南鹤壁人,1964年3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1980年2月参加工作。2006年8月,任淇滨分局副局长;2007年开始主持淇滨分局工作。

【机构设置】淇滨分局是鹤壁市国土资源局派出机构,前身是鹤壁市郊区土地管理局,2002年区划调整更名为鹤壁市国土资源局淇滨分局。内设办公室、用地与耕保股、地籍与规划股、矿产资源管理股、执法监察股五个股室,辖淇滨、钜桥两个国土资源所。现有干部职工15人(含退休2人),其中,分局机关6人(含退休2人)、淇滨国土资源所4人、钜桥国土资源所5人。分局人员素质较高,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历3人、大专学历9人,承担着辖区国土资源管理和城市南部片区建设资源保障的重任。

【土地资源】截至2100年底,全区土地总面积34906.82公顷,其中耕地15670.42公顷,基本农田8194.50公顷,耕地占全区总面积的44.892%。全区总人口30.7万人,人均耕地1.2亩,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耕地保护】2010年,鹤壁市政府下达淇滨区的耕地保有量目标为不低于11248.3公顷,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于7671.65公顷。区政府积极推行行政首长负责制,与各乡镇、办事处签订了耕地保护、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书,将耕地保护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位,重点明确乡(镇)、办事处和村委会及承包户的责任。建立完善了基本农田保护公示制度、信访举报制度、动态巡查制度等各类制度。严格落实行政问责制,杜绝以罚代法现象,增强了乡镇、办事处和村两级干部保护耕地的意识。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各项措施,全年新设大型乡级基本农田宣传牌5块,修复基本农田保护牌62块,标牌内容包括基本农田保护政策、位置、数量,方便群众了解基本农田保护的重要意义,促使广大干部群众更加珍惜土地,进一步巩固了基本农田保护成果。组织、配合5个乡镇建立完善了村级基本农田保护档案,使基本农田保护有据可依、有图可查、有史可鉴,将基本农田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淇滨区5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顺利编制完成,并于2010年2月26日经鹤壁市人民政府(鹤政文〔2010〕15号)批准施行。

【建设用地管理】2010年,淇滨区严格执行经营性土地“招拍挂”制度,加快土地市场建设的步伐。2010年申报建设用地征收4个批次,包括龙门大厦、滨河广场、鹤淇大道、煤炭技术学院、护士学校等15个项目,征收土地1974.1亩。申报乡镇农用地转用两个批次270.11亩土地。全年为40个建设项目(土地面积3200亩)清查了附着物,签订征地补偿协议100多份。征地过程中注重保障被征地群众利益,积极高效地做好附着物清查和被占地群众的补偿安置工作,确保一,四丁二醇厂区用地、淇河生态园、湿地公园、森林公园、淇河防渗漏、龙门大厦、移动大厦、鹤淇大道加宽、朝歌路、黄山路等市、区的重点建设项目顺利进地,及时开工建设。

【土地整理】2010年,挖潜耕地后备资源1800亩,占区目标任务的300%,同时,强力推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工作。钜桥镇土地整理项目2010年7月动工建设,建设规模950.97公顷,争取国投资金2008.99万元,整理后新增耕地33.64公顷,新增耕地率33.54%。

【矿产资源概况】境域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瓦斯、水泥灰岩、化工灰岩、白云岩、水泥粘土、玄武岩、大理石、陶瓷原料等。煤、水泥用灰岩、化工灰岩、水泥用石英砂岩、花岗岩、白云岩等勘查程度较高,查明的资源储量较大,在矿产开发利用中占有重要地位。水泥灰岩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

【矿产资源管理】一是按照省、市要求,及时开展非煤矿山资源整合工作,通过对非煤矿山整合,保留非煤矿山企业22家,并按要求全部整合到位,确保了这项工作稳步推进。二是坚持采取定期检查和重点时段突击清查制度,对辖区内矿山企业逐一排查,及时查处取缔非法勘查、开采、盗采矿产资源的违法行为。三是严把年审、换证关。对达不到开采规模,不符合安全条件的企业一律不予年审和换证,督促整改,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办理相关手续。四是积极做好储量动态监测工作。邀请有资质的单位每月对煤矿、乙类矿山企业逐单位实测,严防超层、越界开采维护正常的矿山开采秩序,动态监测率达到100%。对矿山违法行为依法打击,积极向市局和淇滨区政府汇报,组织国土、公安、安监、环保、电业等相关部门集中行动,开展联合执法,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的打击力度。

【地质灾害防治】一是制定并印发了全区地质灾害工作方案,确定了重点地质灾害防治区,明确了责任单位和责任领导,健全了重点监测区群测群防网络体系,进行重点监测、预防。二是加强地质灾害巡查,对全区重点地质灾害点及隐患点进行了36次地质灾害巡查,巡查地质灾害点及隐患点20处,下发“防灾工作明白卡”、“防灾避险明白卡”500多份,设立维护地质灾害警示牌8个。三是及时建立了部门联动预防地质灾害工作的长效机制,做到了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各项信息畅通、高效。

【基层国土资源所建设】一是强化硬件建设,为钜桥国土所和淇滨国土所改善办公环境,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照相机和执法巡查车辆等办公设备,为国土所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二是强化信息化建设,建立了分局、国土所办公自动化,实现了网络办公和无纸化报送传输。三是强化人员素质,集中组织国土资源所全员进行业务培训两次,10个工作日,有效地提高了人员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

全区102名协管员,积极履行职责、充分发挥“调解员、信息员、监督员、安全员、宣传员”的作用,将国土资源管理触角延伸到基层各个角落,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涉地纠纷、信访事件明显减少,构筑了国土资源管理的第一道防线。注重对村级协管员进行学习培训,一是印发了《村级国土资源协管员手册》,形象、直观地指导村级协管员开展各项工作。二是积极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组织村级协管员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和有关业务知识,建立完善了协管员巡查报告、纠纷调解、学习培训、联络等管理制度,认真落实村级协管员“一天一个电话、一月一次例会、一季度一次评比、半年一次考核”的“四个一”制度。

【执法监察】2010年,加大国土资源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类国土资源违法行为。一是专门研究部署执法监察工作,调配了执法人员,落实了办案经费,并着力解决了执法专用车辆和照相、摄像等办案工具,为执法监察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二是建立了执法监察目标管理责任制,分局与各基层所签订了《执法监察目标责任书》划分区域,明确职责,规定谁办案、谁负责、谁出差错追究谁的责任;三是制定巡查制度,坚持重点区域重点巡查,一般区域经常巡查。2010年,全区巡查163余次,发现国土资源违法行为83起,均得到有效制止,其中,立案查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42宗,结案42宗,结案率100%,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督办案件2宗,办结率100%。

【卫片执法检查】2010年,高度重视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成立了领导机构,制订了实施方案,认真组织自查、排查,扎实推进。2010年全区卫星遥感土地执法检查变化图斑72个、108宗地,面积共2300.1亩,经实地逐一核查,确认违法用地37宗,已全部依法处理到位。

【信访工作】2010年共受理政策咨询290人次,接待来访群众56人次,受理群众来信5件,重复访6件,受理市局、区信访委员会转办信访事项23起,结案率达到100%。全年无重大群体事件发生。

(张成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