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爱女儿的十个表现?

如题所述

都说女儿是父母的小棉袄,但有些父母却把女儿当做敛财的道具。

比如最近发生的“现实版樊胜美事件”看完后让我非常愤怒。

一位名叫洛洛的女孩,遇到钱塘江涨潮意外去世,父母却向公司索赔41万为弟弟买房。

起初公司老板出于人道主义给洛洛的父母补偿了6万元。

结果没过多久,洛洛的父母反悔了,声称公司给洛洛的压力太大,和女儿意外身亡有间接关系,得再补偿25万。

直到老板公开洛洛在社交网上的留言后,场面瞬间炸开了锅。

洛洛最大的压力不是来自工作,而是来自把女儿当做摇钱树的原生家庭

父亲一两万的跟女儿要钱;

母亲要求最新款的手机;

洛洛被逼有自杀倾向,但父母却无动于衷;

父母争取调解要更多钱,竟然是给弟弟买房。

所有事实都在告诉我们,这是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如果你是家里的女儿,你就得不到尊重、不被疼爱,所有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都是为了弟弟的将来着想。

最后洛洛的父母和弟弟惨遭网络暴力,最后不得不出面道歉。

结果“现实版樊胜美亲属回应重男轻女”再登热搜

微博阅读量高达6亿,1.9万讨论。

为什么这个话题引起了这么多人的讨论和关注?

因为重男轻女的时代早就成为了过去,不懂得尊重生命的人,必定得不到大家的尊重。

01

女儿只是以爱之名

换取钱财的工具

电视剧《欢乐颂》里有个角色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樊胜美长得美,但家庭负担重。

一家六口,除了她能赚点钱之外,其他人几乎没有任何收入。

哥哥嫂嫂不成才,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总是把事情搞砸;

爸爸瘫痪在床,需要大把的钱来维持生命;

四岁的侄子和年迈的母亲没有劳动能力,只能向樊胜美伸手要钱。

而造成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是樊胜美的家庭极度重男轻女。

自己的儿子不成才没有关系,但女儿就不行。

因为父母重男轻女,儿子可以无条件的享受到父母的爱,而女儿想要享受这种爱是有代价的,一旦不够优秀或者达不到父母的预期,父母就会剥夺对女儿的爱。

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洛洛,从3岁起就让她自己一个人上学,幼儿园和小学都是她自己去上。

她的叔叔也说,孩子独立得早,爸爸妈妈很是放心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7-19

1、如果父母不爱女儿,那么在生活当中就说一不二,也就是说父母说什么作为孩子来说一定要听,如果不听可能会挨骂或者挨打,孩子心灵会受到严重影响。

2、如果父母不爱女儿,那么就会将孩子当成他们的发泄工具,也就是说父母生活不如意不开心,或者两人吵架之后就会将所有的愤怒发泄在孩子的身上,拿孩子出气。

3、父母不爱女儿的表现还有很多很多,比如随意将孩子抛弃掉,但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来看,如果父母遗弃孩子遗弃家庭成员就属于违法行为,需要负法律责任,另外父母不爱女儿,那么看到她就会觉得很烦躁,觉得她是一个麻烦。

第2个回答  2021-05-14
1、说一不二:在我国很多父母都有这个毛病,认为自己的话都是对的说一不二,丝毫不顾及孩子的感受和想法,这种行为和做法其实是非常不对的,很容易伤害到孩子幼小的心灵!

2、发泄的工具: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谁会没事动不动就打孩子呢?甚至有些父母将自己的孩子当成了发泄的工具,只要自己在外受到一点点挫折和委屈,回到家里便找孩子出气,对孩子又打又骂,这样的父母又怎配当一个父母呢?

3、可以随意抛弃你:还有些父母眼中根本就没有孩子,只有他们自己,甚至可以随意的抛弃你而离去,他们根本就不爱自己的孩子,自爱他们自己。

4、看到你就烦:也有很多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就烦、就讨厌,不喜欢和孩子玩不喜欢和孩子沟通,感觉孩子对于他而言就是个麻烦!

5、丝毫不关心你:你的学习他们不关心、你的身体健康他们不关心、你的生活他们也不关心,不关你你的所有事。

父母不爱你的十个表现,可怜天下父母心(沟通才能消除隔阂)

6、从不心疼你:别人家的孩子只要遇到什么事家里的父母都会非常心疼,但不爱你的父母却并不会有这种认知和行为。

7、只会打击你:孩子是需要鼓励和赞美的,但对于有些父母而言他们只会不断打击和贬低自己的孩子,认为自己家的孩子永远比别人家的孩子差,这样的父母其实也是很有问题的!

8、有偏心的行为:而对于一些有兄弟姐妹的家庭而言,这种偏心的现象便会经常出现,父母只喜欢小的、或者只喜欢儿子不喜欢女儿。

9、不在乎你的感受:孩子大了之后都会有自己的想法,作为父母我们应该要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和感受,不能因为自己的独断专行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这样也会使他们心中产生“你不爱他”的想法!

10、对你期望很高:做父母的当然后希望自己孩子以后能够出人头地,能够家财万贯,对自己家的孩子都抱有很高的期望,但有时候却事与愿违,父母便会对孩子失望。
第3个回答  2022-01-17
一:控制欲强。必须听自己的,按照自己的规划走。
二:强迫你做一些事情。将他们没有完成的梦想强加于你的身上。此刻你只是他们的一个工具而已。
三:把你当成发泄的工具。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好的父母都是自我发泄,而如果用打孩子这种方式来发泄说明根本没有把你当成自己的亲生骨肉。
四:对你的事情不管不问。不管你做了什么事情,都很冷淡的对待你。仿佛有你和没有你都是一样的。
五:常常抱怨你是他们的累赘。真的爱你的父母不会常常抱怨自己的孩子的。会给时刻的关心。
六:不在乎你的想法。对你提出的任何想法否定,让你感受自己被整个世界否定。
七:对你很偏心。如果连物质的需求都不满足你的话.不配做父母
八:一心只想让你死。
九:把你当成赚钱的工具。
十:在你童年时,给你找好了嫁人的对象。现在的婚姻都是自由的,在你童年时直接给你找好了对象。对孩子而言完全不尊重。
第4个回答  2021-07-21
一、爸爸妈妈对小孩期待过高
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刚开始,许多 爸爸妈妈就觉得给了小孩性命,小孩的一切必须遵从分配,她们把有自身没有完成的理想,或是童年未考虑的心愿,都寄予在小孩的身上,期待小孩可以完成。例如有的爸爸妈妈没有考大学,那麼她们心里会感觉小孩一定要考入;有的爸爸妈妈童年曾有做美术家的理想,就迫使小孩从小学画画,期待小孩能进行自身未完的理想,不考虑到小孩喜欢什么、合适哪些,忽视小孩的个性化发展趋势,一直把自己的念头强加在小孩,把小孩当做自身的精神寄托。长久以往,小孩接受到的全是“父母从不问我喜欢什么,我愿做什么,父母所做的一切仅仅以便他们自己,而不是为了孩子!”
二、责怪小孩的并不是,不明白赞扬
我国的爸爸妈妈非常少称赞自身的小孩,却对他人家的小孩赞赏有加,它是中国式家庭换句话说是中国式家庭的爸爸妈妈普遍现象的文化教育问题。许多 父母一直爱提示小孩的缺陷,忽视小孩的发展,“你也就不可以姿势快点儿吗?”、“你看你画的比如说,蝴蝶花怎能那么画呢!”……父母的立足点毫无疑问是为小孩好,期待小孩能纠正。自然许多 父母也会夸奖小孩,但确是含糊其辞,并不是“嗯,还好!”便是“还不错,持续保持!”。
有调研数据信息说明,爸爸妈妈对学龄前儿童小孩夸奖的多,当小孩上中小学后,爸爸妈妈则较为吝啬自身的夸奖,对小孩的夸奖越来越过往云烟。爸爸妈妈不明白赞扬夸奖,而常常责怪小孩,小孩可能会不确定性爸爸妈妈是否善待自己,由于在小孩来看,自身干什么,父母都不满意!长久以往,小孩会越来越愈来愈缺乏自信,全都不愿意去试着。
相似回答