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己系列二:认识自己的方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7
察觉到自己生活中固有的模式,比如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等。挖掘造成这种模式的原因。

我有知己三五个,都是一些兴趣广泛、认真生活、随遇而安的人。他们自己养活自己,把欲望控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比较懒散,爱读书,善于发现美……

当我打完这行字的时候,心里想:这不就是我吗?

后来和心理医生探讨地时候发现:我不喜欢规矩,有破坏规矩的欲望。当书记按照一定规则排列整齐以后,我潜意识里就想打破这个规则。所以我不会把最后一本书规规矩矩地放在它应该在的地方。

作者利用概率论的知识计算了他近期的工作情况。经计算得:属于正常波动范围。所以作者并没有指责合作伙伴,并给予他充分地信任和鼓励。最后这个合作伙伴给他们的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这就是大概率思维,一个典型的理性思维。运用相关的科学理论,来解决现实问题。这是作者的思维,那么你的思维方式是怎样的?

思考自己生活中有哪些固有的模式,除了自习观察反复发生的事件之外,还需要对比。就像上文举的例子,如果说我收拾99%的屋子是一种模式的话,那么你收拾完就是另一种模式。对比的作用在于让你意识到这是一种模式。所以你需要看看别人(下一节:他人)

认识自己就是认识到自己和他人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那么他人的存在就很重要了。有两种方法认识别人:

1.接触现实生活中的人

看同样的电影,你和他的看法为什么不同?我喜欢看喜剧。遇到好笑的地方,我会笑得想一个100多斤的傻子。而有人会觉得这很无聊。本质上我是个悲观主义者,每天丧丧的,就靠点笑料支持我在世界末日中活下去了。不找点喜剧明天要怎么过呢?你呢?

2.阅读传记

我非常喜欢费曼。看 《别逗了,费曼先生》 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费曼是如何保持对物理的兴趣的?

他每天的生活就在于惊叹物理的美。

从有意识开始到生命的终结,他一直保有对生命的热情,对物理的热爱。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失去的呢?我们可以再捡回来吗?像他一样。

无论是现实生活中的人还是书本里的人物,在与其接触的过程中都需要保持高度地警惕。你需要思考在这个场景中对方做了什么,你会做什么,或者反过来。之后需要思考造成两者差异的原因。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真实的自己就会慢慢浮现出来。

Ps. 需要注意的时候,沟通需要技巧,尤其是当你怀有别样的目的时。想要知道如何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想要的信息,不妨学习一下 《沟通的艺术》 。

你是谁?这个问题其实你自己知道。不要怀疑。因为你就是你,除了你也没有别人能完完全全感知到你的存在。因为你就是自己,所以这个问题你应该知道,也肯定知道。所以多问问你自己,你的心会告诉你答案。

在我做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
心理医生只是引导你去思考“你是谁”这个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你会给出答案。心理医生其实并不了解你。他的作用是辅助你拨开眼前的迷雾,照见真实的自己。心理医生比我们多了解的是:迷雾是如何产生的,如何拨开它们,而不是“你是谁”这个问题。

“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你心中。

上面写的其实是废话,它只是告诉你宝藏在你心底。下面要开始找宝藏了。我们先看 《去斯万家那边》 的作者是如何寻找内心的快乐的:

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个过程:

“我是谁”这个问题太大了,不妨把它转化成更小的问题。对这些小问题重复上面的步骤。慢慢地你会越来越接近你自己。

很多时候思考并不是万能的。常常是你想的头疼欲裂,也不会有一个答案。此时不妨就呆在那里,什么都不想。彻底的放空,把自己融进这个世界,仅仅只是安安静静地待着。

思维需要时间沉淀,我们给它点时间,好吗?此时不妨读点诗吧,静静地感受世界的美。推荐 《顾城的诗》

我能做的仅仅只是拼命地挣扎,像溺水的人一样,挣扎出无数水花。但是我还在原地,一步未动。因为我不知道自由在哪里。没有目的地自然也就无所谓行动。那么我要去哪里呢?

在读 《黑格尔》 的时候发现:自由需要通过自己审慎的思考,运用理性才能得到。

以前父母比较宠我,要什么给什么。我在家是一种不受约束、随心所欲的状态。但是我还是觉得不够。我的一切是父母给的。我喜欢吃的菜是父母做过的菜的一种。我的生活习惯受到他们的影响……我的一切都在无形中受到他们的束缚。所以我觉得不够,想要更多、更更多……

但是我所设想的绝对的自由,不是这种状态。那应该是一种和乐,喜悦,幸福的状态。而不是一个穷凶极恶之徒欲壑难填的状态。这种自由是黑格尔所说的“消极的自由”。它并不是真正的自由

既然根据欲望行事不自由,那么清除欲望剩下的是什么?是 理性。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才明白,以前的一切挣扎都是徒劳。我才开始深入地思考我要什么以及该怎样得到它。

学哲学不是为了研究哲学,而是当我们有困惑时,去找找看我可以去哪里。当我想要自由的时候,我尝试满足更多的欲望。后来发现欲望无法带给我自由,而我又不知道该去往何方的时候,看看哲学。看看别人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去别的路走走。

认识自己最终的目的是与自己和谐相处。
我知道“我是谁”,所以
不会过高的要求自己,
不会过低的看清自己,
会把自己置于一个合适的位置
幸福的活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